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住店 下一主题:小熊成长日志(3013年11日至20日)
走进沂蒙红色圣地——马牧池【原创】
[楼主] 作者:书虫  发表时间:2013/05/19 15:09
点击:280次

 

 

 

  巍巍蒙山深处,泱泱沂河源头,坐落着全国闻名的沂蒙革命老区--马牧池,这个以常山庄为核心的沂蒙革命老区(现在的马牧池乡),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演绎了一幕幕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故事。开国将帅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领导机关就长期安放在这里。尽管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而马牧池炽烈的光环没有暗淡下来,现在,它则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和影视剧拍摄基地。
  走进马牧池,不由你不热血沸腾,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这里可以寻见耀眼的足迹。那一个个记载英雄事迹的历史遗物,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华章,涤荡和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红嫂纪念馆",那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叫明德英,自幼聋哑,婚后同丈夫一起住在横河村李家林前搭建的一间简陋的"团瓢"里,以看林护墓,耕种林边的零星闲地为生。1941年冬天一个夜晚,日军突然包围了马牧池村,明德英不顾正在吃奶的孩子,毅然外出寻找是否有受伤的八路军伤员。她把山东纵队机关一名负伤的战士掩藏在一座空坟里面。看见受伤干渴治高烧不退的战士,明德英不顾羞涩毅然把自己哺乳孩子的乳汁挤在他的口中,还杀掉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做成汤给战士补养身体。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战士痊愈归队英勇杀敌。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事迹广泛流传,后被编入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她也被誉为"沂蒙红嫂",成为沂蒙妇女的一面旗帜。
  "沂蒙母亲纪念馆",感动很多人驻足流连,他们深深敬佩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却做出令人仰望的伟大壮举。王换于,这位沂蒙妇女的杰出代表,这个普通的农家女儿,她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用山东人的朴实善良和机智勇敢谱写出献身革命的不朽篇章。她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积极发动妇女积极开展拥军支前活动。1939年,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等先后驻东辛庄。王建安、胡奇才、陈沂、艾楚南、朱则民、朱献辉、江华等领导干部和一些革命烈士的子女无人照顾,王换于发动本村妇女办起幼儿园,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抚养革命后代责任,这些英雄的后代在战火纷飞残酷斗争中都得到健康成长,先后走向革命的道路,现在担任国家和地区的领导,因此她被誉为"沂蒙母亲"(活到101岁,1989年1月31日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业已被国家审计署、山东省审计厅、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工作委员会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昔日的炮火硝烟场景经常在这里重演,刀光剑影的厮杀和英勇斗争的故事也经常在这里被复制克隆。现在,全体村民现在已经全部搬迁出去,只有那些历史风云沉淀在石墙草房的院落里面。在这里,先后拍摄了《沂蒙》、《娘》、《地道英雄》、《反抗之真心英雄》、《平原枪声》、《岛城风云》、《一个农民的1978-2008》等电视连续剧,还拍摄了《沂蒙六姐妹》、 《斗牛》、《诱杀》等电影。不管什么季节,你到马牧池去旅游,说不定就会碰上宏大的战争拍摄场面,或者邂逅你的偶像演艺明星。马牧池因为她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而蜚声中外,这种革命老区的精神正通过马牧池得到传承和发扬 。
  马牧池有很多特写景点。踏入"沂蒙古道",游客马上会感受到"长亭外,古道边"的古朴厚重氛围,感受到沂蒙山人的淳朴正直品格。村口的"马牧池"石碑记载着厚重的历史场景,《沂蒙》电视剧的诸多感人的情节和一些惨烈的场面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观瞻"东家大院",可以让你想到李中奉与鬼子同归于尽的悲壮场景;瞻看"李家大院",可以重现电视剧中于宝珍一家人场景,感悟到根据地军民一家亲同心协力斗敌顽的岁月风云;参观"支前院"、"红嫂院"、"红色堡垒户"、"红嫂纪念馆",让你的灵魂得到深深的震撼和净化。受到一次难忘的传统教育。
  蒙山巍巍,沂水泱泱,文明道德,山高水长。马牧池,宠辱不惊地保持着低矮破旧的草房、石头院落和石级台阶,守候着沂蒙母亲故居和八路军食堂等典型的旧时景貌,一往情深地收藏着中国革命历史进程里的典型场景。马牧池,就是一座沂蒙山革命历史的不朽丰碑。

