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 幸 福 > 下一主题:爱情
田秉锷:哭泣创造人格尊严——“魏晋风骨”又一面
[楼主] 作者:菜九段001  发表时间:2012/12/26 15:26
点击:1467次

 

 

 

                   哭 泣 创 造人 格 尊 严 

 

                                            ——“魏晋风骨”又一面

 

 

            一、哭泣的文化定位

 

    给"哭泣"作"文化定位",似乎有穷极无聊之嫌。

    哭泣,不是人之本能吗? 新生儿,若不啼,则大不吉利。于是接生者倒提其足, "啪! 啪!"照屁股两巴掌,新生儿大啼。闻其声,即群起相贺:"好了,好了,哭得响,天天长......"

    哭泣,原是生命的呐喊。

    伴着生命的苍黄,人用泪水调和七情六欲的丹青;泪尽弦绝,销溶了哭泣的本能,那必是"大结局"的万古寂寥啊!

    因而,哭泣的过程潜藏着生命的伸缩与荣辱。悟到这一丝"形而上"的哲思,聆听哭泣,就是聆听生命的足音呀!

    我侧耳细辨来自魏、晋时代的悲风遗韵。金戈铁马的冲撞之后,何以有那么苍凉的长哭短泣?

    帝王的、将相的、诗人的、百姓的心语,都可以换算成直泻的泪水,不必掩饰,也不加掩饰。倒是一个天真的时代。

    于是我想起后世史家对魏、晋时代的误解。那误解多半来自曹氏、司马氏诛杀不肯合作的文化人。好像,生在魏、晋,连打喷嚏的自由也没有。在我聆听了历史的回声之后,终于认定:专制如魏、晋,哭泣仍然是生活的自由;有时,哭泣简直是一种政治表态,或人格示威。

    先说一个显例,掂掂哭有多重。

    曹操的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役,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皆为卞氏所生。待曹操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进爵为"王"之时,册立"王太 子"的大事提上日程。四子中,曹丕年长,而曹植多才,这让曹操举棋不定。曹丕与曹植的较量,明明暗暗进行。曹丕背后,有太中大夫贾诩,曹植背后有丞相主簿杨修、黄门侍郎丁廙、西曹掾丁仪。每逢曹操领兵出征,曹植总是"称述功德,发言有章",这让曹操很高兴。相比之下,曹丕很逊色。怎么办呢? 济 阴吴质出了个好主意:"王当行,流涕可也。"故每次曹操出征,曹植自说漂亮话,曹丕只哭不言语。这一哭不打紧,引得曹操与左右一齐伤心落泪。哭所建立的信任,很快让曹丕由五官中郎将册立为"王太子"。

    不能说曹丕大伪,毕竟是父子之情。但临别而哭显然是"导演"的杰作。哭是可以做作的,正如强颜之笑。既然哭泣可被"创造",也就属"文化"范畴了。

    陈宫是曹操的故人,后与吕布一党而滑到对立。曹操捉杀 之,又哭而葬之,且善待其妻子,此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事也。

    袁绍是曹操故人,后成政敌,官渡一 战,败北而亡。两年后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克邺,亲临袁绍墓而祭吊,"哭之流涕"。

    有人说曹操奸雄,哭陈哭袁皆猫哭耗子之戏。此言过苛。曹操之哭,缘于情而止乎礼,哪儿是人前做戏? 由此可知,哭泣作为情感外化,又能独立于政治可否之上;因而,哭泣获得了人格原则。哭泣的复杂性,从来不在于情感,那是人生背景的驳杂使然。

 

           二、哭泣的自向性分析

 

    所谓"自向性",是指情感的投射方向归结于主体。以哭泣论,即泪因己而流,泪为己而流。较为人们熟知的例证是阮籍哭穷途,或王祥泣树之类。魏、晋之际,哭以明志者颇多。

    田畴,北平无终县人,受幽州牧刘虞之遣奉章诣长安,诏封骑都尉,坚辞不就。驰还,刘虞已死,田畴拜墓号泣。后来,曹操北征袁尚、袁熙兄弟,田畴有前导之功。曹操还师,以五百户封田畴为"亭侯",田畴又坚辞不受。过了一年,已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念前功,又以"亭侯"封田畴,并派夏侯惇劝之。田畴拒之更坚,曰:"若必不得已,请愿效死,刎首于前。""言未卒,涕泣横流。"曹操闻言,喟然而叹,后拜为议郎。文帝时,高其德义,赐其从孙田续为关内侯。田畴之哭,是自叹 "负义逃窜",对不起刘虞。哭泣明志,以至刎首,这泪,岂人人可以轻弹?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二子,刘琮降曹,刘琦随刘备。刘琮部下荆州大将文聘别屯在外,刘琮降时,呼之与俱,文聘不应。曹操军过汉水,举州皆降,文聘才最后诣曹营。曹操责问:"何来迟邪?"文聘说:"先日不能辅刘荆州以奉国家;荆州虽没,常愿据守汉川,保全土境。生不负于孤弱,死无愧于地下,而计不在己,以至于此,实怀悲惭,无颜早见耳。"说时,"歔欷流涕"。曹操 闻 言,亦感怆然,并 叹:"卿 真忠臣也。"文聘垂泪,发乎良知;命运即使不能自驭,弃旧依新也要扪心而问啊!

