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分韵》第三部--文与道孰为轻重 韩文公言:文道合一。 文者,格式也。道者,内容也。 对于诗歌来说,文就是格律。这里的格律不单指平仄律。所谓道,其内容自然来自于思想。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诗歌中思想最为重要,只要有思想,格式就可以完全不顾了。往往有人会引用《红楼梦》中作者借黛玉之口对诗歌的理解"若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都可以不要了"。我想,可能这些人把诗歌也等同于其他文体来看待了。如学者们所说,诗歌最早是与音乐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诗在古代都是可以唱的(甚至是必须用来唱的),人们还从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寻找来不少根据(这里我有不同看法,容我们以后再来论述,现在权且这样认为)。如果我们接受这种说法,那么,在古老的诗歌领域,它便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往往是形式决定内容。音乐对《风》、《雅》、《颂》语言形式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章法上来看,《周颂》里的诗,几乎都以单章的形式出现。而《雅》诗几乎都由多章构成,每一章的句子都很完整,而且每一章的篇幅都比较长。《风》诗虽然也由多章构成,但是大多数《风》诗的章节数都少于《雅》诗,每一章的篇幅也较《雅》诗要短。这种分章或不分章,每章句子有多有少的现象,显然都是由《风》、《雅》、《颂》这三种不同的音乐演唱体系决定的。再从文辞的角度来看,《周颂》里的诗句有相当数量都不整齐,词语也不够文雅,但是大多数却非常古奥。而雅诗的句子则非常整齐规范,词语也特别典雅,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风》诗的句子参差错落,轻灵活泼,通俗又是其语言的基本风格。《风》、《雅》、《颂》在语言形式上的这种区别,音乐在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有什么样的乐调,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音乐对《诗经》中《风》、《雅》、《颂》语言形式的影响有时可能是主导性的,在这方面,我们过去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过去在研究《诗经》各体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之时,往往习惯于从作品的内容入手,认为是内容决定了形式,是先有了庙堂的歌功颂德的内容,自然就会有了《周颂》那种板滞凝重的语言形式。其实事情并不那样简单,有时候实际的创作正好与此相反,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先有了宗庙音乐的规范,自然就会产生那样的内容和语言,形式在这里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周颂》是这样,《雅》诗和《风》诗中的许多诗篇的产生也是如此,这在《诗经》的文本中可以找到证明。如当前的许多研究者都已经注意到,《诗经》中存在着许多固定的抒写格式和套语,按口传诗学的理论,这些固定的抒写格式和套语之所以存在,正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口传诗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形式技巧,这种技巧往往与音乐演唱的固定模式紧紧联系在一起,后世的歌唱者在创作中可以熟练地拿来套用。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在早期诗歌长久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音乐曲调和演唱程式,这些固定的音乐曲调和演唱程式,往往决定了一首诗的语言形式。所谓"诗体既定,乐音既成,则后之作者各以旧俗。"(《毛诗正义》卷一)说的正是这一道理。 诗歌可能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了,以后的其他文体,比如散文,都是从诗歌演化而来。我们知道,《诗经》后有楚辞,而楚辞则是赋的鼻祖,散文又是由赋演变。那么,从诗经到楚辞到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都是诗歌范畴,这中间发生和很多的事情,比如格律的产生,比如诗之由可歌到不可歌,比如入声的开始使用到入派三声。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诗歌的音乐性了(诗歌的节奏)。 开始的诗歌,不是以内容为主,而是内容要服从于形式,那就是按照音乐的乐谱来填进相应的词句。这不单在宋词元曲中如此,早在诗经中就这样了。诗经中有很多固定的套路,所谓"一唱三叹"者也。在很多情况下,为了适应音乐的节拍而使词句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随着诗歌的发展,人们逐渐去注重内容,但诗歌的音乐性却始终没能丢弃。这一点,不单是在中国,西方乃至全世界的诗歌都是如此。通过对未开化民族歌谣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为了适应音乐的需要而把歌词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骇毫无意义。诗歌得以传承而且盛久不衰,正是得意于音乐性这一独特特点(其实不单诗歌讲究音乐性,其他文体也同样讲究音乐性,只是不如诗歌明显罢了)。 在发现了文字本身所携带的音乐性以后,人们就开始有意使词句与音乐脱离,格律的出现正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从简单上说,格律主要是指平仄律,即句子内平仄相间,对句间平仄相对,邻句间平仄相粘。很多人以为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其实严格地说,古体诗不讲究平仄律,但却很讲究声律,所以说古体诗其实更难写,因为它是依靠很好的乐感来照应音乐性(甚至古体诗都是严格按照音乐的节拍来写),而古体诗的韵脚又大不同于近体诗,我们所知道的"广韵""平水韵"、"佩文正韵"、"词林正韵"等都与古体诗韵大有不同。所以,有人说他写诗不讲究平仄,是在写古体(古诗、乐府等)其实是不太可能的。 一直以来,我们其实都在严格的格律(声律)的规定下去写诗,即使你随手乱写的诗句,也是受千古以来声律的限制的,只是我们有时不知道罢了。有人说现代诗不讲格律,那也只是不讲究平仄律而已。中国的现代自由诗几乎是完全受西方诗歌的影响,受英诗影响最大,其余也受法诗,希腊诗等影响。英诗有"商籁"(十四行诗),法诗有"巴律",都是很有成就的诗体,我们至今依然在用。所谓"诗言志"也只是"在规定(或者说是我们心中既成的)格式下去言志"。所以历来给诗歌下的定义中,都无一例外地把"格式"包括在内。用黑格尔的话说:"任何否认诗歌具有音乐性的人都是大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