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余秋雨的《我等不到了》,心中的味道苦涩不堪,感觉很是悲伤,只因为在失去秋雨散文的日子里,我那样孤独地跋涉在思考中,全然不知原来这是个天大的诬陷。 记得那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一天我们文学社几个学生围着我说“老师我们没办法相信文化和文人了。”学生敲打着电脑,让我看,看到了什么?“诈捐名人余秋雨”这样的声讨刺痛了我的眼睛,之后,报纸铺天盖地的声讨文章席卷而来,我曾经很相信国难当头时媒体的光明,于是收起秋雨散文,结束了文学社研读秋雨文章的专题讲座。当然,把诈捐这件事和余秋雨链接,我是经过了相当艰苦的思考的,虽然无法把在文化的隧道中苦心探索的、放弃高官厚禄保留心灵净土的、在山野民风熏陶下长成的余秋雨和骗子或者是文化骗子吻合,但是亲历现代人拜金和沉醉于浪得虚名的 现实,我想我应该沉默。 于是静静地睡在书橱中的秋雨散文,被埋没。其中的《千年一叹》,《借我一生》,是父亲送给我的,都加着父亲的书印。 秋雨散文陪着我,曾经度过很多艰辛的日子,在母亲病危的日子里,在自己卧床的日子里,在30年奔波在吉林和长春的列车上,在思念格格的不眠之夜,总会有一本读了很多次的秋雨散文在手边,给我力量和信心。 已经三年多不想读了,总是不明白到底文化和钱是什么关系,余秋雨到底是骗子还是文人,他的文字到底是为文化而存在还是为钱而生,困惑中,我企图忘记他,开始关注其他的作家,我希望自己更平和更现实。 前天,在书城逛书,浏览中,发现了这本我没有见过的秋雨文集《我等不到了》,一种渴望让我把书打开,于是我看到了内心一直想要的——2010年秋雨新作。 我读到了余秋雨心灵的独白,他说“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 我买了这本书,跑回家泡在被窝里(因为暖气没有了天又降温了)开始读,我先是寻找秋雨对诈捐这事的解释,找到了,开心地啃了一个硕大的苹果,开心地甚至很痛快地骂了一声“妈妈的小人”,然后再读。 如果我引用了秋雨的原话,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又上当了,所以我也聪明一回,我不相信谁也不信仰谁地引一段新闻吧:“都江堰新闻报道:余秋雨先生捐献的是三个图书馆,不是希望小学,已经有大批图书运到。”这个捐献现在早已结束,余秋雨为他的远祖留下的古羌寨,为汶川灾区的 孩子们,留下了文化和希望。当然,在新闻播出后,骂人的流氓们又开始大骂“为什么不捐钱捐书?那些书卖不掉了吧?捐20万不是吗?。”妈妈的,我还是想骂! 流氓再打扮,也还是流氓。文人清高自爱、甚至到了被人屠杀的地步还是文人,我终于可以继续我的读书享受,心中不再疑惑。 我爱你,秋雨散文,中国文化,当然,我逐渐明白了,叫嚣的未必高尚,沉默的未必卑贱,往往是叫嚣的背后是阴谋,沉默的背后是真理,我想这就是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