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岁月无情,然而阅读却是最有情义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就是通过阅读,代代相传,继往开来。阅读使人心静,简单的白纸黑字,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真正的好书不是糖衣,卡莱尔说:"书中保藏着全部往昔时代的灵魂。"显然,好书也是当今时代的精华。好书是智者思想的备份,人类进步的阶梯,了望世界的窗户,疗救心灵的良药。 我们对人生的认识,都是从读童话开始的。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小人鱼、灰姑娘......然后我们认识了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正人君子皮埃尔,还有贾宝玉、鲁智深、赵子龙......就是简单的白纸黑字,不靠什么美女俊男,也没有什么特别技巧,犹如春雨润物悄无声,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灵魂。 虽然网络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阅读。即使现代人在网络的大海中浮浮沉沉,又便捷又经济,但一书在手的那种感觉,是不可取代的。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看,阅读会令人更优雅,更添人格魅力与风度。修养风度的营养,很大部分就是来自阅读。与网络的浏览寻觅十分不同。读书,是立体的,是可触可感的。 阅读文字,除了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特别是中国的唐诗宋词,对文字的运用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种破空而来又急转而下之势,短短十几个方块字,就表现得如此尽致生动! 进来有多个关于读书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4.5本,而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64本,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50本。中国只有51.7%的识字的人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人们读杂志的比率更比5年前下降了一半之多;只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很多青少年不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对于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及作者能说出一二的不足10%,他们熟悉的除了《哈利波特》,就是日本漫画书中的人物。 说到阅读减少的原因,人们都会提到现代人所面临的多种诱惑:电影电视、娱乐游戏、上网冲浪、交际应酬以及电子媒介带来的种种通讯等等。在中国,还有一些诱惑更为强劲,那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桑拿按摩和歌楼酒馆。 然而从阅读的专注度来说,纸质书里毕竟没有许多能诱拐注意力的链接,没有QQ和MSN闪烁的勾引,没有弹出窗口的骚扰,因此,传统书籍能让阅读者更为专一。 如果没有新观念、新技术、新潮流的书籍,中国的社会不会进步;如果没有一大批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教育的骨干中坚力量,国人的素质不会提高的如此之快。改革开放以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我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积累知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的知识、品格、德行、理想等等的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修养无不来源于读书和学习。 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法,阅读能使我们从喧嚣的现实社会中静下心来。只要手中有书,不管是等人还是等车,不管是闲坐还是闲聊,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永远不会使人觉得失落和孤独。有本书陪伴着你,你就不会焦虑发火,达到自求心静的境界。读书能涵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知识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无可否认,现代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比前人都大为减少了。为了疗治读书的疲态,必须重现读书价值,进而激发读书的内在需求,重塑读书的价值观念。现代社会的多种引诱必然难以令人心无旁骛。 至于官场,学识与能力并不构成进阶的充分条件,想上进者首先得腾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上司的心思与喜好,要不断地进行请客送礼交际应酬,阅读书籍变为取悦领导,哪有时间读书?在书的价值观念与人的价值观念严重背离的社会中,只有把官做大做强之后,才可以"仕而优则学",可以学硕士学博士。但这与传统意义的读书未必有关。 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发呆,喜欢胡思乱想,也许,这是在给自已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想想将来,希望某些事会改变吧!也许我该从头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把退休当成一次入学,就像去幼儿班一样,教师是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