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里壮美的爱情故事【原创】 "十五的月亮升上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呦嗬......"这首经典的爱情民歌《敖包相会》,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一首插曲,人们在乐曲美好爱情的意境里徜徉,却不知这歌曲中蕴含着一段壮美的爱情故事。
1951年,年轻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哲里木盟(现通辽市)参加群众工作队,他听到群众中流传的塔木勇斗逃犯的故事,就以塔木为原形,写出了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歌颂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新人物和新时代的精神。同年,这篇小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敖包相会》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战胜敌人后在敖包相会的一个情节,也是男女对唱的场景镜头。1953年,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全国上映,《敖包相会》也随之飘向大江南北,流进人民的心里,一直唱到现在,经久不衰。
《敖包相会》中的男主人公原形叫乌恩,当年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是家里的独生子, 1945年冬天,刚满17岁的乌恩与家长做主包办的17岁的塔木结婚了。两人没有经历过浪漫的恋爱,彼此毫无所知,连对方长得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乌恩在结婚当天揭开新娘的盖头时,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新娘子塔木美得无与伦比。幸福顿时弥漫全身,飘飘然,昏昏然,他彻底陶醉了。
乌恩和塔木结婚后生活得非常幸福,两个人恩爱和美,如胶似漆。妻子塔木性格开朗、活泼,能歌善舞,就像一只百灵鸟一样婉转灵动地飞翔在大草原上。他们一块骑马飞驰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一起坐看云卷云飞,一起看夕阳赏月亮,夫唱妇随地引吭高歌爱情的美好和幸福。
1951年6月的一天,当时库伦看守所王班长骑着马看押"棍都、天湖、孟日白音"在看守所不远处劳动,劳动结束返回途中,王班长的马镫子断了,就在他下马查看时,在押的棍都趁机走过来说:"我帮班长看看。"没有戒备的王班长不知道这是棍都的诡计,就在他专注修马蹬子时,棍都冷不防夺下王班长的步枪并杀害了他。事后,三人持枪逃跑。
库伦公安部门联合科左后旗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声势浩大的抓捕3名逃犯的行动。棍都先是逃到科左后旗一亲戚家,后又到其舅舅家躲藏,并狡猾地躲过了公安人员的追捕。棍都知道形势严峻,就逃亡至另一亲戚家,谁知他惊慌失措找不到亲戚家门,慌乱中来到塔木家后窗户问路。
此时塔木生孩子后正在家"坐月子",家里只有她一个人。看到问路陌生人头发很长,神情诡异,用旧毯子包裹着的步枪露着枪头。塔木警觉起来,她镇静地邀请问路人进屋来喝水,可是棍都走到门口后似乎有所警觉,转身要离开。这时候,机智勇敢的塔木快步上前,用力夺过棍都的步枪并与其厮打起来,同时大喊:"快来人啊,抓坏蛋!"做贼心虚的棍都感到事情不妙,仓皇逃离。听到喊声的群众很快聚集起来向棍都逃跑的方向追去,两天后,公安人员在奈曼旗抓获了棍都(后棍都被枪毙)。
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塔木,身体本就虚弱,又和坏人勇敢搏斗,失血过多,从此留下了癫痫病的后遗症。
塔木的英雄事迹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传为佳话,受到了当地政府表彰,并荣获自治区公安厅授予的"除奸英雄模范"称号,记一等功。她经连续几届被选为科左后旗人代会代表、哲理木盟人代会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代会代表,195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在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塔木见到了毛主席,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
在文革初期,塔木因遭受红卫兵的严刑拷打,癫痫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全残。当时她才35岁。乌恩并没有因为塔木的病情而减轻了对妻子的挚爱,相反,他无怨无悔地照顾塔木,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着曾经的草原之花,相亲相爱地共同走过最为坎坷的人生旅途。塔木于1994年因病去世,离开她的草原,永别了他的爱人和孩子。
如果没有《敖包相会》这首经典歌曲,敖包无论如何也不会与爱情沾上边,因为蒙古人到敖包相会主要是祭敖包。如果没有《敖包相会》这首优美情的传播,乌恩于塔木的爱情故事就不能得到长久不衰的传唱。如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情歌《敖包相会》,也已成为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图腾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