 

 


马牧池村口,红旗猎猎,里面掩藏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

 

 


 


沂蒙古道,氤氲出山东人的纯朴善良风貌。

 

 

 


"沂蒙母亲"王换于大院,这里曾经是革命后代成长的摇篮,他们现在全国各地担负起领导责任。

 

  

 


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唱响,流传到全国,唱出一个新中国,新世界。

 

 

 

 

影视剧《沂蒙》主场景之一。

 

 

 


妇女支前,推出革命胜利的木推车。

 

 

 



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纪念馆。

 

 

 



"沂蒙母亲"王换于旧居之二

 

 



八路军食堂,这里从前热闹非凡,大批八路军将士在这里强壮了身体,走向夺取全国胜利的征途。

 

 

 

 



沂蒙"红嫂"明德英雕像,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

 

 



 

 

地主家看家护院的碉楼。

 

 

 


沂蒙时辰,用当地方法几时的创举。

 

 

 


地主大院一偶。

 

 

 


国家领导人开国将领来这里题词,表达对马牧池的深深敬意。

 

 



 

地主大院的大门。

 

 

 



沂蒙红色舞台。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和剧目在这里演出演唱。

 

 

 



 

马牧池村旧貌,如今这里的人们全体搬迁出去,留下一地的怀想。

 

 

 



时常有文学家作家光顾这里,抚摸历史的痕迹,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

 

 

 


游客更是慕名而来,体验生活,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大戏台。

 

 

 



剧组人员和记着留影

 

 

 

 


电视剧拍摄场景之一。

 

 

 


电视剧拍摄场景之二。

 

 



 

朝拜的人们络绎不绝。

 

 

 



歌曲《跟着共产党走》从这里诞生。

 

 

 


领导人题字。

 

 

 



电视剧拍摄场景之三。

 

 


 

 


电视剧拍摄场景之四。






 


 



 

 




 


 

 

 

 


 

 

 

1983年,原大众日报社工作人员白铁华看望当年曾救护过他的王换于:

 

 

 


1986年春,原铁道兵副司令员胡奇才看望沂蒙母亲王换于。

 

 


 

 

 

 

 


电视剧拍摄场景之五:

 

 

 



用乳汁救护八路军伤员的红嫂雕像,后面即是红嫂纪念馆:

 

 

 



明德英--慈祥善良的红嫂。



 

 


 

 

 


沂蒙母亲王换于抚育过的和革命后代。




 

 

 


向沂蒙母亲王换于致敬!

 

 

 

 

 


马牧池村口,红旗猎猎,里面掩藏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3231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住店 下一主题:小熊成长日志(3013年11日至20日)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5/19 20:10 

肯定有图了,看看去 :)
 [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5/19 21:08 

与这些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的红色经典故事有关的马牧池,特别令我等从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中年人向往
沂河源头,书虫兄家乡附近么?

[楼主]  [4楼]  作者:书虫  发表时间: 2013/05/19 23:52 

一百多公里,文革期间,我曾经去搞过外调(一个老师的入党),近年来去过两次,唯一的遗憾就是把全村的人都搬迁出去了,美中不足。
 [5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5/20 23:39 

对【4楼】说:哦,搬迁出去更显不自然了

那简直成了只用来参观的空巷啊

[楼主]  [6楼]  作者:书虫  发表时间: 2013/05/21 14:45 

对【5楼】说:
就是啊。鼓浪屿已经搬迁得只剩下空寂的房子。这些人脑子都进水了。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68050765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