    当司马懿谋诛曹爽一党时,沛国谯人桓范是洞若观火的。司马氏据洛阳,曹爽护魏帝谒高平陵被阻于城外,桓范出城劝曹爽兄弟拥帝南下许昌,发四方兵讨司马氏。曹爽不应,反要自投罗网。此时,桓范大哭道:"曹子丹(指 爽 父 真)佳人,生 汝兄弟, 犊耳! 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桓范虽聪明,毕竟跟错了人。 曹爽夷三族,他也夷三族,哭人哭己,均已恨晚! 此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事也。

    毋丘俭起兵反司马师兄弟,扬州刺史文钦应之。两军对阵时,司马师正患目疾,且又重病。殿中人尹大目为曹氏家奴,心向 故主,在说动司马师后,以劝降为名,暗示文钦休战几日,静待司马师疾发。可是文钦不察尹大目用意,反而恶语相骂。尹大目长哭而别,说:"世事败矣,善自努力。"明为文钦而哭,为自己落泪。他的缓兵计已成泡影,他的忠君梦已告破灭,能不垂泪?

    还有一个例子,也相当有意味。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司马师兄弟逮捕太常夏侯玄,欲治死罪,派钟毓审问。夏侯玄为一代名士,不屈淫威。这让钟毓十分难堪。而夏侯玄亦知钟毓乃奉命而为,故曰:"卿便为我作。"意思即为:需何口供,你随便编好了! 钟毓"夜为作辞,令与事相符,流涕以示玄;玄视,颔之而已"。钟毓身为九卿令史,编供拟罪,是极违心矫情 的。流涕者,证明他还知羞知愧。当然,他对夏侯玄是又同情、又敬畏。

    经过两汉的尊儒,则魏、晋之际士大夫早做厌了"兼济天下"的美梦,在一种肃杀的党争中,他们更渴求"独善其身"。曹植所谓"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是一种艺术式的概括。总之,那时的人,发而为文,吟而为诗,多不讳言创痛。因而,我们可以领悟:自泣自诉来自主体意识,或个人主义、或生存自觉的勃生。在这儿,哭不再是懦弱的表现;自艾自怨后,是自醒自励。

 

          三、哭泣,友情回声

 

    谢鲲哭卫玠,感动路人;张翰哭顾荣,垂泪鼓琴;刘惔哭王濛,伤悲恸绝;王珣哭谢安,不计前嫌......这都见载《世说》。泪为知己者洒,可谓无疑。

    关于诸葛亮哭刘备,毕竟有君臣之限,故算不得"友"。但诸葛亮哭杨颙,三日垂泣却是难得的理解与痛悼,杨颙为丞相主簿,与诸葛亮交谊有年。每见诸葛亮事无巨细、必以躬亲,他心里便生怜惜。一次,诸葛亮亲自校核簿书,十分劳累,杨颙直入而谏,说:"为治有礼,上下不可相侵。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诸葛亮闻言,察觉自己揽事太琐碎,于是躬身相谢。杨颙在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去世,诸葛哭之,伤怀少一诤友。就连挥泪斩马谡,谁又能排斥友情成份?

    最让后人传为美谈的,还是廖立哭诸葛亮。廖立,在刘备领荆州牧时即追随左右,年不满30便为长沙太守。其时,被诸葛亮誉为"楚之良才"(与庞统并称)。入蜀,为巴郡太守。后主即位,为长水校尉。廖立过于自负,常谓才在诸葛亮之下,可以为诸葛为二。由此,获诽谤之罪,被诸葛亮废为庶民,徙汶山郡。廖立在汶山,安心率妻子农耕,不再有牢骚。及闻诸葛亮卒,廖立痛哭 而浩叹:"吾终为左衽矣!"

