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写作知识 写作知识对学写作文所起作用究竟有多大,这是个很难说清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什么是写作知识?写作知识从写作文的角度分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是指出现在课本之内和课本之外,零篇和整本的供初学者用的,或以各种名称、各种形式出现的写作常识之类。这类写作常识,一般说都比较浅显。至于广义,范围可就大了,程度也有不同的提高。它包括古今的各种形式的与写作方法有关的大量著作。不仅有专著,也有是整本和单篇的:如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之类是整本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顾炎武《文章繁简》之类是单篇的。还有是记叙中顺便提到的,或是文章的批注,或是作者一时的感触等,如杜甫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类零零碎碎的材料,甚至片言只语,因为多是经验之谈,所以常常更能发人深省。因此,有通俗易懂的,也有比较难读的,不过,学作文而能不断提高,总有一天要阅读它,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些大量的材料,林林总总,性质不一,深浅有别,为了学习作文,我们要怎样对待呢? 我的意思是写作文如同上房子,初学如同站在地平面,如果是写作知识入门之类的书,可以起到梯子的作用,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呢?可是从前许多老一辈作家,多数是看不起这类著作的,甚至以为看了不如不看。信它,所得很少,反而会受拘束,难得向高远处发展。这种看法主要因为他们的本领的确不是从这类入门书中来,因为入门书中所讲,在他们看来常常失之机械,失之肤浅。但初学还没有他们那样的经历和本领,看看对自己还是有所启发的。 我承认知识只要不是完全荒谬的,总是有用的。既然是知识,对于初学者,知道一些总会比毫无所知好一些。但能不能真见效用,有没有流弊,还要看我们怎样利用。 首先,不可主辅不分。学写作文,提高写作水平,主要是多读多写;不多读多写,头脑里没有可写的内容,以及不能选择适当的语句来表现某种内容,拿起笔来就无从下手,这是自然。这种情况靠写作知识,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样组织材料,是补救不了的。多读多写需要时间,必须有坚持的毅力,年轻人总说自己太忙,你说现在谁不忙,不愿意走这条踏实的路,于是想求助于写作知识,翻阅两个小本本就豁然贯通,我想说一句实话,此路不通。 其次,写作知识只是个辅助。先要自立,然后在读。具体说,用多读多写的办法,如果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写的方面也略有经验,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这时候看看写作知识之类的书,它就会帮助你整理杂乱的,使之有条理;补充缺漏的,使之完整;思考模棱的,使之明晰,就是说,对于继续读,继续写,无论是理解、评价还是选择方面,都会有提高的作用。否则早读,缺乏感性认识,读写作知识就不能体会、印证,甚至更坏,使头脑更加迷乱。 再次,写作知识只作参考,不可受它拘束。比如说有些老一辈作家看不起写作知识,是因为这类知识是为初学说法,不能不求简明具体,而文章,写法千变万化,其微妙处常常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言所传,尤其是粗浅的,就难免有不灵活、不深透的缺点。举个例子,语文课讲范文,写作知识讲表达方式,经常提到记叙、说明、议论的三种表达方式,然后详细讲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如何如何作。讲讲大体上说还过得去,但要使它贯通一切,肯定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一篇文章,常常是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说明等等。其次,在内容上,应该用甲表达方式,而实际用了乙表达方式。这样表达方式才能灵活运用,否则,宜于写成抒情的散文内容,你却写成小说似的"记叙"文,用规程的讲法去写作,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笔下,那就会想闯出一条活路而实际走上一条死路。 第四,参考、吸收他人的目的是形成自己的看法。人们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各式各样,难免有差异,有矛盾,甚至有缺漏,有错误;即使无懈可击,也要经过自己消化,才能成为信得过的知识。只要使自己能够言之成理,阅读和写作中证明用而有效,它就能够成为提高写作能力、甚至形成个人风格的动力。我觉得,如果承认写作知识有用,它的最大功用应该是作为材料、引线,以形成自己的写作知识。 前面我们说过写作知识有狭义和广义的领域,因为不涉猎广义的写作知识,很难形成自己的看法,勉强形成也不牢固。首先,对于写作知识也要先狭义而后广义。也就是说先要有充足的感性认识,而且具备了初步的理性认识之后,在读广义的。不这样,比如说,读得还很少,写作还不能通顺,就好高鹜远,读文学批评专著甚至美学专著,即使记下一些原理,也很难运用于实践。其次,要由浅入深,由枝干到碎叶。浅深,难于细说,可以凭常识判断,如美学比文学概论深;也可以试着往前走,翻看两种,一种难懂,先读比较容易的。什么是枝干和碎叶?举古典的为例,《文赋》是枝,《文心雕龙》是干,散布在各种典籍、零碎谈到文的大量的文字都是叶。再次,要多相信自己,尽信书不如无书。第四,要通过实践取舍。所谓实践,是自己的读和写。读觉得豁然开朗,写觉得得心应手,就可以吸取,相反忘掉也不可惜。 总之,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上谈的写作知识的利用,都要因人而异。如果顺从感情,说它没用或用处很小,既然说小,为什么还讲写作知识,这怎么解释呢?这是卖瓜的说瓜苦而不说谎话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