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云南的次数多了,居住的年头多了,对它的了解当然也就多了。大理、丽江、德宏、西双版纳、香格里拉、腾冲......都去过。二十年前感觉还好,后来的感觉就不那么好了。想来还是那些地方已经不具备原生态含义,一切都被人类程式化和商品化了。你想感受大自然自身具有的魅力已经很难,它更多的是满足都市人对旅游文化的一种从众认证。 2002年之后我再到云南就尽量远离那些地方,比如我开始去大山里转悠。于是发现那些还没有成为旅游区的地方还有些意思,简单说就是绿色原生态。相对而言滇北最为突出。过去交通不便,人们进不来;如今高速公路从昆明经会泽一直修到了昭通,乘车由昆明至会泽只需150分钟,比昆明到曲靖还要省时将近100分钟(从行政区划的角度,会泽归滇东北的曲靖市管辖;但按照云南官方设定的旅游区位置划分,会泽又属滇北--市面发行的云南旅游图就将会泽划入了北部景区)。 会泽有毛家村水库,据说至今还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土坝;会泽有大海草山,人称小新西兰景色。我去过那个太平洋小国家,的确很绿色。但会泽的大海草山远比新西兰的草地讲究:一是海拔高,4000多米;二是山势平缓,绵延遥远,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分布很有层次。会泽还有娜姑古镇,而会泽县城本身也是古城。还有黑顶鹤、雨碌大地缝什么的......估计是战略眼光不太行,计划做得比陈旧呆板,找不准宣传点,所以多年来会泽对外人来说还始终只是一个贫困县,还是一个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印象。 今年住下之后就突发奇想:既然要在这里定居,何不建设一个适合文人墨客、成功人士休闲和养生的小庄园呢。他们来这里之后愿意休养就常住,愿意小憩就短住。慢慢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有特色的洪老汉文化庄园呢。 于是乌托邦了一个设计,贴出来给网友们看看,多提建设性意见。 主题:
以滇北少数民族文化为基本构架,以会泽独特景观为基本环境,以接待国内外文化名流和成功人士为基本对象,建造一个非官方的、以洪老汉为业主的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化庄园。此性质庄园可以为所在地区带来商业机会,进而扩大本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渐进拉动旅游、餐饮、农副产品等行业的发展;从成本投入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角度核算,以这种实体性的方式打造一张旅游文化名片,远胜于旅游节或者其它广告宣传。这或许能帮助当地农民挣点城里人的钱,也算了却老汉的一个心愿。 周边环境:
老汉如今客居的马武村地处城东郊,距县城不到5公里,有新老两条公路相通。四面环山,南山有一条小河叫蚂蝗箐,天然矿泉水,四季长流且流量不受降雨多寡影响。黄家山下有一个数百平方米的水塘,面积不算很大,但蓄水量常年稳定。 黄家山以及周围山上树木葱绿,食用菌生长丰富,兔子、山鸡、松鼠等小野物众多。 黄家山西坡下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土地,面积大约不少于30000平方米(40余亩),购置或租赁一部分便可建造出一个洪老汉的滇北文化庄园。
园内布局: 1) 文学、影视工作室(兼居住); 2) 多民族特色的药膳园; 3) 彝族烤茶园; 4) 藏獒园; 5) 茶花百合园(属于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6) 栽种无公害果树(属于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7) 培育中草药(属于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8) 种植无公害蔬菜(属于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 9) 滇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园; 10) 引蚂蝗箐天然矿泉水入园区; 11) 水塘养鱼和观景; 服务对象:
1) 中国大陆和海外华裔作家、学者和外国作家、学者的休闲及写作地; 2) 影视机构的外景拍摄地和创作基地; 3) 所有文化人士的地域文化养生地和调整地; 4) 新闻从业人员的休假地; 5) 当地人士、云南公民乃至中国公民和他国公民的文化休闲度假地。 基本设想于此,大家参详参详啦。 老话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如今金融危机眼看着已经经济危机了,估计怎么折腾也得三年。这相当于给了老秀才三年时间,兴许就能成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