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婺源游,一个菜鸟要了解的》 1. 我们所说的婺源,的确如同很多近了他的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因为这片处处打着徽州印记的土地,的确曾经属于安徽。咱们从区域划分与现在比较相似的民国时期算起。 事实上,民国初年起,婺源是直属安徽省。但到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曾把婺源划归江西省管辖,到1947年又划回安徽省管辖。1949年5月1日,婺源获得解放。解放婺源的是解放军的“二野”,和解放江西的同属一支部队,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当时又把婺源划归江西。 你明白了——为什么婺源的外表建筑白墙黛瓦那么地徽州味。本徽州,不管属于哪个省,人家骨子中都没少过古徽州味啊。 2. 婺源的景点一共有14个,包括江岭、晓起、江湾、汪口、李坑、卧龙谷、灵岩洞、思溪延村、彩虹桥、严田、文公山、鸳鸯湖、百柱宗祠、石城等。 有些景点的胜处是在不同的季节,比如油菜花,肯定是春天喽。可有些景点,季节对它们的影响则无何季节性,它们常常随着季节性强的胜景的淡季而被淡季了而已。比如晓起古村、汪口古村落、伟人的故里江湾镇、范冰冰拍的那《我不是潘金莲》拍摄地上坦村、百柱宗祠等。在婺源名景中,这类景点是最受屈的了,热闹靠别人,冷清属于自己。 但大多数旅者都是常人啊,有那真的懂旅游、爱旅游、拥有深度旅游审美的亲,他就会超越季节找到旅游的乐趣和价值,继而带领一帮子人即使于这个美丽的地方的淡季来到,也游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没错,来自距婺源1100多公里的山东滨州的旅者们,就是那非大多数人中的一帮子。 领头人是俺黄河三角洲旅行社的资深旅行社经理王总,他带领的那一帮子于淡季找到无穷旅游乐趣的旅友(俺们不是驴友哦),这其中包括他的妻女和他们夫妇的一干铁杆朋友们。 于此,托王总和广大团友热情配合的福,我们愉快地完成了包括三清山在内的婺源精华经典旅游目标。 3. 真真假假搞懵了谁? 由于时间紧急,我们一行十几人今日只选游了汪口、江湾、上坦村、晓起等几大景点。按下不提,这不是重点。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走到哪个景点,我们的旅途都会遇到以当地特产为主的小商品买卖。 问题来了,婺源人民爱樟树爱到到处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老大樟树。当然是爱啊,不用问也知道,不然何以让那么多的好树好好地活到了现在?全国还有多少地方有这么大规模的古树群啊? 在团员们都美滋滋在那棵最古老的分成三个大树干的江边老樟树跟前拍照的时候,我采访十几米外卖特产的村民,从他们嘴里得到证实:这里自古以来家家户户将樟树看作吉祥树,能保人们发财安家立命。上饶的市树都是了樟树了。他们根本不会砍伐樟树的。我问那卖的那些樟树特产是怎么做的?说是枯树枝可以折下制作特产,婺源的樟树不能砍伐但外地的樟树也可以伐啊。 洋葱扒到底——什么梳子了,痒痒挠了,串珠了,菜板了等等名为樟树制作的商品,真也?假也?别说他们村民们肚里明,我们购买的游者也一番番走下来很有些肚里明了。当然,真有真的,也真有假的。 4. 婺源的饭菜,良心话,还真的不错的。 饭菜有人家的特点,比如较各地特别好吃的鱼,顿顿有南瓜、腌制或者晒干的肉类和菜类、必有白鸡肉汤和另外的汤、竹笋等。辣本是人家的招牌滋味,可有些不能吃辣的旅友就难尝到这招牌滋味了。 想来想去,最好的旅游方式,就是像我们这一帮子这样,被王总给拢络起来,被董师傅这样超级驾驶技术的师傅给载来,然后一个个高素质满爱心脾气好滴团友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其乐融融地吃住玩相伴,尽享无尽旅游乐趣,有效放松身心,吸足了江西的密度足足的氧离子,然后即使就着方便面和辣椒酱以及卤蛋啦、榨菜和火腿了等营养品,于我们的大坐骑上用午餐开回快乐老家,完美收工快乐六日游,也幸福、快乐指数高高地。 5. 直达旅游乐趣腹地的旅友,避开旅游旺季,除了看不到油菜花和杜鹃花,赏别的最是尽兴、节约时间、游得充分。最重要的还有一点,能吃得好一些,及时一些。 6. 别总想着油菜花和杜鹃花哟,你能捕捉到那些古村落的内蕴,现场了解一些关于不同景点的前世今生的厚重历史内涵和深味,才不亏,才值得。 《一个人的开枝散叶创造出一方绵延的文明天地》 婺源,她是被人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这已是举国尽知。 在我未来到她身边之前,我也像许多人一样,是因为她那秒杀中国万千美丽乡村的徽派建筑和遍田的油菜花所创造的力压群芳的外在美取胜。 可今天跟她零距离,才发现她绝非仅仅外貌取胜的美人,更有深厚悠久一脉相承的文化内蕴,这种底蕴将一种文明的骨血源远流长地得到传承。 且不说婺源各个景点的悠久历史,只从那些古建筑和参天古树的完好走到今朝,你就应该能感受到身为婺源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被得到尊重和善待啊。 但这些感性成份为主的感受在她的那一幕幕历史古迹撩起面纱时,我有些恍悟。 本有大儒灵性照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者,正是这方水土孕育成长。 朱子光芒蛮可以将这方水土罩于其思想的光彩下。 定然是这种文化气息的濡染似乎早已融入这方水土中,即使年代久远几经风雨袭击和兴衰沉浮,也会在清代中叶才在汪口建村的曾为太子太师的三品高官俞杲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据说,俞氏一脉在后世为官者众,科考中榜者众。 今天的太多游人和学者提及俞杲所建立的俞氏祠堂,总会过多掬捧其建筑风格和高超技术,但今日走一遭,我觉得最该弘扬的还是那种纯朴温厚忠孝良厚村风、民风、家风的传承。 这在我们走在汪口的古老街道上时,大家都深有感触。 名人和著述徽商“亦儒亦商”的风习,朱子故里崇尚教育的传统浸濡、影响了一辈辈的汪口村人。从我们今天游览到的各处古迹名胜的浓浓崇德重教色彩来看,汪口村素来重视教育,自宋至民国,建有“存舆斋书院”、“四宜轩”、“心远书屋”、“岩筑山房”、“养源书屋”、“国民小学”等许多教育馆舍与机构,使汪口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为人处事行大德”、“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士勤于读、农勤于耕、商勤于贸易、工勤于造作,各执一业,共惜分阴而为之” .“但以曲直分胜负,不以尊卑论是非”……家家户户的家训让这条古街似乎也到处弥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墨韵、礼仪之邦的气息。 我走过一个街边的院落,看到水管的水早已流满了水桶,水在咕嘟咕嘟往外流着。我问声好,用手指一下水管,那位应该三十多岁的男子立刻起身,将水龙头拧死,我冲他笑笑,心里觉得他和我都入了这古村的味儿。 走过那些不同年龄的村人,他们绝非一些从事着体面工作的人们,但他们的脸上,都有一种令你沉思的独特气韵。 想来想去,那就是文化的气息,是一种儒雅文化内涵的不露痕迹承袭。 俞杲,承袭了他的同乡先辈朱子的思想和精神,他一手建造的汪口村人则一辈辈承继着他的思想和精神。 于是,俞氏后世子孙,今天的汪口村,因为一个人的开枝散叶创造出一方绵延的文明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