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哈密有关的历史人物(之二)
伊吾王唐契
在哈密绿洲这块土地上,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地方小王朝。他们依次为:东晋时的伊吾王、明朝时的忠顺王和清代的回王。伊吾王是汉族人,忠顺王是蒙古人,回王是维吾尔人。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知道回王的人越来越多了,而知道忠顺王的人则较少,知道伊吾王的人就更少了。
大约在1600年前的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相互攻杀,抢占地盘,掳掠人口。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空前的大动荡、大分裂局面。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河西汉族人李暠起兵参加反抗由氐族人吕光建立的后凉统治,然后拥兵占据敦煌,自称凉公。史书上把这个李氏小王朝称作后凉。李暠死后他的孙子李宝承袭祖父衣钵,亦称凉公。
李氏小王朝建立20年后,东晋王朝寿终正寝,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时河西姑臧(今武威)出现了一个由匈奴后裔沮渠蒙逊建立的地方政权,史称北凉。
北凉兵强马壮,很快就派兵进攻敦煌。后凉在强敌入侵时无力自保,他和两个舅舅唐契、唐和以及其他王室贵族,统统成了北凉军队的俘虏,被关押在姑臧大牢里。一年后,唐契、唐和设法携外甥李宝逃出牢狱,历尽千辛万苦逃到伊吾。这时伊吾属柔然汗国势力范围,收容有大批从河西一带逃难而来的汉族人。史载有2000余户,若以每户五口人计算,难民总数当在万人上下,这大概是哈密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吧!柔然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新依附的臣民,便委派唐契为伊吾王。唐契受封之后和他的弟弟唐和、外甥李宝一起,进一步招集流亡人口,发展生产,训练兵民,以图有朝一日杀回敦煌,恢复祖业。经过20年的精励精图治,哈密绿洲已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里,人民富裕,生活安定。
这时,由鲜卑人拓跋圭建立的北魏政权日渐强大,黄河上下割据自立的大小王朝相继被攻灭,其势力范围已达河西,并向西域逼进。北凉政权自顾不暇,纷纷作鸟兽散。二十多年前被囚禁于姑臧大牢的原西凉公李暠之妻尹太后也伺机逃到伊吾,祖孙得以团聚。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唐契兄弟和外甥商议,决心摆脱柔然控制依附北魏。第一步他们派李宝率2000人先期返回敦煌,受到当地官员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后经北魏皇帝批准任命李宝为敦煌太守。
唐契等背叛柔然降附北魏的事为柔然人察觉,柔然统治者命唐契等率众迁居高昌,另派柔然人高羔子镇守伊吾。唐契等在北魏政权支持下在高昌等地和柔然人进行殊死战斗,唐契战死。唐和与侄儿唐玄达(唐契之子)一起,继续和柔然人斗争,在西域转战二十年,屡建奇功,为北魏政权经营西域立下汗马功劳。
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15年),唐和偕侄儿唐玄达回到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受到皇帝褒奖,官至济州刺使,死后追赠征西大将军、太常卿、酒泉王。唐玄达官至华州刺使,封晋昌公。
随着北魏势力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年),伊吾城主高羔子也降附了北魏。北魏置伊吾郡,这是哈密历史上第一次设立的行政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