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江浙"在中华历史特别是文化历史中的份量自是人尽皆知。 江浙,特别是浙江之物质和精神文明有目共睹,但我却没有特别投入过凝视。 今年,两次的无意一瞥让我终于输入"浙江"搜索,将她的古今辉煌尽收眼底...... 今年春天我曾三次参观本市著名景点杜授田故居,在故居中看到了杜授田当初参加科举考试的皇榜,很长很长的一份皇榜:
从这份皇榜中我们看到了246名中了皇榜的考生中,除了居首的我滨州人士杜授田,排在前的江浙人士居多。后面的名次中,江浙人士也居多。 看着这份皇榜,我似乎掂量出了"江浙"的份量,但这还是第一次的感性印象。 让我无意中第二瞥陡升无限敬意的是今晨看到的一份消息:
浙江异地高考政策出台:门槛不高,只要读完三年高中并有浙江学籍
万名外省学生明年可在浙高考
昨天,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通过浙江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或符合浙江省流入地初中升高中条件,进入浙江高中学习,并取得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浙江高考报名的其它条件,在2013年起,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与浙江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 在全国已公布方案的省份中,浙江省的异地高考门槛比较低,只要求浙江学籍与连续3年高中在浙江就读,有些省份所要求的"父母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等条件,都没有涉及。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统计,明年符合异地高考条件,可参加2013年高考的外省籍毕业生:普高有3800余人;职高7000余人。
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当外人与自己的孩子的权益发生竞争,谁不会首先保护子孙后代的权益? 但浙江人怎么做的? 由于异地高考门槛的放低,浙江2013年将增加3%的考生,这对浙江考生的利益是种冲击,可宽容文明民主,胸怀博厚的浙江人这样来解决--随之增加的考生,将仍按浙江85%的升学率增加名额。
撇开江浙辉煌的文化历史和经济领域的辉煌,在其"地域特征"一项,我看到这样一段描述:
江浙一带,以水域居多。 水与山不同,山是刚毅的,尤其是北方的山;水是阴柔的,尤其是南方的水。山是阳性的,水是阴性的;山是尚武的,水是崇智的。 有水就有灵性。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漂亮的时候,总是喜欢用长得水灵来形容。有水,江浙女人才可如花似玉,江浙人脾气就不像北方人那样刚烈。水,不仅仅是自然的,它更是文化的。江浙人有其独特的性格魅力:他们温文尔雅、机智敏捷、富于思考,昌盛人文、精明强干。他们崇拜的是智慧,是灵气;他们不相信蛮力,而是凭脑子吃饭,依靠智慧出谋划策去谋生、去发展。
水,两位伟大的历史先哲老子和孔子对水的诠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审美意象: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孔子面对滔滔江水大发的感慨更是像滔滔不竭江河之浪花,几千年过去依然在我们心中翻卷着震撼之波。
老子:"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老子对"水德"进一步展开而且把它与"人德"相比较。 "居善地"。水的特性是向下,这个特性是针对我们这个世界(地球)而言的。因此,水一般都是一刻不停地、毫不犹豫的奔向那些低洼之处--世俗的人们最厌恶的地方,这是"水往低处流",但尽管它不停地奔向低洼的地方,但是没有哪一刻停止过自身的升华(蒸发),最后它又以一种崭新的、更为纯净的形态遨游于蓝天,那就是白云--没有任何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它。正所谓"一下一下又一下,一下下到深渊里。自有老天不我欺,青云直上居九天。" "心善渊"。水的本质的清明宁静的,从来不受任何外来物的影响,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色、无味、透明。它在急速运行时可以混杂夹带着泥沙砾石,但一停下来,就慢慢澄清了,回到了它本来的面目。它可以包容很多的无机盐和矿物质,但当它升华(蒸发)的时候,它又回到了本身的纯净。 "与善仁"。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 "言善信"。水的声音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也是最变化莫测的声音,但是每种声音都符合它的身份。它可以是春雨式的"润物细无声",可以是小溪的"潺潺",可以是河流的"哗哗",可以是大海的呼啸,听其声可知其形,这就是是"信"。