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事,人们似乎总想弄个究竟,察个分明,如同一枚鲜蛋,有它分明的清和黄。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如人们所想所认为,它们也有混沌,也有如麻的头绪,这也许是所谓的灰吧。
“灰”就是淡漠。
在黑、白之间寻找一分灰的感觉,当为钱和名利追逐得头昏脑热时,用这分心思去放松一下,同友人一起,推心置腹地交谈,让自己的心境愉快,那岂是高楼美宅可以相比的逸事。
对精神的淡泊,是使自己的心境在艰辛时能够保持沉稳,在忙乱时能够冷静,在欢欣时不致于盲目。
淡泊不是去割舍,它只是一种调剂,如盐对面般不可缺少。
当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感到去之可惜,取之不得的时候,请你学会淡泊。
以明静的心去对待。
尤其是,当你的朋友不经意的伤害了你的时候。
安静的坐在灯下,读一本小说,一本诗词,是我的嗜好。
爱在灯下读词人。
如李煜。
李煜是活了两世的人。
前一生,他是国之帝,后一世,你是词之帝。
冷月里美人的舞影投在玉砌的台阶上,也投入后主朦胧的醉眼。音乐中流溢着明眸的神光,寻不到家,寻不到国。
朝霜晚风复活了为词人的李煜,清眸换了醉眼。他在想,他在歌,在悲歌中寻找着前生前世。
喜欢李煜。
于是更喜欢在灯下捧读的感觉。
我曾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真实的泪,认不出自己青春的面容。
灯下的感觉让我忆起往昔,例如家里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一枚长线,一根灯芯从钱眼穿过,在通过钱眼处的灯芯上包上一块用空了的牙膏皮,精细与钱孔想宜,而后在瓶里添上煤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一点,灯光如豆,而夜,则被关在窗外了。
。。。。。。
当枫叶给纷落下时,便可想起许多差于“悲秋”的诗词来。
都说晚秋是满目萧条的,但其惹人沉醉之处也就在这里。那些已逝去的美好的意象重新在秋风瑟瑟的心中复苏,透出一种凄凉的美,于是,有了“悲秋”。
还在宁玉的〈九辩〉中,便有了“悲哉,秋之为所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亦弥散着凄迷的确良愁绪。
不过,秋的意境更接近于曾经沧桑,因为诸般情怀终将由灿烂归于平淡。青春易逝,儿女情长的感慨大抵已在落英的急雨下暮里说定了。这正像一个少年客游多年而走向成熟,开始超出了自己的那片小天地而更多的体验到天下人的欢欣与悲苦,跨跃浮躁与空想而超于深沉。
于是,秋天的诗便弥漫了更的的喟叹、感伤、抑郁。或抒发对遥远故土的深深眷恋,或抒发因凭吊古迹所引起的辛酸痛楚,或发出执着而苍凉的呼唤。
于是,人生如轻篷浮萍漂泊于世的那份千古共有的悲哀便成了秋辞历久不衰的主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
读着这些秋词,,身处繁华都市的我涌起荡气回肠的历史沧桑之慨。
诗人们的怀旧,乡思、恋情、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悲叹均溶入这秋风瑟瑟的长吟之中。万物之灵的尊贵或卑微,崇高与渺小,爱情的沉醉与孤独,还有宇宙天地的无究无尽,小小生命的匆匆跋涉,都溶入在寒风瑟瑟、枫叶纷纷的诗林中了。“怅望千秋一洒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其实,是不敢多读,不愿多读的。还是在阳光下含笑与哭泣。
。。。。。。
读书的时候,我幻想自己是古代某个美丽女子,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
峰火硝烟,城墙倒塌,车陷马伤,哀声遍野。
读书的时候,以为自己是驼队中的领队,高举一杆猩红大旗。那般庄严,那般妩媚。
读书的时候,有一种俯瞰感,一种审时度世、观照古今的美。
读书的时候,即使是苦雨孤灯,也是一种寂莫的美。
我在这寂莫之中,看到了欢欣的小鹿,看到了悲戚的小鸟,看到了小荷尖尖角上亭亭玉立的蜻蜓。。。。。。
我在这寂莫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宇宙。 ※※※※※※ 蝶儿蝶儿满天飞 转自 女人谷 [nurengu.xilubb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