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四月,浅吟低唱 下一主题:嘿嘿,你瞧瞧,太文明啦——读一...
田秉锷: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
[楼主] 作者:菜九段  发表时间:2012/12/08 13:24
点击:335次

    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路》再版小序 

 

    李承女士的《路》再版,其堂伯乐农先生嘱我为序,于公于私,皆不可推却。

    惟惧于疏离文学太久,每恐心境的清寒难以再现丝路花雨的明丽。一年前接到赠书,匆匆泛览,当时的感受是:人生大不易,夜长,梦长,熬过来,天就亮了。“熬过来”的话,受教于家母。我所以相信这条平民语录,是经了岁月苍黄的印证。不料,这话竟也适于李承的山重水复及柳暗花明!

    既然承诺写序,我便再次翻开书,希望在《路》的字里行间找到作者的创作密码。循着“英”的故事,我踏上一条穿透时空的神游之路。黄土青山,塞北江南,高天飞雪,云中鸣雁,在一个权力伟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无穷挥发中,我看到那个作为“烈士”遗孤的小女孩将她的命运放逐于时代的狂潮。几度绝望,又几度热望;几度落帆,又几度起航;在经风雨、见世面之后,她以过来人的清醒,回望履痕,记录下个人及家庭的幸与不幸,给读者一个解读共和国时代平民悲欢的契机。因此,《路》飘洒着知识女性的一路惨淡,一路芳华。

   《路》虽然扇动起“文学”的翅膀,但它不宜称为“小说”。说它是 “命运纪实”或“履历长编”也许更为恰当。一本书,一条路,一场梦,一生情,神光离合之间,它超越了“自叙传”、“回忆录”所承载的个人悲欢,且以大量的“人证”与“物证”展示了人民的无奈与时代的辉煌,或百姓的卑微与权力的伟大。仅就“纪实”而论,我已不可再作“文学”的赏析。面对作者苦菊酿蜜的创造,读者只有默默地给予认同、理解,并祝愿明天花更好,月更圆。

    此时,反思我对“创作密码”的刺探,自己已不禁哑然失笑:天籁之乐,可以不要音符;大美之画,可以不要七彩;纯情之文,又何必遵循一个预定的创作程序呢?“纪实”的使命,是“实话实说”。这“实说”的“实话”,既不承担“教材”的传道使命,也不遵循“宣传”的灌输宗旨,甚至也不与“主旋律”的“红歌”相呼应,它仅仅以“说话者”所要表现的生命历程为线索、以其独立观察与个性思考为依据,再现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实录大传”。《路》,即是“英”的、或李承的“史记”。自己有机会对自己或自己的亲人作一次历史的审视,何其幸运乃尔!仅此,《路》的出版发行就达到了它最基本的文化目标。

    当然,《路》的成功不仅在它完成了“历史内涵”的追光摄影,而在人性的、人情的层面,李承借助揽镜自照,定然已对“人”的宿命有了更为知性的体认。 “路在脚下,人在旅途。”这话早被时人说泛了、说俗了。但“一人一条路”的事实每每被人忽略。“人”不同,“路”有异,经历了直曲险夷的考验,“人”与“人”拉开了距离。《路》中与《路》外,芸芸众生,大都相信自己的青春是要领袖教导、导师开路、统帅引领、舵手指航的。惟有“英”,她信而不信、疑而不疑,在一条夹缝中,彷徨而寻觅,寻觅而坚持,终于适者生存,渡过劫波,抵于彼岸。如果作类乎“文学”的赏析,“英”的个性中早已投射了“奶奶”太多的光与影。“英”也许曾经不理解“奶奶”,而正是“奶奶”的那句遗言——“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全了“英”的劫后余生!一句话,传递了一个家族的人格信仰,因而,“英”身上那九死不悔的坚柔、一叶知秋的敏感及寸草春辉的良知,都来源于性格化的家族良知。

    “文学”少年事。今天的所谓“文学青年”,在网络达人的浅笑里,有洗不尽的幼稚与天真。这是我不愿把《路》视为“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与通体作伪的盛世浮华或万窍一音的平民无语拉开一段距离,我倾向于将《路》视为女性“心灵史”或平民“断代史”的结晶。超越沛县、徐州这狭小的空间局限,“英”的视角所及,分明是一幅共和国初期的“流民图”或“灾变图”。若无人记录,星坠木鸣,天崩地裂,皆会融入忘川;而有人记录,风起云飞,击筑引亢,在在都是佳话。所以《路》中的文字,从“存史明鉴”的角度看自有其青石勒铭的价值。

    《路》原来是属于一个人的。至多,它属于一个家族。今天看来,它已经是社会的“公产”。谁说“人民”非要别人来“代表”呢?《路》以有条不紊的叙述,经纬着作者的回忆之梦。向生命的昨天、前天延伸,再延伸……回忆如潮,曾经沧海,作者但取一瓢饮;思念如歌,天籁齐鸣,作者惟循一径行。故而在她匆忙拾掇遗珍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闲暇聆听每一段时光的流波低语。好在,作者记下了生命的流程,至于对“罪”与“罚”的拷问,必然会由读者在各自的阅读中加以完成。

    我知道,向“历史”要“思想”是浅薄的。因为,历史不是哲学。历史的答案、人文的臧否,都在历史的叙述里。你淡然叙述,“思考”早在其中,而不必标明“伤痕”与“批判”。《路》所能印证的是,在最高权力统一话语的超稳定时代,人民可以不说话,但人民何时停止过思考呢?《路》再版,作者对局部章节作了小小的调度。这不改变《路》的生命反思基调。依然很远很远,我怅惘星空。此时,我不必详细了解月亮上有无环形山,只要它的清辉照亮荷塘,照亮曲径,照亮我的前路与心海,这月色就是人间的绝美之象。行笔至此,想起了曹操的诗句,掇而为题。是为序,期与作者、读者相忘于江湖。 

                                                                                    201285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7114.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四月,浅吟低唱 下一主题:嘿嘿,你瞧瞧,太文明啦——读一...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2/08 18:46 

2012年8月5日,田先生新作了
 [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12/08 19:23 

这样的一位女性的命运纪实田先生都读透如此,可见田先生对他人文字的尊重和对文字的责任感。
敬!
 [4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12/12/09 20:25 

感得到先生对作者负责而又足够用心的精神
体现在序的每一句里。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57369613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