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由的虚幻之路——解读电影《蓝》 一、 《蓝》的全名为《蓝色情调》。影片开始,即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看似偶然的人生悲惨境况——车祸。如果我们不相信偶然中包含着必然的话,那么主人公茱莉的幸免于难只能被看做是奇迹。但无论是偶然,还是奇迹的出现,都同时说明了一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科学认识世界和理性把握人生的程度都是有限的。车祸改变了茱莉的人生,曾经幸福美满的家庭,在意想不到的灾难中破碎了。茱莉在醒来之后,无法面对失去丈夫和女儿的现实,巨大的悲伤和痛苦,完全将她压垮。当一个人觉得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失去之后,往往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人生的虚无和绝望感,来自存在意义和未来希望的丧失。茱莉自杀未遂,但她选择了另一种逃避痛苦的方式,试图忘记过去的一切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茱莉搬出了以前居住的豪华别墅,来到一栋没有小孩子的公寓楼里寄居。除了女儿房间里的一串蓝色吊坠,她什么也没带走。美好的记忆对于她来说,已经变成触发痛苦的根源。丈夫生前未完成的乐章,曾经送给她的十字项链,都被她当做一种记忆的符号加以拒绝。此时的茱莉,想以一种遗忘的方式,来摆脱不幸给她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如同巨大的枷锁,让她的心灵难以解脱,而她采取的这种方式无疑是被动的。 在她的身上,自由等同于虚无,生命因这种自由的追求,处于一种失重的状态。她对生活和周围的一切,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对于艰难的将瓶子塞入垃圾桶的蹒跚老妪,她几乎视而不见。与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对话,她显得心不在焉。她将自己放逐到一种心灵沉睡的麻木状态。但同样又是一个偶然事件,让她终于发生了改变。尽管她以为自己已经不会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动容,如同她对母亲所说的:“我现在不想拥有任何东西,任何记忆,不想有朋友和爱情,那是陷阱。”一天晚上,她因为门外急促的奔跑和敲门声,出去看了一下,因此被关在了门外。从而与邻里发生了联系,并且因为拒绝签名赶走楼下从事色情行业的女孩而与之结识,成为相互关心的朋友。 尽管在短暂的缠绵之后,茱莉离开了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奥利维。但作为茱莉丈夫生前助手的奥利维,却一直在寻找茱莉,同时努力完成茱莉丈夫的遗作《欧洲统一颂歌》。当茱莉在咖啡馆里又一次与奥利维见面后,奥利维在茱莉的追问下,坦白了她丈夫有一个情人的事。这对于茱莉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重的精神打击。对于她来说,以前的记忆,虽然是竭力要遗忘的,但至少还是真实的。但现在真实变成了虚假,她过往的一切,彻底的被剥夺殆尽。 二、 茱莉找到了丈夫的情人,一位见习女律师。不用对方回答,茱莉就已经知道丈夫爱的是这个女人了,因为她带着象征着爱情的十字项链。见习律师以为茱莉会恨她,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茱莉反倒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心灵的解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都在为丈夫而活。支持伟大的音乐家以及他的事业,就是茱莉生活的全部意义。甚至丈夫的作品,都是茱莉参与完成的。但她却把一切的殊荣,都归到丈夫一个人的身上。而当丈夫离去之后,她顿时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并因此选择了逃避,过一种自我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实,真正束缚茱莉的枷锁,是她对丈夫的依赖和眷恋。在他们共同生活的时候,让她放弃了自我;在她独自生活的时候,让她不敢面对现实。茱莉从来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一个独特的个体在世界中的存在意义。而当她得知丈夫曾经背叛自己的那一刻,沉重的精神枷锁被打开了。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认识到自我个体的独特存在意义,是走向真正自由的前提。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做出自由的选择。茱莉在心灵觉性的那一刻,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她宽恕了丈夫的背叛行为,因为她无权要求爱是平等的。但她觉得自己应该承担死去丈夫对他的情人和未出生的孩子的责任,尽管这是一种不完全的责任。于是茱莉将准备卖掉的豪华别墅留给了丈夫的情人,并允许她未出生的孩子继承她丈夫的姓氏。