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农村生活,吴小琴体验颇深,她对农村生活有了逐步认识。
首先是环境的艰辛,吴小琴独自居住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茅草房内,屋内前后共有两个窗户,有方凳一样的大小,床是用土坯垒砌的,铺了层厚厚的稻草,上面覆盖一个绵被,虽说能御寒,但在隆冬季节依然十分寒冷。
其次是食物。苏北主食主要为杂粮,以玉米、高粱、小麦和山芋为主,按照当地饮食习惯,早晨和晚上是以山芋干和玉米面粉做的稀饭为主,中午为粗面饼和稀饭为主,开始几个月下来倒没什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小琴确实有点难以承受。
第三就是干农活了,农活有很多种,对女同志来说,有些农活与男同志相比并不轻松,比如插秧,整天劳作下来腰酸背痛不说,还要经受蚊虫叮咬。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寂寞,对家人的思恋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思索等。
尽管吴小琴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她必须面对实际,必须与其他人一样,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
吴小琴用自己的方式去应对眼前的困难和寂寞,那就是读书。放工以后,吴小琴便简单的蒸点稀饭,吃完饭后便拿起身边的书独自看了起来,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她会聚精会神的阅读一些经典,全身心地投入到浩瀚的人文意境中,有时通宵达旦到天亮。书是自己插队时父母给她留下的,这对吴小琴来说无疑是及其难得的精神食粮。
每天清晨,老槐树上高高悬挂的铁片铃声在老牛头的敲打下和着公鸡的鸣叫划破黎明和乡野,人们在这单调的音符中开始新的一天,而吴小琴不得不从文字的海洋中向回奔走,她必须回到现实中来。
她忽然想起庄成交给她的任务,那是一个汇报稿,主要介绍大队学大寨的工作经验。当然要突出庄成的领导带头作用。昨天晚上吴小琴已经大概做了构思,只是对个别地方的描述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改,最近几日,她确实感到很累,精神上有点疲惫,当老槐树的铃声再次响起,吴小琴这才急冲冲地拿起锄头奔向田埂。
这时的人们已经早早的走在了前面,留下的只是吴小琴孤单的身影,在晨风中显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