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12月的一个夜晚,我从省城返家途中接到了微信好友彩虹的激烈火药--她因为痛恨计划生育,火药密集地向支持计划生育的我开炮,并给了我这支持一个身份标签--党的好女儿。 暂不说我和很多人对一些事情的观点只是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审美观使然,实在与党和党的政策无关,出发点更没有支持政策那么高大。咱今天就还就这个计划生育话题来说吧。 大家知道,咱国到1949年才建国。至于烟片战争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咱先不说,这与党无关。而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后的十几年革命的摸索阶段也撇开,只就后来的八年抗战加三年内战来说,这个党和其领导人可说是马上打天下迎来了1949年来的新中国。试想,打仗,特别是解放前的那些战争,还没先进到像现在的战争一样不用数人头靠人头而是靠强大的武器,直到解放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依然如此。那么这样的一个政党和其当权者,会想出和实施减少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吗? 是的,这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和坚定地督促实施者还真不是党内人士。
2.
提到计划生育不得不提及两位绍兴籍人物--邵力子和马寅初。 真正关注计划生育的国人都知道,在我国制定计划生育国策时,绍兴籍人口学家马寅初功不可没,正是他坚持真理,才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他却不是最早的提出者。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是另一位绍兴乡贤、"和平老人"邵力子,且早在20世纪20年代,邵力子就提出了中国要控制人口的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邵力子是作为民主人士身份定位的。邵力子在促进国内和平、国共合作方面颇有贡献,被称为"和平老人"。 说起来,邵力子率先提出并多次呼吁计划生育,与他切身感受到的多生育给妇女造成的痛苦和恐惧有很大的关系。邵力子的母亲30岁时嫁给了他的父亲,当年生了一个孩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由于经历了生产过程的痛苦,她决定不再生孩子,但当年又没有可行的避孕方法,因此从她32岁那年起就与丈夫分居,一直分居了10多年,直到绝经为止,这是非常折磨人的痛苦事。邵力子本人与前妻结婚后,隔两年就生一个孩子,在妻子怀上第六胎时,她的痛苦无以名状,苦苦要求邵力子想办法让她打胎。然而邵力子找遍了当时的各大医院,就是没有一个医生敢做这样的手术。后来,她就自己狂奔,想以此掉胎,结果胎是掉了,她也因为大出血而死了,这个悲剧让邵力子刻骨铭心。 1951年邵力子回到故乡浙江探亲。见乡村满地奔跑的幼孩之众多,他陷入沉思,向陪同前往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实际上,中国的可耕地并不多,中国是地少人多。现在中国是四亿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如果人口不加控制,生产又跟不上的话,国家要在短期内摆脱贫困就不太可能。国家难以富强起来,人民就难以较快地富裕起来。"这对当时"多子多福""人多好办事"等思想,是一次有力的冲击。 那时别说老百姓,国家领导人也没有谁怀疑和意识到这个地少人多,中国的人口已经够多这个问题。 在1953年冬天召开的政务院会议上,邵力子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这是第一次在政治决策场合提出计划生育观点。他说:"避孕要求不要限制,医生对生育已多的妇女应同意施行避孕手术。"1954年9月17日,邵力子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主题发言,他又一次在重大政治会议上就计划生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人多是好事,但在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困难很多的环境里,人口应该得到控制,不控制人口,后患无穷;要大力传播有关避孕的医学理论,指导并供给有关避孕的药物。同年12月19日,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传播避孕常识问题》的长文。 然而,邵力子的意见没有引起党内外重视和关注。而他又觉得这计划生育工作太重要,要刻不容缓早推行。 要全力推进计划生育,邵力子想到了马寅初。1955年春天,邵力子约了卫生部长李德全去拜访马寅初,商谈计划生育之事。大家知道,马寅初先生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更是中国人口第一人,是著名的人口学家。邵力子的来访,使马寅初决心集中精力、时间,建立起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理论。于是马寅初撰写了专著《新人口论》。著作完成后,马寅初送给邵力子征求意见,邵力子拍案称好,并建议他一方面公开出版,一方面将论著的精华提炼出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一次专门的书面发言。 让今天的我们来看看当初马寅初先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以下内容以资料为主: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净增长率就是39‰,能否用一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说明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为20‰呢? 