抛弃过去对丈夫一切依赖和眷恋的茱莉,终于选择与奥利维一起完成丈夫的遗作,并且接受了奥利维的爱情。在影片的开头,遭受人生重大不幸的茱莉,眼中没有泪水,她的心灵已经麻木,她的情感已完全冻结。在影片的最后,茱莉与奥利维结合在一起,她的眼中出现了泪水。这是心灵苏醒,情感回归的表现。 三、 当我们讨论自由时,必须将其放入具体的语境之中。对于个人来说,自由意味着什么?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由此可见,自由对一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追求着自由,而这恰恰说明了人并不拥有自由。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妨碍人获得自由的枷锁,可能是外在的社会原因,也可能是内在的心理原因。但这都是一种表象,而真正的原因,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境遇,即人的灵魂无家可归的状态。 影片的主人公茱莉,是在车祸中失去丈夫和女儿之后,才认识到这一基本人生境遇的。因为她本来以为,自己会和丈夫、女儿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车祸让她认识到,终有一死的人,在世上拥有的幸福是短暂的。即使他们没有遭遇车祸,也不可能逃脱这一无法改变的宿命。人实现自由的最大障碍,是死亡对生命的终结。但是茱莉只是沉浸在对失去亲人的悲伤之中,而没有去深思终有一死之人的本质。甚至以对过往生活的遗忘,来逃避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 当然,随着影片情节一步步的向前发展,茱莉渐渐的从伤痛中走出来,恢复了对生活的勇气和爱人的能力。她对邻居女孩的帮助,对丈夫情人的宽恕,对奥维德爱情的接受,都说明了她不仅在爱中治愈了自己,而且惠及了他人。但是,她真的自由了吗?或许,她已经全然摆脱了过去的阴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但这种新生活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对以前生活的一种重复吗?难道她说爱的人和那些爱她的人,真的就能摆脱死亡的枷锁,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吗? 海会枯,石会烂,天长地久也有尽时。影片对茱莉新生的表现,只是人文层面的,而不是终极层面的。从艺术上来说,“三色”系列比“十诫”有所进步,但从思想上来说,却相对退后了。难怪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拍摄完《红》之后感到身心俱疲。他不是找到了人生的答案,而是再也无力去追问。茱莉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回避,是大多数现代人的生存态度,对于必死的结局,他们采取的是一种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的态度。这种态度其实是一种面对无法改变的必然结局的屈服,是一种无能无力的绝望表现。 四、 面对这样巨大的枷锁,黑暗的深渊,人们或逃入艺术的诗意栖居,或沉沦于世俗的功成名就,甚至以寻欢作乐来自我麻醉。影片中,一直贯穿始终的旋律是《欧洲统一颂歌》,歌词来自《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中著名的《爱的颂歌》。这段出自经文的歌词,道出了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 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爱,只是上帝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将这样的爱显明在了基督耶稣的身上。如《圣经》上另一段经文所记,“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人世间当然也有爱,但这样的爱是暂时的。茱莉爱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却爱上了别的女人。而在茱莉得知真相之后,也爱上了别的男人。茱莉爱她的丈夫和女儿,派特里斯爱他的情人和未出生的孩子。但是一场车祸,却让他们的爱归于无有。死亡让所有在世的人,都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中,成为自由的枷锁和网罗,要把生命带入黑暗和虚无之中。但死荫中出现了大光,耶稣基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战胜了罪恶、空虚和死亡。将永远的生命,白白赐给凡是相信他的人。世人的爱是暂时的,唯有上帝的爱是永恒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份真挚的爱,但是即便能够得到,也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失去。但是,有一份爱,却不会因沧海桑田、海枯石烂而改变。而是从亘古直到永远,这就是从上帝而来的爱。这是完全的爱,要救人脱离黑暗的辖制和死亡的深渊,在光明中得自由,在恩典中得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