    后,终于贬所,妻、子还蜀。廖立之泣,固然有命运之叹,但他不以招贬而生恨,足见他的坦荡和诸葛亮的仁德。与廖立遭际相近的,还有李平(严)。因为在诸葛亮进攻祁山时,李平督粮不力,且又委过他人,被诸葛亮废为庶民。诸葛亮卒,李平哀之,一恸而亡。这又是一个极端性的伤心故事!

    吕岱哭徐源,则是另一佳话。吕岱,为东吴老臣,"君子叹其德,小人悦其美",是一有口皆碑的人物。徐源,吴郡人,少年才俊,一时人望。吕岱知其可成,赐其巾,荐拔为官,至侍御史。徐源性忠壮,好直言,吕岱每有得失,辄加谏争。有时,还在公开场合,论析吕岱之非。有人告之吕岱,吕岱叹曰:"此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及徐源死,吕哭之甚哀,曰:"徐德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闻过!"

    五伦重友。友情之深浅浓淡,因人而异。最好的朋友,为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是友情的最高代价。魏、晋人中经丧乱,但友于人之心不减,这让千载之后的友情虚无主义者赧颜!

    一滴泪,其价逾珠!

 

           四、冒死抚哭与人格尊严

 

    我深知本文例举的偏执性。虽然逗引人垂泪的因由多多,但本文择例多与生离死别相关,这无疑会让人漠视哭泣的多样性现实。

    不极端化不能迫近真理吗? 或者,只有对死亡的思索才能让人暂忘媚俗的功利?

    问题的另一面是,当哭泣者为他人的死亡禁不住涕泣时,他有时会将自己置之死亡的边缘。无怪鲁迅要慨叹中国绝少抚哭叛徒的吊客。

    少,愈见可贵。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辽东太守公孙康计斩袁尚、袁熙兄弟,传首曹操大营。曹操悬尚、熙之首于马市,并号令 三 军:"敢有哭之者,斩!"岂知,号令一出,竟有一人设祭头下,长哭而拜。原来此人是袁绍旧部而现任军谋掾、护乌丸校尉的牵招。知杀身之祸而不避,这让曹操也刮目相看。"义之,举为茂才",算牵招因祸得福。后来,牵招做到雁门太守,对于安定魏国北部边疆,功高一世。明帝时,赐爵关内侯。牵招的哭祭,可谓冒死不恤。

    建安十三年八月,孔融被曹操诛杀,祸连妻子。在郗虑与路粹的揭发材料里,大都是孔融为北海太守时的旧帐。所谓"谤讪朝廷",所谓"大逆不道",皆书生之自由主义也! 孔融身为太守大夫,乃天下人望;及死,许都一片叹息,但谁又敢为他一哭? 此时,偏又出了一个不识时务的人,抚尸而号:"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这人,就是中大夫脂习。脂习早知孔融刚直太过,也早加 劝诫,只是孔融不听而已。

    这次,曹操恼怒了。一声令下,脂习被投入牢狱。又是曹操的宽大为怀,脂习遇 赦生还。

    不准哭,不准哭某些人。往往都有政治强力干预人生的背景。敢哭者,既是舍得一身剐的人,又是能够藐视权威的人。容人一哭,则折射了政治宽容。

    历史又期待了一段岁月,已是魏元帝景元元年(实为高贵乡公甘露五年)五月。高贵乡公不甘受司马昭摆布,说了句后人熟知的历史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就准备先下手为强。事泄被杀,尚书王经同难。

    皇帝被杀,这还了得! 真是举朝震动。司马昭,虽为弑君的策划者,也没有想到事态竟一下子严重到无法自辩。"大惊,自投于地",是这位"相国"、"晋公"的 本能反应。虽如此,群臣仍不敢显露忧戚。

    终有不怕死的臣子在这个呼唤节烈的时刻表现了节烈:太傅司马孚,闻变奔入皇 宫,"枕帝股而哭,甚哀",且自责:"杀陛下 者,臣之罪也!"

    尚书左仆射陈泰,闻司马昭之召,故意不至。及至,伏帝尸而哭,这让司马昭也要随他而泣。司马昭问:"卿何以处我?"陈泰答:"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

    如果说司马孚为尊长(后详),陈泰为重臣,在司马昭面前大哭曹魏小皇帝还算有些来头,那么向雄哭王经,及后来再哭钟会,应视为大义凛然之举。当高贵乡公举事之前,曾与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相商。王经认为此举准备不周,宜再重审。但高贵乡公年轻气盛,定要发动。王沈、王业当了告密者,事后皆高升;王经因忠君被杀。故吏向雄,闻王经被诛,亲往刑场哭吊,"哀动一市",要说王、向关系,也只是太守与主簿的上下级关系而已。王经被罪,部下是可以"划清界限"或 "反戈一击"的。但向雄在他的时代,还没进化到后世的聪明。4年之后,为魏元帝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钟会入蜀而叛,被诛杀于乱军之中,又是这位向雄收钟会尸而哭吊之。这一次,引起司马昭的极大反感。昭责雄曰:"往者王经之死,卿哭于东市我不问也,钟会躬为叛逆,又辄收葬,若复相容,当 如 王 法 何?"向雄 的 回 答,也很正大:"王诛既如,于法已备,雄感义收葬,教亦无阙。法立于 上,教弘于下,以此训物,不亦可乎!"