我们来看看当初马寅初先生倡导计划生育的理由,看现在的积极反对者是否觉得有道理: 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极大量工作后,马寅初得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 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 因为中国人口多, 消费大, 所以积累少, 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 使消费比例降低, 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搞社会主义, 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多搞大工业, 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 然而, 为安排好多人就业, 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 农业搞低效率劳动, 实际上是拖住了高 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 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 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 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 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 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 "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 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 不然的话, 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 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 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确实,同年9月中国领导人中倒是有周恩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为了保护妇女和儿童,很好地教育后代,以利民族的健康和繁荣,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算是支持,这令马寅初看过报告后非常兴奋,他认为节育问题被中共中央提上了议事日程,看来可以公开谈论控制人口的问题了。 不想,马寅初错误得判断了时事,那时中国正在大兴反击右倾翻案风,对马寅初的批判铺天盖地而来。马寅初就是因为这计划生育提案挨枇判,先后其教育部长被撤职,北大校长撤职,人大、政协纷纷撤职。 当时,对马寅初先生报告的通俗解读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多了以后,森林不夠,土地不夠,水资源也不夠,粮食也不夠,那么中小企业兴起,环境就遭到过度破坏等等。 6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在想,若是当时就开展计划生育多好,也不至于现在中国人多到了人均耕地不足0.101公顷啊!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来,中国都将解决温饱问题列为国民重中之重啊! 可是,可是啊,我们伟大的党直到二十年后,中国人口已近十亿,经济的长期徘徊和人口的猛增,才使马下治天下意识觉醒的中央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先后发布政策入了宪法、颁布了计划生育法。这时,已是邵力子、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意见的20多年后了。
3.
国人有其历史性传统性优点,诸如纯朴、忠诚、勤劳、与人为善、以礼待人等等。但不得不承认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虽然似乎足够发展,但远远没有发展到可以促成精神文明的足够高度。于是地大人更多,忙于生计追求和各种享受的人们远远不够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精神世界常显荒芜,突出的标签是自私。 我个人觉得,一个人的做人素质常常实在与党和国家无关,比如很多欧美公民做人特别自觉,自觉爱护周围环境保护大自然,他们钓到不够份量的鱼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会主动放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生命危急关头"妇女儿童优先"。再比如德国人,看到有浪费食物的人会挺身而出指责、反对。他们会自觉以节约和爱护资源维护公共卫生和秩序为荣,反之为耻。 而那些计划生育支持者难道不是? 在整个国家人口数量远超的时候,少生一个,就会避免了一个生命在这个地球上造成的所有负担。毕竟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养大,都会占用一份社会和自然资源。当僧多粥少,各种造假者纷涌、为解决就业问题广开的那些中小型企业的污染源纷涌、各种公共设施和福利的分享负担益重,等等。
4.
我非常理解反对者们,在我眼里,从他们声讨计划生育反人类、反对堕胎等等,说明他们有着最有人性化的菩萨心,坚决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存在。 但我支持我的,我也坚决地有种天生的责任感--为子孙万代还有点没有被太多的人污染的蓝天白云,特别是要喝的水,要吃的饭。 为此,尽管现在各种造假的打了激素施了过多农药的食物满眼皆是,尽管用的穿的等等假货充斥,但我要无比感谢这两位对人类和历史特别负责的绍兴人的努力。 若不是计划生育终于施行了那么三十多年,我能否有间足够大的屋子,坐在这里喝着还没被污染到足够害人的水冲出的香醇的咖啡,为那些生于70年代后期以来的可以生育二胎的人们高兴都不知道!
5.
如是我闻,反对者们计划生育的始作俑者,是我眼里千古功臣。 钱多够旅游的时候,我要去这两位功臣的故居敬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