三种女人 据说,世界上最复杂的学问是哲学,比哲学更复杂的是女人。许多哲学家之所以终身未娶,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连哲学问题都没能彻底搞懂,哪里还有精力去搞懂女人? 我是个懒散的俗人,看问题喜欢简单化;关于女人,也有自己的歪论。我认为,女人虽然千奇百怪,但有三种是比较常见的——— 重心女人 记得三毛自杀的那年,我还在读大学。听到消息,许多同学感到非常震惊,但我不觉得怎么震惊。那时候三毛已经走过了她最辉煌的人生阶段,读者正在渐渐把她冷落————连李白的千古绝唱,都有人发出“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谬论,何况小小的三毛————但三毛可以接受任何打击,包括荷西的死去,就是无法忍受对她作品的冷落以及公众对她本人的忽视。我那时虽然少不更事,但凭直觉也感到三毛迟早要做一件令世人瞩目的事,以便重新唤起公众的注意。当然,那时我绝对想不到她会选择死亡这种方式,以为她顶多会找个官司打一打…… 对一个死去的女人如此尖刻,我自己也觉得有点过分。我只是想藉此说明:有一种女人,天生就追求成为社会生活某个领域的“重心”,她不只希望男人围着她转,而且希望世界围着她转。一旦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之后,她就会产生一个幻觉,以为世界不可失去她这个“重心”,否则就会乱了阵脚————当然,“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世界并不怕失去她;只是她害怕失去自以为稳稳占据的“重心”地位而已。 这样的女人在政界和文艺界最多,比如古代的武则天、当代的江青,又比如国内的刘晓庆、国外的麦当娜。她们一生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一个“重心 ”,你别指望她哪一天能真正甘心做“无名女人”,尽管她常常假模假式地感叹 “做名女人难上加难”。说实在的,我虽然上辈子没做过什么坏事,但也最怕摊上这种女人做老婆————不过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我这只癞蛤蟆想闻闻她们的天鹅屁都“难上加难”。 中心女人 前一阵子,琼瑶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出尽了风头。据说,为了看那个漂亮、活泼、率真的假冒格格,许多年老的女人好久没打麻将,许多年轻的女人好久没出去约会。有几个女学生还走火入魔,在学校里逢人就宣称自己是“还珠格格”,回到家管爸爸叫“皇阿玛”,妈妈叫“皇额娘”,以至于最后进了医院。 坦率地说,我自己也喜欢这个漂亮、好动的格格,要是能够偶尔同她谈谈恋爱,我也很乐意。但我猜想女人们喜欢她,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羡慕她在剧中(生活中)的“中心”地位————虽然是个黄毛丫头,但在戏里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当然也有自己的对立面,否则戏就不好看了),这样的好命,不正是多少女人的梦想? 生活中这种“中心女人”是很常见的,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几年前谈恋爱时,漂亮的女朋友就明确告诉我:她从小就是中心。在学校是中心,因为家庭条件;在单位是中心,因为父亲是单位的头;在家里是中心,因为自己是独生女。她的意思是,希望我能正视这个现实,自觉“围绕中心工作”,确保她“中心女人”的地位一百年不动摇。但我从小养成了一个怪脾气,不愿意以任何人为自己生活的“中心”。最终结果是她认为我爱她爱得很不够,就果断地抛弃了我。 虽然被女人抛弃很没面子,但我还是认为,娶这样的“中心女人”做老婆是件很麻烦的事————除非你有本事把国有企业里“行政是中心,党委是核心”的管理模式搬到家里来。 内心女人 还有一种女人,她走在大街上不显山不露水,在家里也不会咋咋呼呼如猛龙过江。她可能漂亮,也可能不漂亮;可能活泼,也可能不活泼。这种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和细腻。但表面上,你看不清她,而且可能永远看不透她,这种神秘感令男人觉得她有一种恒久的女性魅力。 前一段时间,有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在《女友》版的“女人吧”里聊天。我留意了一下,发现她们的文章虽然比我写得好,但也没有多少看头———这种 “小女人散文”像本文一样,只能在无聊的时候瞅一瞅,就像看电视。不过,透过字里行间,我觉得这几个女人都非常可爱。她们既不想成为社会的“重心”,也不想成为生活中的“中心”,只是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某种信念和操守。她们打量着这个花花世界,有时就生活在花花世界的边缘;既不想沉溺其中,也不想故作清高。她们多半有些小资情调,但活得也比较真实。 这种“内心女人”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或者名流,但她们是非常广泛的一群。其中以文学爱好者为主要代表————我总认为,爱好文学的男人多半是善良的人,爱好文学的女人多半是可爱的人————虽然这种女人大多数长得并不怎么漂亮,但那种浓浓的女人味还是十分诱人的。好几年来,我一直想骗一个这样的女人做老婆,至今没有得逞————当然,主要原因是我自己经常自以为是讲了一些关于女人的歪理,得罪了不少女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