    淫威面对义理,也要退却。人们在称许向雄人格坚刚之时,当然也能引发一种历史宽容,臭名昭彰如司马昭者,似乎还容许人们自然地伸舒悲喜呀!

 

    五、泪水净化故国之思

 

    上文言及司马孚哭高贵乡公事,对司马孚言,此非孤例。司马孚的特殊行为,也许与他的特殊地位有关。他与宣王司马懿为同胞兄弟(孚兄弟八人,皆以"达"字行,孚居三),故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皆执礼甚恭。更关键 的,是他的人品正直,尤其对曹魏故主的情思真挚绵长。这就让他表现出卓然气度。请看他一以贯之的行为定势: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春正月,魏王曹操 薨。太子曹丕号哭不已。时任中庶子的司马孚谏止其哭道:"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

    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九月,大将军司马师废魏帝邵陵厉公。帝出宫,"群臣送数十人,司马孚悲不自胜,余多流涕"。

    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魏帝禅位于晋,元帝出宫,舍金墉城,官至太傅的司马孚亲临拜辞,"执帝手,流涕歔欷不自胜地",并自誓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司马炎是司马孚的孙辈。司马炎上台,加封 司马为安平王。让历史不能忘却的是,当司马孚在泰始八年(公元272年)、以93岁高龄去世时,其遗令却这么写着:"有魏贞士河内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衣以时服,敛以素棺。"

    司马孚一生数哭,皆发乎故国之思。身为司马氏一员,而不预废立之谋,难上之难也。

    还有一个泪不轻弹的人,叫范粲,官至魏国太傅中郎。在邵陵厉公曹芳被废之时,独独范粲穿着素服,拜送至金墉城,一路号泣,哀动左右。从这一年起,他便称疾不出,佯狂不言,寝于所乘之车,足不履地;凡36年,直至年84病 故,一哭而恸,乃至终生守志,岂变节叛主者可以理解!

    哭有什么用? 真难确说。泪再多,既不能润物,又不可行舟,落地无声,不惊蝼蚁,好让人伤感啊!

    从历史的烟波走来,我毕竟在这珠圆玉润的反射里窥见了人格的惶惶。泪是你的。人格也是你的。就看你敢不敢用自己的泪滋润自己的人格。魏、晋之际,上上下下似乎都还保有一份天真。"风骨"云云,不就是一丝浩然之气、一束丈夫之情吗?

    让人哭个痛快,是政治明智。敢于哭个痛快,是人格尊严。

    说"敢有哭者杀无赦",大话耳。曹操、司马昭们的可爱是吓住了胆小鬼、而又现了男子汉。如果政治强力真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走一人",相 信"魏晋风早已灰飞烟灭。所以,在简单罗列了魏晋人的哭泣后,我感到有必要补充一言:

    人格属于你一个人,也属于社会;此消彼长的人格较量从来都是时代历史的产物。

 

    附言:文中之例,皆出《三国志》、《晋书》,稍翻即见,故不一一注明而增琐屑也。

 

                                                           1997年5月8日稿

 

                                                            (刊《东方文化》1992年第5期)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7548.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 幸 福 > 下一主题:爱情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2/26 18:13 

田先生角度自是不凡。
一番哭泣论出新。
外出两日刚回来,晚上细读。谢谢九段兄共享!
 [3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2/12/26 18:17 

自泣自诉来自主体意识,或个人主义、或生存自觉的勃生。在这儿,哭不再是懦弱的表现;自艾自怨后,是自醒自励。还有友情的回声,都和哭泣有关系。先生列举详尽,从历史看人性哭泣的全部!学习先生读评,领悟人性的多样。
 [4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3/29 09:07 

今日精读田先生此篇——乃田先生《江湖心雨》第三编 秋月思雨---随笔之三
 [5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3/03/31 00:51 

读先生文,我想起了去游本市杜授田故居时杜授田为咸丰皇帝出谋一哭得天下的故事。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20743989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