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诗经》九十九
黄昏是如此的艳丽,她呈现着 从心底流出的色彩 采苓人犹豫片刻就 匆匆地往回赶。 只有草屋中的那盏灯火 仿佛才是他守护的温暖
草屋外涌动的夜色是撩人的,她有 天籁之声,迷人的幻景 采苓人以一声叹息 轻嚼着甘草的姿态 用背影堵住窗外 扑来的风声
还有什么蛊惑能让一截甘草失去药性 让倦怠的四肢随你陷入天方夜谭? 没有!采苓人的鼾声是草屋固有的特质 他切甘草的姿势是属于一个王朝的投影
2012年9月4日夜于明溪。 ※※※※※※ 生活中潜藏着许多美,我去发现,我去表现! |
夜读《诗经》九十九
黄昏是如此的艳丽,她呈现着 从心底流出的色彩 采苓人犹豫片刻就 匆匆地往回赶。 只有草屋中的那盏灯火 仿佛才是他守护的温暖
草屋外涌动的夜色是撩人的,她有 天籁之声,迷人的幻景 采苓人以一声叹息 轻嚼着甘草的姿态 用背影堵住窗外 扑来的风声
还有什么蛊惑能让一截甘草失去药性 让倦怠的四肢随你陷入天方夜谭? 没有!采苓人的鼾声是草屋固有的特质 他切甘草的姿势是属于一个王朝的投影
2012年9月4日夜于明溪。 ※※※※※※ 生活中潜藏着许多美,我去发现,我去表现! |
原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参考译文: 采黄药啊采黄药,首阳山顶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轻信那一套。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脚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跟随他一道。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首阳东麓遍地找。有人最爱说假话,切勿信从随他跑。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简析: 这是一首刺听谗言的诗。 各章首二句是兴辞,与下文没有意义上的联系,留待文末再说。次二句,言“人之为言”,各章只换了一个字,即“信”换为“与”“从”。这就表明三章诗大意相同而又各有侧重。一章曰不要相信他,二章曰不要赞同他,三章曰不要跟从他,逐层递进深化。这都说的是不要“听谗”。可见社会上之所以有人爱说假话,就是因为有容易听信假话的人。如果大家都对假话不信、不与、不从,那么爱说假话的人也就自然没有市场而停止造谣了。 诗人不从“为言”之人一面说,而从“听谗”之人一面说,把编造谎言的罪责归到听信假话的人身上,看似不公平不合理,其实是很有见地的。接着写出三章相同的后四句,好像副歌一样反复加以咏唱。歌曲中的副歌,通常为二段式歌曲中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常形成节奏、拍子、速度或调性上的对比,并集中表达全曲的中心思想。此诗的“副歌”部分正是如此,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告诫人们,“舍旃舍旃,苟亦无然”。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去做,“人之为言,胡得焉?”这就各章的上段“听谗”转到“止谗”上面来。 此诗各章首二句均采用采摘植物于首阳山兴。它只借物起兴,与正意无关。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兴”(朱熹语)的具体作用,不在于与下文在意义上有某种相似而起一定的比喻作用,也不在于对正文有交待背景、渲染气氛和烘托形象的作用,而只在于对下文有发端起情和定韵的作用。这种“兴”法,《诗》中不乏其例,如《秦风。黄鸟》之类。这是符合《诗》的实际情况的,也是民歌朴实、亲切、自然,触物起兴,自然而然地展开抒情议论的多种写法之一。 ※※※※※※ 生活中潜藏着许多美,我去发现,我去表现! |
甘草可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采苓人拥有着甘草的姿势,不被外界诱惑,他可是自身防御呢。 原作是刺听谗言,仝兄这首则读出一种不轻易被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