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坚树尤怕劲风吹,青松霜至颤巍巍。 下一主题:明晨夏至:2012年夏至时间是06月...
波伏瓦、女权主义与法国“五月风暴”
[楼主]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2012/06/19 21:47
点击:1016次


                                                   一、
   “自知之明并不保证带来幸福,但只有自知之明才能追求幸福,才能得到为此奋斗的勇气。”这句出自《第二性》的话,让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女性,第一次明确了她们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与男人不平等的“第二性”地位,并非是不可改变的。
   西蒙娜·波伏瓦,作为20世纪最富传奇魅力的女性,在1949年发表了她的女权主义哲学巨著《第二性》之后,被《巴黎竞赛报》称为出现在历史中的第一位妇女哲学家。在波伏瓦之前,曾出现出勃朗特三姐妹、乔治·桑和吴尔芙等著名女性作家,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女性哲学家。她的哲学来源于存在主义思想,在人类的历史上,他并不是第一个打破沉默,言说自身命运的女性,但却是第一个以哲学思考的方式,对女性的存在和社会地位的形成,进行深入研究的女性哲学家。她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她与萨特以自由情侣的关系对婚姻和两性爱情观念的颠覆,作为一个不依靠男人而独立生活的现代自由女性,集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女权主义先驱,都让她的同代人和后人,深刻的改变了对女性的根本看法。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这一名言来自波伏瓦的真实人生体验。波伏瓦1908年生于欧洲历史名城巴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是法国贵族后裔,母亲是位银行家的女儿。他们的结合,使日后出生的波伏瓦和妹妹海莱娜,尽管在家庭生活几度困窘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长女的波伏瓦在幼年时一直都受到父母的宠爱,比她小两岁的妹妹,对她言听计从。这让她从小养成了自主独立的性格。波伏瓦天资聪慧,3岁就开始看儿童读物,5岁半上女子学校之前,就曾读过德·塞居尔夫人和格林兄弟所写的童话书,以及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上学以后就开始显露出能编写儿童故事的才华,借助字典,读英文小说。被学校的老师称为“小才女”。
   先天的优越素质只能说是造就日后女哲学家的的一个因素,家庭成员,尤其是酷爱文学的父亲乔治,对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乔治出身于贵族之家,虽然被迫选择了高贵的律师职业,但却痴迷于戏剧,是一位准“票友”。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人每年都要光顾法兰西大剧院,波伏瓦正是在父亲的熏陶和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法国古典作家雨果、拉马丁和莫泊桑的作品,培养了她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这对她日后选择了当一个作家,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乔治的怀疑主义,则从另一方面,对波伏瓦日后放弃宗教信仰,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波伏瓦的母亲是位大家闺秀,接受的是传统的修道院教育,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对天主教信仰十分虔诚,少年时代的波伏瓦,曾经与母亲一样的笃信宗教,每当抑制不住青春期的萌动,好奇翻看禁书后,都会向神父忏悔,希望获得宽恕和拯救。但有一次神父却给她讲了一个少女因偷看禁书而自杀的事,并像一个俗人那样教训了她。她的心灵受到震撼,决定以后再也不到忏悔室去了。文学在关键的时候给了她启蒙,在读完巴尔扎克所写的一个荒诞的爱情故事后,终于和信仰决裂了:“我再也不相信上帝了。”
   人的自我觉悟,就是从运用自己的理智,而不是根据世俗和传统去判断和看待事物的。从此,波伏瓦不再相信任何的权威,彻底走上了个性解放的自我选择道路。在波伏瓦成长的年代里,像她这样的少女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女孩屈从传统的观念和家庭的力量。波伏瓦最好的女友扎扎,就是因为无法冲破旧的家庭藩篱束缚,而断送了美好的爱情,抑郁而死的。“因为扎扎的死,我获得了自由。”
   好友的悲剧,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在她与萨特的交往中,丝毫没有向父母的百般阻挠妥协,更进一步向传统的一夫制家庭观念挑战,以和萨特的自由情侣契约关系,缔造了二十世纪男女爱情关系的新神话。波伏瓦的自我选择基础是个人生活上的独立,如果不能自食其力,彻底摆脱对男性依靠的决心和力量,要想实现个性解放是不可能的。波伏瓦早年的传奇经历用事实说明了,女人并不是天生的“第二性”,通过自我的觉醒和自强的努力,她是能争得和男性同样的平等社会地位的。
   如果没有她自己创造的独立女性的现代神话,那么她的关于女权主义和女性解放的观点,将是空洞苍白和缺乏说服力的。波伏瓦的人生,是与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的个性解放和女权主义进步潮流是分不开的。她对60年代法国“五月风暴”和青年学生造反运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
   “五月风暴”运动中的大学生们,是在存在主义由法国风靡世界的战后年月中成长起来的。尽管在60年代,存在主义在法国已经被后结构主义思潮所取代,但萨特、加缪和波伏瓦等存在主义作家的哲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已经深入到了青年们心中。“五月风暴”作为一个行动的事件,已经深深的打上了自由选择和反抗权威的存在主义烙印。后工业社会的技术官僚体制,在法国各个方面都严重的阻碍了青年一代的发展,波伏瓦认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前途的担忧,是社会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
   这场由青年对父辈的个性主义革命,得到了波伏瓦的无条件支持。在整个运动进行期间,她和一些著名的进步知识分子,多次发表声明和宣言,声援学生们的行动。她和萨特希望,青年学生们通过这次行动,能将大学的现行体制砸烂,因此学生们必须走上大街,“五月风暴”的矛头指向的是大学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关于男女公寓隔离的条例和其他清规戒律,这些都体现了青年个性解放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波伏瓦在青年时也曾梦想过的,在她成长的年代里,法国社会还是相当保守的。社会给女人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尽管很多与她同龄的女大学生获得了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但却并没有把精力用在学业上,为自己以后的独立发展打下基础,而是热衷于穿衣打扮和社会交际,甚至把时间用在家务上。她们并没有摆脱男权社会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而个性孤傲,刻苦学习的波伏瓦,在她母亲和亲友的眼中,俨然是个女生中的另类,自从她决定走上选择自我独立的道路后,各种指责和谩骂就一直没有间断过。
