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白衣服领子发黄怎么办怎么清洗 下一主题:中国人确实比外国人聪明:告诉你...
中国当代文学的衰落与革新
[楼主]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2012/05/20 15:37
点击:771次

 

 

                               一、

 

    中国文学在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学”革命之后,曾一度广泛的吸收西方近现代以来各种文学艺术流派的影响。二战之后在欧洲国家迅速风靡和流行的现代主义文学,也在此时以“新浪漫派”的名义被介绍到国内,对一些新老作家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鲁迅、郭沫若的小说中不乏象征、梦幻、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的体现。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的海派小说家,在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下,在三十年代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而张爱玲、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无论从主题,还是形式上,都体现出浓厚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
    虽然中国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之后,并不完全具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文化条件与历史环境,但仍然在世界现代主义文学大潮中,突显出了时代的特征。半个世纪以后,当中国80年代又一次如20年代一样,大量的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后,一些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现代派”和先锋小说,曾一度成为文坛的主流。
    中国20世纪两次大规模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都是在文化相对匮乏和落后的情况下,这种落后的根源主要在中国与西方的“现代化”程度上。如果说20年代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相差半个世纪的话,那么80年代则将这个差距又拉大了距离。无论是中国文学的发展,是否应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即使是与同时期的拉美和亚洲的日本相比,也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
    如果我们提到拉美文学,无疑会想到魔幻现实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文学中,正是这个拉美文学流派,改变了欧洲文学长期占据世界文学中心的地位。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的先锋作家创作。他们在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拉丁美洲作家的创作中,看到了一种移植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巨大可能性。但毕竟中国的古老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现实,与拉美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差异性。
    现代主义文学为20世纪的作家们提供了多种夸张、变形、怪诞的艺术表现技巧。在20、30年代的法国,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大都市,在那些沉迷于潜意识和梦的作家笔下,就成为了“超”现实,而在50、60年代,风云变幻、云波诡异的拉美,则成为了“魔幻”现实,无论是欧洲的超现实,还是拉美的魔幻现实。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表现”。与巴尔扎克和左拉时代的“模仿”不同,20世纪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心,远远要比19世纪更加的复杂,也更加的混乱。“表现”取代“模仿”,是文学发展的必然。
                                                                   

 

                            二、

 


    中国20世纪末的先锋作家们,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现代主义和拉美现实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并未真正的加以理解和消化,就开始模仿和运用一些表现方式,自然会导致中国的文学“现代化”努力,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暂现象。从而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伪”现代派作品。这种尝试失败之后,大多数先锋派作家,迅速失去其锋芒,开始回归到“前”现代的写作方式之中去。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明显体现出一种对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追赶意识。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后导致了中国文学在80年代的“现代化”尝试失败。这种失败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中国的“先锋”作家们仅凭学习一些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技巧,就想与不成熟的创作理念和急进的心态创造出中国化的“现代派”文学,显然,这是一种急功近利,难以保证作品的质量。
    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和人文环境,还是作家本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都是不成熟的。我们可以说,这种不成熟,不仅是与西方现代作家相比,就是与中国30年代的新感觉派作家相比,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毕竟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成熟和巅峰期。
    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早已步入后工业社会,曾经作为20世纪后半叶主流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此时业已走向衰落。而带有新历史、后殖民、女权主义色彩的文学,正在取代日益消解深度意义和现实关切的文本游戏。中国的“现代派”文学与同时代的世界先进潮流相比之下,虽然在形式上很“先锋”,但是在内容上却相当“陈旧”。90年代,先锋小说的销声匿迹,意味着中国急功近利的“现代化”文学实验彻底失败。其结果是中国的小说创作,又重新回到“前现代”的“新写实”之中。中国与世界文学潮流,再一次拉开巨大的距离。
    无论中国8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或“伪现代派”文学,是否真正的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先进文学潮流的接轨。但这种尝试本身,却表明了中国的先锋作家们,不甘落后于人,锐意进取的态度。同经济上的落后一样,文化上的落后,同样成为中国在20世纪末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后者,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人作家来说,尤其的敏感。事实上,中国是否有“现代派”文学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文学是否能成为世界文学主流的一部分。

