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谁也离不开吃喝。有吃喝就有聚餐,就有宴请。有聚餐、宴请,就形成饭局。饭局中无所不包:饭局中有历史,有政治,有社会,有文化,有世情……形形色色的饭局就是一个个窗口,一切的一切,都隐藏在饭局之中。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在“局”也。 现代汉语中的“饭局”虽然离不开“饭”,但更强调“局”。“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好的词汇,它的本义是指棋盘,两个人坐在棋盘边博弈,较量智慧,决定胜负,需要动心机,所以就有了“圈套”“阴谋”的意味。 饭局中隐藏阴谋的经典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吴国。就是公子光借宴请吴王僚趁机杀之夺位。 公子光对自己的堂弟吴王僚即位很不满。内心失衡,心生异志。他暗中搜罗各种人才,准备瞅机会把吴王僚给废了。在公子光搜罗的人才中,就有后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专诸。 公元前515年,一向与吴国恩怨不断的楚国国君楚平王去世。吴王僚想借楚国国丧的机会攻伐楚国,便派自己的两个弟弟带兵征伐,没想到派出的军队被楚国的奇兵断了后路,一时不能回国,此时国内的兵力相当空虚。蓄谋已久的公子光敏锐地嗅到了时机。 公子光对专诸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才应该是真正的国君,我要不去追求就不会得到君位。”于是,一个阴谋的饭局出现了。 公子光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但事先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有人说,吴王僚也许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理由不那么充分,既然现在堂兄公子光请吃饭,借此沟通一下情感完全可行。不过,他还是很小心,很警惕。 一是强化守卫。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夹道站立,个个全副武装,手持长矛利剑。二是提防刺客。怎么提防呢?所有进献食物的人都必须在门外脱光衣服,这是防止有人在衣服里暗藏兵器,而且进献食物的人双膝着地慢慢靠前,接近酒桌的时候,吴王僚身边的卫士用剑顶着进献者的胸部,这样子进献食物。 王僚入席后,兄弟二人“把酒言欢”。公子光看到吴王僚如此警惕,一时没有行动。等喝到酒酣耳热,吴王僚及身边的卫士逐渐放松警惕的时候,他找了个理由,推说脚有毛病,这个理由很实用,因为脚疼,不可能在酒席上脱下鞋子查看,那会影响食欲的,因此,他可以冠冕堂皇地借此离开一会儿。公子光进入地下室,让刺客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这一刀刺得又狠又准,王僚立马死去,侍卫人员杀了专诸。 但是,吴王僚的突然被杀,还是让他手下的人立即陷入混乱。公子光命令早已埋伏好的武士,全歼王僚的部下。之后,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 这场饭局,吃得风云突变,一个吃得亡命归西,搭上了身家性命;一个搭上一顿饭,吃成了一国之君。这个饭局,在后来的历史中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比如电影、戏剧里的《鱼肠剑》,演绎的就是这场饭局。 尽管吴王僚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做了多种预案,唯独没有想到“鱼肠剑”,仍是“千虑一失”。即使是一国之君,那么聪明的人,也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与此相对的是,公子光蓄谋已久、处心积虑,饭局只不过是其实现自己阴谋的手段而已。 只要身在官场、商场,就不能不深陷“局”中。“饭局不是万能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吃饭事小,出局事大”。饭局包含了太多的功能:饭局是人情,饭局是人脉。当下,公款饭局有所收敛,但饭局并没有因此歇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饭局仍然没有出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釜底抽薪,彻底截断饭局与仕途的关系,饭局与办事的关系,饭局与生意的关系,改良人情社会的弊端,这才是长久之计。 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饭局。中国社会的情况决定了我们喜欢在饭局上解决很多问题。问题不解决不行,可是饭局呢,又让人尴尬,烦恼。 中国人更喜欢将复杂的事情摆放于饭局之中。据统计,90%的谈判都发生在饭桌上,所以“吃饭”就成了业务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看似简单的“吃饭”也被赋予了复杂、深奥的内涵。 当吃饭不再用嘴,而用“脑”;当喝酒不再像享受,而像“拼命”;当谈话不再为了交心,而为了“进攻”——总之,当饭局不再是场联谊,而是个“工具”,你怕吗?万幸,这博弈般的“局”里还存有一套规则,或明或暗,让我们面对它时能颇有底气地说一声:饭局,我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