内外一致,表里如一,既不虚张声势,也不矫情伪饰。 "政善治"。水完全根据"道"的原则和具体地理环境来决定它要走的路,无论东西南北,无论直行蜿蜒,它都依据地势而为,绝对没有什么主观上想要去的地方。它只有一个大方向,奔向低洼,不考虑气派和面子的问题,宽可以数十里,窄可以几米,可以在地上走,也可以在地下走,甚至不考虑最终是奔向大海还是奔向沙漠,绝不会自动自发地去趋吉避凶。水执行的是真正的"无为之治"。 "事善能"。水的功能是最多的。它可以滋润,可以溶解,可以清洗、可以冲刷。可以是一滴救命的"甘露",也可以"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它不会去计较是不是主角,有多少收益,吸引多少眼球,人气指数有多高,能不能评个院士博导教授之类的,它只是默默地勤奋地敬业地工作。但是,哪里可以完全离开水呢?可以说这世间的绝大多数工作如果没有水的参与,根本是不可能办成的。 "动善时。"水又是最善于等待时机来发动的。春天万物复苏、萌生,需要一定的水,它就来了;夏天万物生长壮大,需要大量的水,夏季的雨水也四季最多的;秋天万物气息收敛,生机转入种子,相应降水就开始少;冬天万物闭藏,生机封固于内,就基本上不怎么降水,即使降水也不流动(雪),留待来春地气回暖、万物复苏时再用。
浙江出台的这一异地高考信息,貌似简单轻易,但我却感受和想象着许多背后的东西,内心蒙太奇许多支撑这一政策的渊源。 真可谓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 "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对于一万外地高考生来说,浙江人打算的正是这不厚此薄彼,参天大树和卑微小草一起滋润。 对于千万异地考生来说,浙江人的包容和善行无疑是一滴滴救命的甘露。
浙江,乃我国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但浙江人却有着一颗最博大宽容慈悲的心!
我突然地,仿佛才意识到最近向往的温州在浙江,我们口中常提及的皮革城海宁在浙江,发达文明的现代城市宁波在浙江...... 我从不会为某个地区地位的显赫和名人的辈出、经济的富裕等等这些物质和名利的身外之物去向往一个地方,而这种传达着博爱宽容仁厚文明向上等的良好精神品质的彰显是打动我深心的。 由于地域特点,我离首都北京只有340多公里,中国的名城我去的最多的就是首都。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涉足极少,而今,比一比看一看,去除浮华后的我,更向往起"江浙"了!
另据早在十一月初就发布的消息:
江苏高考报名通知明确,非本省户籍的考生暂不得在江苏参加高考报名,待江苏省有关政策在年底明晰之后,符合2013年报考条件的考生安排集中办理相关补报名手续;江苏是首个明确表态将在2013年开始实行"异地高考"新政的省份。
未来几天,江苏异地高考政策也马上出台,不管具体政策如何,江苏是全国首个明确表态将在2013年就开始实行异地高考新政的省份。 我眼里,跟北京和上海的一贯高调姿态以及明显排外不同,江苏特别是古都南京一直是低调的姿态。你瞧,跟六朝故都南京相比,北京的文化历史才多久?可他占了首府的地域优势,可谓极尽渲染出尽风头。我相信南京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以及南京人的生活状态有更富有文化的内涵和审美,但低调的南京人不爱张扬?反正,满世界充斥了多年的热播剧我都找不到南京的影子。 江浙,江浙,这个历史上曾经被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管理的地带,其地理、文化、性格、语言等等也都比较相近。虽然江苏高考具体政策还未出台,但他已在异地高考历史上占据首要地位。 到底江苏异地高考政策如何? 未来几日,拭目以待。 我敢肯定的是:肯定比北上广宽容、包容、善良、公平、抚慰人。 其实,我和我的亲戚朋友都没有异地高考子女,但却一直很关注这个话题。 2013年我有不少出游机会,江浙一带将重点考虑,不为别的,不管能领悟到其博大精深文化精髓几分,享受其优美自然风景几何,走在我心仪的"厚德载物"的土地上,就感觉很值、很满足了嘛! 我个人的一点不算题外话:有专家称享受平等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教育的不公显然是对公民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侵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不是放开异地高考,而是大政策性的公平。如果各省市一律按人数决定录取比列,那么孩子们在何处的竞争权利都是公平的,谁还费力拼命跑去北上广呢? 教育的问题是社会最大的问题,教育的公平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看现在北京天津上海在高考政策方面的优势,我很怀念古代的科举考试的公平。 哪届政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都不值得谬赞。
(注:棕色字体为引用网络精华,黑色乃若云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