    对于20世纪来说,发源于欧美并逐渐影响整个世界文坛的现代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标志着世界文学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高峰。而中国文学未能在这一文学大潮中占领一席之地,是中国的作家耿耿与于怀的主要原因。尽管20世纪末中国先锋作家向“现代派”文学的冲刺,因为底气不足而半途而废,但却为中国的读者带来了一次文学冒险,让更多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对于西方现代文学不再陌生。为他们日后学习并接受世界先进文学思潮,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对于“先锋”文学的探索,总是少数作者的行为,这些人往往是对文学本身,尤其是文学的艺术性非常执着的一群人。但正是因为这些少数不甘平庸、锐意进取的探索者和冒险者,才真正的推动了文学艺术,乃至人类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尽管他们的实验不总是成功,更多时候得到的不是成功和荣誉,而是失败和痛苦,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但他们至少能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他们继续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行。

 


                             三、

 

    21世纪初,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一些大城市逐渐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征,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大学高校的扩招,使刚步入校园的大学生们,在接受并同步构建网络文化的进程中,使文学书写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新世纪前后的几年里,以“80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在“新概念大赛”和“网络写作”,以及出版社和书商的市场运作下,异军突起。对于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占领了绝大多数青少年文学阅读群体,成为与传统主流文学分庭抗礼的势力。
    但是“青春文学”并不具有先锋的性质,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体现出明显的先锋特征。“80后”文学从整体上说,属于浪漫抒情文学,带有浓厚的张扬自我和个性叛逆的色彩。这种带有世纪末忧郁和颓废风格的青春文学,与19世纪末的西方唯美和象征文学,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却缺乏生命体验和文化反思的深度。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年龄和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程度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过于关注自我,缺乏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认知所决定的。“80后”文学中的种种“大话”系列作品和“无厘头”写作,明显体现出消解历史、抹平深度的游戏性质。
    “80后”文学曾一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文学热点和重要文化现象,其中一些领军人物与主流文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并在2006年以网络论战的方式,进行了一次交锋,其结果是彼此的相互否定。这次冲突暴露了中国文坛很多的缺点和问题,参与论战的双方没有表现出文人应有的学养和风度,最后以相互谩骂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文坛闹剧,出了让更多的人对文坛失望之余,也促使人们对中国文学发展现状的进行彻底反思。
    “80后”文学在新世纪的崛起,与传统主流文学的逐渐衰落几乎是同步的。一些业已成名的中年作家,尽管推出了几部最近“力作”,但大多数都遭到批评界的质疑。而一些赞扬性的评价,却难免有“炒作”之嫌疑。余华的《兄弟》,是最典型的这类作品的代表。
    经过“韩白之争”后,中国主流文坛日益显示出其保守性。对于“80后”作家采取拉拢和分化,甚至让一位屡次“抄袭”的青年作家进入中国作协。此后作协成员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尽管文坛内外质疑和愤慨的呼声很高,但每次都不了了之。

 


                              四、

 


