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李子,三岁的小孩或许会连咬一下都没有,啪就扔在地上,说酸,说苦,我们毫不奇怪,三岁稚儿嘛。 面对一个李子,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咬一口,说酸,说涩,我们也不奇怪,年轻人嘛,血气方刚,容易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足为奇。 面对一个李子,三十岁左右的人不会咬一口就轻断其味,他会若有所思多加品尝,但甜也苦也?忙于撑家立业的他们没有太多的耐心来静心品味。是为知轻知重,重在全副身心主要用来奋斗,而不是沉淀下来品味人生诸味时分。 而人到不惑,乃至知天命,面对一个李子,若你没有反复的足够的里里外外的品尝,从其内容到形式辩证地理性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判关于这李子的味道,我觉得那就实在没有资格再开口用出那些稚儿、年轻人、而立之年们所轻易出口的"酸"了"甜"了"苦"了,"涩"了等的词语了。
好,我们来谈"计划生育"这个超级大李子的味道吧。 这个超级大李子,是执行了一旬整12年的国家基本国策后又执行了23年的法律后的大李子,要有资格来谈及这么个重量级的李子,我们可以没有经济家的算盘,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责任和使命,起码也得学习一下这个被有关专家倾尽毕生学识、胆识、担当和责任感、不屈不挠不惜身家性命来顶风冒雨终换得实施了三十多年的大李子的辩证功过吧。 面对这么大个李子,如何有资格谈那么一二或者百分之、千分之、万分之一二?
我认为,我们肯定一个事物,是要负责的,特别是这么大的一个事物,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而否定一个事物,担责更大,你须得做到客观全面而不是一叶障目将一斑无限扩大而否定全局。 计划生育,我是肯定的,肯定的是过去的三十多年。我打算跟朋友从开始的开始,尽量用客观的目光打量一下计划生育的前世今生。
将基本分以下几部分来探讨: 第一篇正题:《反对者们眼中的"始作俑者"》 第二篇:计划生育的前生今世 ( 以上两篇主要是借助资料先来了解一下已经形成历史的有关客观事实。) 第三篇:谁之罪?--致那些无数被扼杀的小生命们 第四篇:时代亏欠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期前的我们另一个子女 第五篇:计划生育这面镜子照出了人的几种境界 第六篇:我们那些永远失去的桃源们 (譬如我们的那北国鱼米之乡马踏湖、市中心附近的小树林们等等) 第七篇:外国的计划生育和中国的计划生育于世界 第八篇:计划生育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