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对孩子的好处,几乎人人心知肚明。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身心得到正常、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养成创新的思维,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创意积蓄能量。 为什么提起素质教育,家长们真是又爱又怕,用叶公好龙一词来形容家长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的贴切。现在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个笑话,说一套做得是另一套。那是因为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不得不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小升初,中考,高考,把家长和孩子折磨的半死不活,唯一的目的就是上名校。进名小学的目的是为了名初中,进名高中的目的是名大学。 但是,素质教育在现今也呈现明显的弊端:让自己的孩子走素质教育之路,而其他的孩子专心应付考试,其结果是他人的孩子上名校,自己的孩子进入烂学校,甚至连能否通过高考都成问题。这就是素质教育的死结。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解开素质教育这一死结?这是当今教育的一大难题。其实,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行政部门有点公心,把伸进教育的手松开一点就可以了,问题就这么简单! 一、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公平竞争 梳理教育问题,必须从大学这个源头开始,大学教育去行政化,使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并存,让人人有学上的梦想将不再是童话。 首先,让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可以根据学校的实力来决定专业设置。取消招生配额的限制,学校可以自由招生。大学与大学,公办与民办,公平竞争。如果学校师资力量不够还多招学生怎么办?主动权交给学生和家长,他们可以对学校进行摸底考察,一旦学校不负责任乱来,可以马上转学,好学校有的是,可以转到其他条件更好的学校。如此说来,没有那个学校敢拿自己的声誉做赌注。 其次,办名校。啥叫名校?名校就是你教出来的大家抢着要,工作好找。这样招来的学生都是喜欢自己专业的,学习起来不用你催不用你管。你只要让他们住好,吃好,自习好。找有本事的老师好好教,自然名校的声誉就打出来了,将来学生自然会主动报名,学费收到手,学校自然会请顶尖的专家,学术水平自然就上去了。一流大学的头衔也就自然而然的到手了。如果毕业的学生有出息,再给母校捐点款,岂不是又一笔额外的收入。在经过数年的积累,名牌大学就出现了。 成为名牌,学费自然就高了,家庭困难的孩子交不起学费怎么办?没问题,政府应尽的基本职责是让每个人享受公平的教育。办好一定数量的名牌公办大学,学校可以设立各种奖学金,对申请者设定限制,比如:家庭贫困的学生才能申请;考试优秀的学生才能申请等等。 再次,办好的大学需要钱,怎么办?大学自己筹。学校办得好,一是可以订单培养,收取企业的赞助费;二是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各类科研项目或向企业出售专利;三是学费。以上方式的共同点就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科研教学实力。这样把会上课、有能力、善研究的老师都拉到自己名下,对那些特别牛的,除了老婆,什么都给,只求你在我的学校教书和科研。 第四,自主招生,选拔人才。例如:学校的生物基因重组技术研究全国一流,那你非招个英语满分干嘛,一天到晚跟你提出要转系到经济管理系去,要学经管为啥不去商贸学院呢?或者招来的这帮状元、探花,做不了实验搞不了科研,以后就不要以高考分数录取学生,改为学校自主招生,自然就适应了市场需要。所以,改革招生程序,学生要先向自己喜欢的大学投专业的申请,附自己平时的成绩和优势特长,自己的性格介绍以及老师评语。要保证来的学生是真正愿意来这里学习的学生,大学挑选符合基本要求的学生由他自己申请的专业老师进行笔试和面试,以确定这孩子是否适合学习这个专业,而不是奉命来混的大学生。并且各专业要求的基础学科是不一样的。比如立志学中医的就不用英文分数,但是如果你参加了日文考试可以获得加分。 二、高考变独木桥为多元化 大学资源丰富了,不必再用唯一高考成绩录取学生,但是不是不考,不是,而是不把高考视为录取的唯一依据,那么高中的评价也不是一本录取率能达到多少,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因为大学要根据专业分别考试,不是招的做题精英。尽管人们一时转不过弯来,但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必须变应试为素质,怎么办呢?摸摸孩子们的底,看看现在的这些孩子都愿意干啥。 例如:有做建筑设计的,有愿当明星的,有做幼儿园老师的,有做赛车手的,有做作家的,有做老板的,有做太太的,学校又不能一个人一个班,一对一教学,怎么办?要知道我们重复灌输前人的知识给他们是毫无意义的。知识量太大了。要想知道唐朝是哪年建国的查一下不就行了。立志于做作家的逼他学微积分有意义吗?纯粹浪费时间。所以,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教给他们怎么做老板等等的现成答案。那么我们可以教给去寻找这些答案的方法。也就是高中学生除了上一些基本的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挑感兴趣的课来上。所谓家庭作业就是老师给出个题目,自己想办法找资料写论文吧。没事儿出去运动去,有个好身体有体育特长在大学面试的时候有加分。各科考试通过就给学分,学分修满就可以毕业考大学去了。 三、初中的教学扎实基础,放慢节奏,发展兴趣 高中改了,因为高中的孩子都半大小子了,都大概知道自己喜欢啥了,初中孩子还小。未来想干什么?他自己说得明白吗?鬼知道。怎么办?什么奥数获奖指导老师没用了,原来那套教学方式估计跟不上形势了,这样吧,语文数学还是基础课程吧。将来上高中总的写论文吧,也没啥标准答案了,能写的通顺优美就好。多开赏析课,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数学是锻炼逻辑思维的,一定得学,但反正升高中也没什么统考了,也不讲究什么高分了。那些莫名其妙的题目就少来一点,普通生活中能用到的应用题多一点,趣味性多一点。免得说学生没素质,木头脑袋。至于那些天生迷恋数学的天才也没几个,真想钻研,可以专门安排数学老师,教那些感兴趣的数学小天才吧。对漫画,卡片感兴趣专门安排老师开办兴趣小组学就完了。 外语总要学一门,现在没啥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分别了,老师都是自然流动的。打听一下哪儿有好的英德法日语老师各请一个,让小孩子自己选一门。总比那些千篇一律只会半拉子英语的小毛头强,学校的特色就是多语教学,一定能让家长心动的。体育课改为训练课,培养团队精神。对跑步打球跆拳道有兴趣的成立学生兴趣小组,请些专业教练来指导。每天下午让他们玩。奥运冠军说不定就出在这些学校呢。 音乐课改赏析课,至少将来在上流社会的宴席上能附庸风雅。其他科学,地理之类的课,咱也让他们学着写写论文,比如太阳怎么形成的啊,提前锻炼一下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这些能力总是没坏处的。其他时间就培养一下责任心,做做义工,奉献爱心之类的,接触下社会。对孩子有好处没坏处。至于教材,看看用哪家的教材好点。教材用的好,名校的基础就打好一半了。或者组织教师开个会研究一下,自己编写。 四、开心、愉快的小学生活 小学和幼儿园老师资源共享,学校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把优秀的教师分流到各个学校,自然就取消了所谓名校。家长、学校、孩子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千万别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误导我们的学校、老师、家长了。只要孩子身体健康,有教养,开朗大方,保持求知欲不就是正常起跑了吗?例如:喜欢画画,就去绘画班,画画也是特长,以后上大学的时候还要自报特长,如果他有自己的擅长,一定能抓牢那些大学老师。总之,还孩子轻松愉快的童年。 我想,这样真正的素质教育一定会被逼出来,正常的教育体系也会建立起来了,学生们可以开心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