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校园里最敏感的字眼儿是爱情,爱情是文学描写的永恒的主题,但是教材选篇还是尽量回避 以描写爱情为主的篇章,这是原则。 即便如此,在宋词婉约派代表作欣赏中,依旧有两篇作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首是李清照的《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 婚后不久,词人的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在深闺中无比寂寞的李清照,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的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含情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另外一首是柳永的雨霖铃 : 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 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讲这样的作品,难度很大,文字通顺并非难事,最难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挚爱真情,作品中并没有如何启迪人心智的思想性,但却有感动人心扉的爱情溶于字里行间,如何把诗词的情感色彩传递给学生,是我尝试很久的问题。我一般是从文学的使命开始讲起,讲作家原本是用文章来写眼里看的心里想的,爱情是人人渴望的美好事物,走进文学作品也是自然。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理解这两首词,我设计了专题课,引入了莎士比亚的爱情诗、普希金的爱情诗、讲了罗密欧和朱丽叶、讲了安娜、讲了娜拉,还讲了梁山伯祝英台,讲了马克思给燕妮的信,由此让学生懂得,无论古今中外,文字都是作家用以抒发情感的最好的载体。在此基础上读李清照、读柳永,远比传统教学中把两位词人的作品和豪放派作品相对比更为贴切,听到有教师借辛弃疾批评柳永,我感觉很滑稽,比较性教学应该尊重作家和原作,比较乱了,会直接影响学生读书的思路。 现在,在中学教材中有一首诗受到学生普遍喜欢,那就是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1989年1月海子写了这首诗,3月,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铁路在通报这个是故时,没有透露自杀者的身份,后来这首诗被翻译成英文版日文版广为流传,到了90年代初,海子的诗在校园里成为令学生痴迷的作品,我才把海子和山海关事件联系在一起。我喜欢这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给学生讲我的理解,诗人在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境地,在无望的时候,他选择离开,把美好的向往留给我们,让我们在理想的意识中继续他的思考和追求,这就是诗人的使命感和精英意识,值得我们品味和感知,诗歌是我们认识人性的艺术画廊,行走在诗歌中,心会激荡。 我们读顾城、读北岛、读徐志摩,很多诗人的佳作在校园的讲坛上熠熠生辉。 我的课堂出现了忧郁的风格,产生共鸣的学生经常在下课时望着我忧伤着,我想这是我的错误,语文教师个人的情愫不应过度渗透在教学中,但是我无法控制,因为是诗歌的魅力我无法抗拒,一直到如今,依旧这样。 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问我至今无法解答,海子为什么不选择大海作为自己最后的墓场?为什么?
我更相信在卧轨瞬间,海子不过是在做生命的体验,他要挑战自己近于失望的心,他沉浸在美好的描绘中,不幸遭遇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