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曾经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虽然有点瞧不起工农商的意味,但却从某个层面诠释了读书的意义所在。今天看来,读书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文明强盛,更关乎老师的内蕴形象和教学效果。在教育改革呼唤有特质老师的今天,提倡语文老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挤时间读书,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语文的使命之一就是负载着传播中外文化文明的重任,语文教学就是引领学生认知自然和尊重生命,塑造美好的生活。语文老师是传播文化文明的主力军,职业特点决定了老师必须勤于读书,不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滋养自己,永葆教学生命的青春。诚然,语文老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语文老师如果不勤于读书,以汲取文化知识的菁华来“充电”,光靠吃老本就会才智枯竭“江郎才尽”,就有可能出现能力倒退,业务知识陈旧跟不上教育发展潮流的窘境。或许有人抱怨说,一天到晚疲于奔命,繁杂事物干不完,哪有时间读书!的确,语文老师繁重工作令人同情和理解:“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尤其是批阅作文,耗时费力,简直就是损耗老师的青春和生命。但是,再忙也需要抽时间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总还是有的,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日积月累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史料记载欧阳修在紧张处理公务之余把“枕上、厕上、马上”的零散时间用来读书,从而写出很多流产千古的佳文诗作。见贤思齐,古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够做到。 读书是语文老师教学活力的源泉。社会的长足发展,科学知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不会在某个层面停滞不前。所以,语文老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教学上顺应时代潮流,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语)。教学是日见日新的心智脑力劳动,需要激情催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荡起生命的风帆。老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美化心灵,陶冶智慧,积累学识,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才有可能成为满腹经纶、举手投足儒雅风范的教学领航人。教育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老师要想始终保持教学的“活水”,必须多读书,认真读书,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活水源远流长。 读书可以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语文教学的客观需要说,读书,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老师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欲要获得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要锲而不舍地坚持读书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大师的话告诉我们:不读书,老师要想全面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学富五车的文学博士,做了语文老师还是要在工作中继续孜孜不倦地阅读学习。只有不断读书,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恣意徜徉在文学的海洋,把枯燥无味的课文学习变成高雅的艺术享受。 语文老师要把“开卷有益”当做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洞悉生活原理,练达人情世故,就要与书为伍,孜孜以求,内外兼修,最终成为内蕴丰富的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