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仅提高人品,还可能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为人类的行为经过无数世代的演化,某种行为除非有利于整体人类的生存,否则不会一直持续下来。加拿大心理学家派特巴克利说:"除非我们也能从中获利,不然自然演化会淘汰掉一切损己利人的行为。" 做人做事,要知道某件事情需要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在什么时候罢手,需要在什么时候见好就收。简单来说,人活着,做人做事都需要知足。知足常乐,知足才能避免欲望过度膨胀,才能避免自己误入歧途和越陷越深,才能避免因为贪婪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切不可利欲熏心,以免利令智昏而物极必反。 人生的许多方面都是有限度的,也幸好有限度,让我们懂得敬畏,懂得顾忌,懂得爱惜。 生命是有限度的。因为生命短暂,而且不确定,才需要我们好好把握,把握韶华,把握机遇,把握幸福,尤其是把握亲情。一位作家在谈到亲情时说:"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段,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段;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段,却不能参与你的上半段。"可见,我们都不能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地享有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 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总有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到能力有限而去求人,不伤自尊,不跌身份,为的是摆脱困境,消除灾难,跨过障碍,拓宽前路,还可能是合作双赢,何乐而不为? 但是,付出是有限度的。付出有两种:一是为自己;一是为别人。而无论哪种付出,都不能超出自己的能量极限。你有一个美好的目标,你为了这个目标而坚持、努力、忍耐,这无可非议。但是,你不能过度透支你的精力,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做这样的"苦行僧",最后往往没有逼出成功,却逼苦了自己。你为爱人、孩子、朋友甚至陌生人无怨无悔地付出,也不能过了限度,爱过了头是压力,是伤害,是毁灭。 一个人是要有追求,可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能把名人、伟人的高度当成自己一定要达到甚至超过的高度。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有的榜样是没法学的。不单这类人不能学,就是身边人的标准,你也不能随便追求。人家开宝马你就开奔驰,人家买洋楼你就买别墅......这样的追求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盲目追求,无度追求,最后必陷无底洞,不能自拔。 凡事都是讲究因人而异的,对于某件事,每个人的做事方法都可能不一样。别人用起来方便快捷的方法,有时在你借用时就会事倍功半。不要刻意的模仿别人和复制别人的方法,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方法--别人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但不能照抄不"悟"和生搬硬套。 凡事都是讲程序的,有的程序绝不能颠倒着来。就拿面巾纸来说,用面巾纸擦完脸之后,可以顺便擦擦鞋面。如果颠倒过来,先擦鞋面后擦脸--不是想往自己脸上抹黑,就是想上台唱包公戏...... 尘世之中,每个人所经历的坎坷挫折苦闷辛酸都是不尽相同。每个人在人生之中,都能有所收获--不管是在个人名誉、权利地位、身份身价、财富金钱、生活物质上,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切,不仅是好运、幸福、安康和享乐,也可能是疾病、贫困、厄运和灾祸。幸福,除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外,更重要的是"内心和谐"。所谓内心和谐,就是古人说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知足常乐"。 可是不管是我们自身,还是各自的人生和生活之中--都是不完美的,都有许多缺憾存在。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强的活着--不管伤痛有多大,不管幸福在哪里,不管现实离梦想有多远。只要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我们要乐观的面对现实,把遭遇磨难,看作是人生乐趣和生活的调味料。 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玛利莲贾涅说:"有证据显示,接受帮助的人常会报恩,也许不是直接回报给帮助他的人,但是会把助人的行为传递下去。整个社会的关系因此变得更紧密,人人都从中获益。" 为什么做好事能让付出者产生这么强而有力的情绪呢?科学家认为这是人类演化出来的奖励机制。好人好事将我们和所在社群里的其他人联结起来:如果你曾在路上为人捡起手套或围巾,然后得到一抹灿烂的微笑或是一声感谢,那么让我们觉得这世界不再充满敌意。 生活中,能够寻找到满足感的人,不管他富与贫,都是成功的。一个人无论在顺境里、还是逆境中,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生活中那份与生俱来的"平淡味",那么他做人的"火候"就臻至佳妙之境。 简而言之,我们帮助他人时会觉得很开心,"就是当我们为别人扶一下门,心里那种模模糊糊但温暖的感受。"贾涅说,为善让我们活得更积极,提升生活品质和自尊。遇人遇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便是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