    中国文学在2006年之后,随着“80后”青春文学的降温而走向低迷。虽然以玄幻、武侠、言情为代表的通俗文学仍然占领大部分读者市场,但以主流文坛为代表的“纯文学”,似乎一蹶不振。其原因除了作协内部拉帮结派、抄袭成风、封闭保守,导致其成员整体素质不断下滑之外,其所属期刊和杂志,大力迎合市场化和庸俗化的转型改制和文学理念的陈旧落后、教条僵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80后”文学的危机,同样来自其内部。作为“青春文学”代言人的“80后”作家,大多数是因为“新概念”大赛脱颖而出的,这使一些作家过于“早熟”。他们沉迷于对青春叙事的自我表达,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作为其叙事资源的“青春”被耗尽之后,自然就“江郎才尽”,渐渐淡出读者的视野。“80后”作家“出名”早,但文学创作生涯结束的也早。客观来说,从“新概念”大赛选拨出来的“80后”作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天赋和写作功底。但由于过早的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环境中,急功近利地生产作品,而不去稳固自身的写作根基,走长远的文学创作道路。最终终于出现“伤仲永”的悲剧。可谓成也“新概念”,败也“新概念”。
    时至今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初,中国主流文坛也没有正式和明确的承认“80后”作家的文学地位。这固然是因为“韩白之争”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但“80后”作家本身的文学成绩的不佳,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国文学在21世纪初,曾以“80后”的出现而暂露生机,但是由于中国主流文坛的保守落后和“80后”作者自身的局限性,而再度陷入沉寂。
    中国文坛从“韩白之争”后一片萧条,各种炒作难以掩饰中国文学走向又一个历史最低谷的事实。某一著名作家称“当前是中国文学最繁荣的时期”,立即招来网络上一片骂声,足见任何粉饰都是徒劳的。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如果能再度焕发出生机的话,除了一场彻底涤荡文坛各种丑恶和混乱现象的小说革命外,别无他法。

 


                            五、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新千年文学”在2008年末,悄悄的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新千年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其最初的创作主体是活跃在“北大中文论坛”上的一批青年文学创作者。虽然在年龄上属于“80后”或“70末”一代人,但是与那些通过“新概念大赛”或“萌芽”杂志推出的“青春写作”者不同,属于既疏离主流文坛又不合于大众通俗的边缘写作者。
    他们的创作具有先锋探索性,深受各种哲学文化和文学理念影响,是“80后”文学创作者中“沉默的大多数”。在文坛主流与大众文学的夹缝中,秉承着自身的文学理想,进行着孤独艺术探索之路。自从2007年初小说版实行改革以来,这批聚集在中文论坛上的文学创作者,开始逐渐在“新千年文学”的旗帜下,形成一个人数不断增加的创作团队。
    “新千年文学”的创作者,其发展的过程由“80后”中的“沉默的大多数”,逐渐扩展到包括60、70年代的一些持相同文学理念的创作者。他们的创作群体既包括中学辍学者,也包括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既有社会底层的漂泊流浪者,也有成功的企业家;所在的地区,遍及中国诸多省份。因此,他们在共同理念之下的创作,在表现思想的复杂性和反应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上,不同于新时期,乃至中国20世纪文学的任何一个流派。“新千年文学”思潮不同于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后出现的各种文学流派,强调在共同文学创作理念下的兼并包容,多元共存。因此,“新千年文学”的“思潮”意义,大于具体的“流派”意义。
    如果说2008年出版的“新千年文学”的第一辑,更注重表达一种在当代文学“终结论”、“垃圾论”此起彼伏的严肃文学衰微时代,以文学革命和先锋实验的方式,为充斥消遣娱乐和商业媚俗的中国文坛带来充满希望的文艺新思潮。那么,在2010年初出版的“新千年文学”的第二辑中,则更明确的提出了文化批判和时代介入的思想启蒙方向,以及承担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自从2008年之后,新千年文学由最初的“文学革命”,在创作群体不断扩大,理论探索日益完善,时代使命感逐渐增强,文学实绩愈加丰富的情况下。在2010年,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新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运动。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319804.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白衣服领子发黄怎么办怎么清洗 下一主题:中国人确实比外国人聪明:告诉你...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12/05/21 00:11 

一字一句细细读完,深为小帅治学般严谨、客观、精到的研究和解读感叹。
辩证地解析各种文学现象和流派以及他们的得失,学者的风度啊!
最精彩的是对先锋派和80后作家的剖析,我觉那些评价语言是不可替代的妙。
肯定其地位,剖析其缺憾,可谓读君一篇文,胜读万卷著作啊。我说的著作是他们的具体作品。
[楼主]  [3楼]  作者:儒帅哲师  发表时间: 2012/05/21 00:30 

多谢单纯帮助我一字一句的校对文章,如果没有你和关心新千年文学发展的朋友们的欣赏和鼓励,我们不会走到今天。希望以这篇文章作为对中国当代文学现状的反思,唤起更多有志于推动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同仁们一起努力。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3563060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