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新传 醉明月 一个偏僻的乡村,村头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树,在天气炎热时有不少村民在此纳凉,当然也天南海北的摆着龙门阵。看着别的乡村都陆续搞起了旅游产业,瞧着别人数着票子,村民们不知有多难受了。朴素的村民明白知识是就财富,非常崇拜有文化的人。 不知是谁提议的,反正是每家都拿出来些土产品,选了见着生人不那么害羞说不出话的两个一男一女村民来。干什么呢?让他(她)到城里去,找个文化人请教一下,要怎么才能像别处农民一样,能够一样的数票子(就是多挣钱)。 这两个人在城里绕了几个圈子,瞧见几个穿着体面的人,一问话就碰了一鼻子灰。要不然,瞧着穿着西装革履像个人样的,可一张口比乡村人说话都粗鲁,显然不是有文化的人。 开始被村民选中还挺高兴的他(她)们这时可泄气了。背着沉甸甸的背篓不仅累,而且还容易碰着别人。两人无目标瞎转了半天,干脆把背篓放下来喘着粗气商量着怎么办?那个女人有点儿胖,累了一身臭汗埋怨说:"这么大个城里到哪里去找个有文化的先生呀?"那个瘦高个男子一听到"先生"二字!一拍大腿说有门!把那个胖女人吓了一大跳,周围的路人惊诧瞧着他(她)。 那个瘦高个男子凑着胖女人耳侧谪诂了一番,两人高高兴兴背起背篓走了。原来是胖女人一句先生提醒了瘦高个子,"先生"不就是老师吗?老师当然要在学校去找啦。于是,他(她)问了路人学校在哪,这样就到了所师范学院。这以后就不那么难了,他(她)对门卫老大爷扯了个谎说是来给当老师的亲戚送点东西,连记都没让他(她)们登就让进了学校门。 他(她)找到教师住宅楼,正东张西望的瞧有无有文化的老师,被一位好心大婶问到:"请问你们找谁呀?"还是胖女人反应快说:"我们找张老师"。也是的,说找个满老师找不到,找个姓张的还不是到处都是吗?好心大婶说:"哟,你们是找张教授呀,他就住在一单元2号。"那个老教授正闲着在家提笔挥撒练书法呢!把两个人乐的不得了,这真是踏遍铁蹄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个人不是个文化人,这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两个人东一句西一句的,连比代划也没让老教授明白是什么意思,加上老先生又是位山西外地人,不太懂当地土话。僵持了一会儿,老教授从冰箱里拿了两瓶雪碧递给两位。 老教授瞧见他(她)俩眼睛不离地瞧着字,心里想一定是慕名来求字的,因老教授的字写的好,来求字的自然不少。于是问他(她)要求什么字,自然这两人又比划了一通,这个用双手比了棵大树,那个用手扇扇耳朵、拍了拍脑门。那意思是村头有棵大树,另一个补充说在大树下面纳凉很舒服。老教授瞧见用手扇耳朵又拍脑门的,以为是要求他写成语守株待兔呢?心里还觉得好笑,至今还没有人向他求过这个成语呢?管它的呢,既然他(她)要这,他写就是了,于是铺开宣纸,饱墨笔毫一挥而就。拉开抽屉准备去取印章,这两个人放下背篓山货,端着纸字就跑了,等老教授反映过来追出来,哪还见什么踪影。 两个人跑到街上找了家书画店问了下这是什么字,那个店主说是"守株待兔"成语的草书。并热情地说若要在他铺子里裱的话只收一百元钱成本费。不用说,他(她)俩肯定是不会花那钱的,捧着张字就轻轻松松回村里去了。回去以后找了个手艺不错的木匠照着刻了下来,刷了生漆、镀了金粉挂在古树上了。 这件事不久就传了出去,周围的村庄的人都不辞路遥来瞧,也传的离奇古怪,那个古树下也变的喧哗热闹起来了,最后,连城里的人放假都专程来光顾了,传到最后竟有人说是古时那只倒霉的兔子就是牺牲在此树下的。也不知是哪位多嘴的城里人调侃说,难道说,除了那只倒霉的兔子,就没有其他的兔子了不成,怎么没传下子孙后代呢?这下倒是提醒了村里人,瞬时间大树周围摆满了兔餐馆,有火锅兔、有卤兔、甚至有专卖麻辣兔头和兔腿的,加上村里新鲜蔬菜和山货,生意好的不得了! 一时间这个偏僻的乡村竟然神奇般热闹起来了,那两个求字的男女自然被捧为大功臣。说起来,还真是不巧不成书,那个写字的张教授也给吸引来了,是学校组织的假期旅游活动。自己写的字还有不认识的啦?经过反复一追究,原来是这么回事,真是误打误着、啼笑皆非!那学校的老师们笑的肚子疼,那老教授也乐的差点叉了气。 (我姓满,成都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