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小学2-3年纪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文学,并读长篇小说了。虽然不是很理解书的内容,但是书中广阔的画面,人物的鲜活深深吸引着我,使我欲罢不能,从此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随后,我便经常偷看兄姐们的书物,并读到了古诗词,我最早接触的就是古诗词,然后才是现代诗。说真的,当时由于我的看到的诗不多,所以对于现代诗不是很佩服,觉得古诗词才算有功底的诗。尤其在我读到毛-泽-东和屈原之诗词的时候,真是为他们那磅礴的气势优美的格调所深深折服。我认为毛-泽东和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迄今为止无人可以望其相背,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屈原这一诗句在远古是极其大胆浪漫的想象,但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句已是经典,它成为人们追求理想,释放心灵自由的符号。在《离骚》中屈原用发自内心的呼唤,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哀伤,这一点他比毛-泽东要深刻感性的多。 毛泽东的诗词同样有屈原的大气豪迈,磅礴潇洒,但更多的是驾驭理想,超乎命运,意气飞扬的领袖气质和大家风范,基本上没有屈原诗歌中所内敛的哀愁和无奈,这正是俩人精神境界及历史地位不同的原因所形成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看,**长征是多么艰苦危险啊,卓绝之极啊,可是毛泽东在诗中没有丝毫的哀伤埋怨,有的只是荡铁索为秋千,渡万水为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无畏精神,这一点是屈原所不可能达到的。 再来看《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竟自由"阅此,我仿佛就回到了我们年轻时代,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对实现理想的渴望,那是一个涂满绚丽青春的年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雄豪的问句,可就不是一般人随便敢于回答的了。只有毛泽东敢问敢答。总之,毛泽东的诗词我们不可能看到什么忧伤哀悲,所谓婉约之风,他给与我们的只有荡气回肠的千古雄文,比肩天地的霸王之气。 学生时代鲁迅的作品是我们必定要学习的,对于他的杂文和小说我非常喜欢,虽然不是很理解,但总感觉他的思想和我的心有一丝的相通。不过说实在的,虽然我特别尊敬鲁迅并欣赏他的文章,对于他写的诗,我可不敢恭维。鲁迅大多数的诗谈不上佳品,象"横眉冷对千拂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等也算得经典之句,但鲁迅在诗歌方面和他的杂文小说相比,差距就很大了。 对于现代诗,在认识郭小川和北岛之前,我基本上是不抱崇敬之心的。打倒"四人帮"后我读到了郭小川的诗,北岛去国后,我读到了北岛的诗,从此,我改变了对于现代诗的轻视。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诬蔑,不怕恫吓;......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欺诈。"我想这就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和怒吼!他渴望正义,渴望战斗,虽然"这首诗篇里就充满噪杂"但是诗人告诉我们"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他相信"明春准会生根发芽",诗人相信并且告诉我们快乐和胜利的一天总会来到! 如果说郭小川的诗歌充满战斗的激情和渴望,那么北岛的诗就是对于黑暗的拷问和灵魂的探索。在北岛的诗里,我能感觉到和鲁迅小说有一种殊途同归的意境,那就是"苍凉如铁一般的意境",郭小川是赤裸裸的热烈与呼唤,而北岛就象包裹着玄铁的熔岩。沉闷和压抑处处展现在字里行间。既然有沉闷就要有呐喊,既然有压抑就要有抗争,所谓愤怒出诗人即在于此也。 现在我们来看北岛的诗《一切》,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此诗的赏析"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这首诗的最后俩句,诗人想告诉我们什么?我的理解就是:人民不可以被压迫,人民的沉默只不过是爆发前夜短暂的宁静而已,就象黎明前的黑暗一样。 再来看北岛另一首诗《回答》"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一千零一名",诗人要挑战什么?我想他要挑战的是黑暗,就是在黑色的夜里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卑鄙者"。"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诗人的痛苦和愤怒在这里达到了极致!但同时,诗人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民主和自由的时代总会到来。 一位女诗人在我的一首诗后写到:小悲小喜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大悲大喜不应该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民族和国家。真正的大诗人必是以国之忧而忧,民之悲而悲,否之则小矣哉。
草笔于小雨
※※※※※※ 象鲁迅一样批判丑陋象北岛一样蔑视卑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