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的一个国学教学班的课程接近尾声,按照以往的惯例,我对学生说“老师送给你们每个人一本书留个纪念,大家报一个书名就可以了”。于是课间的时候,学生就挤在我的身边喊着自己的决定:“老师,我,《男生女生成长路标》;我,《鲁迅小说选集》;我,《聊斋志异》——。”一阵乱喊后,我们继续上课。 晚上7点课程结束了,和以往一样,孩子们开始吃简单的晚餐,我就被家长团团包围,一大堆的问题迎面飞来。这个教学班所有的孩子都是初中新生,刚上中学,家长和孩子的问题都很多,我耐心解答。 突然感觉不对,怎么有个孩子哭了?女生,一向很乐观的。那个漂亮的妈妈把孩子推到我眼前当着大家的面说:老师你看她笨不?别人都要读鲁迅李白,她偏读聊斋,真笨。那孩子委屈地看着我,嘴里的点心还没有咽下去呢。 我无法沉默。“我就是给孩子一个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的权利,让孩子们快乐些,你这个孩子选择了聊斋有什么不好,那也是一本公开发行的图书,你担心什么?担心里面的内容还是担心小说的怪诞?里面的爱情描写不象〈红楼梦〉那样细致,神魔感也远不及〈西游记〉,作家的对真善美的描写非常好,你到底担心什么? 那位妈妈说“那本书不是中学生必读图书,肯定和考分无关。” 我惊鄂。 到了8点半,我终于走出教室,看着满街的霓虹灯,我的心很疲惫,很感伤。 想起少小时节,爸爸妈妈很少干涉我们读书,哥哥喜欢半导体的安装和拆卸,弟弟喜欢在院子里和伙伴们打斗,而我,最喜欢的就是猫在自己的被窝里看书,从来没有被管制过,看不懂了问爸爸妈妈,从来都是得到满意的答复,10岁那年,坐在楼梯上我给大家讲聊斋故事,讲很多的小说,后来我爱上了文学,选择了中文专业,这不是挺好吗? 想着走着,身后有人喊“老师,上车吧”。一个男孩子从车上下来,坚持让开车的妈妈送我回家。问清楚是顺路,我上车坐在了孩子身边。我想起他一直说非常喜欢余秋雨,他要的是〈余秋雨文集〉,还特别强调最好是〈百年孤独〉,我想这个孩子倒是应该关注。 我问他你欣赏余秋雨的什么特点呢?孩子说深刻和哲理性,他说我孤独的时候就喜欢读余秋雨的书,我的枕头边就放着,他的书我都有,就是希望再有一本你签名赠送的,我留个纪念。我沉默——面对这个12岁的小伙子。 开车的妈妈在送我下车时,塞给我一张纸条,回家在灯下细看:老师,请你经常和我的儿子信息联系好吗?求你了,我是孩子的继母,孩子爸爸在空军工作,基地里没有好学校,现在孩子和我生活,他的妈妈已经去世,7年了我感觉自己越来越难以面对这个孩子,但是我爱他,帮帮我。下面是孩子的手机号。我拿出本子记录上”下次课前,和学生交流手机号QQ号,我想,爱孤独的孩子应该关注。 我很快买齐了孩子们选择的图书并签上了名字,我想,现在不是教育孩子如何读书的时候,倒是家长应该研究孩子的读书问题,读书——会读书——爱读书,这是人一生必备的能力,如果读书就是为了高考中考,那孩子在今后几十年的生活中将遭遇真正的困惑,古人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忽视最好的精神产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