                                                        四、
   无论是从个性自由,还是从女性解放的角度上来说,波伏瓦都是60年代大学生造反的先驱。在自由选择人生的道路上,她比萨特承受的社会舆论和生活压力都要大得多,正是从发生在她身边两个最亲近的女人身上的现代女性的悲剧,让她彻底的觉醒了。波伏瓦的母亲作为家庭主妇,日复一日的在家务中耗尽了青春和热情,庸常和琐碎的生活将她的自我完全泯灭;而波伏瓦的女友扎扎,则因无法冲破旧的观念和习俗,最后因爱情受挫郁郁而终。为了男人的需要而活和不能为自己活而死,深深的震撼了波伏瓦。在面对自己的生存境况和情感挫折时,昔日苦读积累的学识和思想,让她在对自身的思考中,将视野放大到了历史和现实中所有女性的生存境遇之中。最终得出了“女人并非生来就是,而是后天形成的”的重要结论。《第二性》作为她思考的成果,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本由女性从哲学理论的高度,写出的女权主义著作。
   早在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之前,启蒙思想家就提出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思想,深深的动摇了当时宗法制的传统等级观念,但人人平等的宏大话语,掩盖了男女平等的具体性。启蒙和大革命之后,家长制和男权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的旧观念,仍旧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即使在二战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改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49年波伏瓦《第二性》的出版,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法国两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里亚克和加缪,先后对书中的观点表示不满。其他的恶评更是不胜枚举。女性解放的呼声,是人性和个性解放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没有作为与男性平等的女性从男权社会中的解放,独立自主的拥有作为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人类解放的启蒙事业就只能说是不彻底的。
                                                            五、
   《第二性》作为女性对自己在社会中不平等地位的呼声,既得到了保守者的指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遭到查禁,同时也得到了更多进步人士的支持和赞扬。1953年被翻译成英文之后,立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了女权主义的“圣经”,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社会兴起的大规模女权主义运动,与《第二性》对于现代女性的启蒙,是分不开的。应该说,60年代学生造反运动,正是战后青年个性解放的要求。女权主义的兴起与个性解放的要求,都是对18世纪启蒙的延续和深化。如果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下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革命推翻神权和君主专制联合的封建统治,为大写的人权发展开辟了道路的话,那么20世纪后半叶受存在主义影响的青年造反运动,则为包括女性解放在内的小写的个性解放,指明了方向。
   波伏瓦在大学生造反运动中看到了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巨大冲击,在整个运动期间,曾多次到被占领大学的校园里和举行集会的广场上去参加讨论。直到运动结束之后,很多人开始对运动公开指责时,她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谴责学生。
   在“五月风暴”的同年,她在法国妇女杂志《Elle》上,发表了小说《被遗弃的女人》。在这篇被评论家称为波伏瓦小说中最阴郁的作品中,她指出了女性的悲剧在于逃避自我的存在,从而将自身局限在家庭的小圈子中,最后只能被动的接受婚姻失败带来的人生悲剧。“五月风暴”的出现,表明了青年一代已经开始真正的觉醒,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富足,民主的进步,并不能代表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就是唾手可得的。只有通过人的自我觉醒,认清自己的真实生存处境,才能通过行动来创造属于自己,而不是被别人安排好的生活。
   波伏瓦在60年代西方学生造反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她作为存在主义作家和女权主义的先驱,在20世纪后半叶的启蒙运动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2041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坚树尤怕劲风吹,青松霜至颤巍巍。 下一主题:明晨夏至:2012年夏至时间是06月...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06/20 11:01 

小帅这样叙述为主的介绍,使得人们感觉高不可攀的那位女哲学家活生生地走到了面前。
波伏瓦,原来与五月风暴如此有关。
 [3楼]  作者:京沪楚门  发表时间: 2012/06/21 21:28 

她作为存在主义作家和女权主义的先驱
在20世纪后半叶的启蒙运动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比之中国女性最幸福。
[楼主]  [4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06/22 22:17 

对【2楼】说:

在存在主义作家中,萨特和加缪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他们的文字更受人关注。但我们不应该忽视作为女性作家波伏娃,她的文字和思想,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更多她的作品来读。

[楼主]  [5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06/22 22:20 

对【3楼】说:
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权利的获得是需要自己争取的,而不是单靠别人来施舍。
 [6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06/23 18:53 

对【4楼】说:波伏瓦倒有些像你们新千年文学的诗意的栖居

哲学作家。

[楼主]  [7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06/24 23:16 

对【6楼】说:

是的,存在主义文学是新千年文学的重要先驱,对我们的一些作者和创作都有影响。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54050636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