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离开小城的那天。 我所在的地方将要被政府改造成一个举世的游乐场,当然,举世都是假的,这不过只是政府宣传的一个噱头。过两天政府就要将这里的旧房子一并拆除,拆房队的人员这两天已经频频地出现在小区附近。 住在这里的原住民们,都显得很依依不舍,仿佛这是挖他们祖坟的事,很多的老年人都表示要和这些老房子共存亡。当然,共存亡也都是假的,这不过只是在言语上表示对政府决策的不满而已,要是政府能答应给他们一套够大的房子,我觉得他们肯定会连房子里的家具都不要迅速搬进新住处的。但是政府总是希望把这些事情的成本控制到最低,所以给了他们每人大约只有5平米的房子,多余的面积还是要让人民自己掏钱来买。 这显然是在这个经济大环境下拉动房价推动内需的一个好做法。但是人民显然很不满意。所以这几天政府的门口每天都坐着一些赤着膊,穿着一条黑色裤衩的老头们,拿着扇子每天在政府门口向里面大喊。但是政府毕竟是一个很有制度的地方,老头们的喊叫很快被门口膀大腰圆的保安们阻止了。一群人被轰了出去。老头们表示很愤懑,所以每天都在门口溜达。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无可奈何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觉得你烦,这样要是对方哪天受不了了可能就开恩了。 事情至今已经僵持了数天。 政府将市内一切的媒体都提出了警告,所以并没有任何的看似记者的人前来采访和报道。 在一定的外表下,这个城市依然是个和谐的城市,是个发展迅速的城市。 但我只是一个前来度假的人,并不关心的这里人民的疾苦。 所以很快我便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马上将房租给了房东,然后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我出门不喜欢带很多东西,除了一些必要的衣物和证件,我几乎不带任何的东西。 我把东西都搬到了走廊上,房东大姐在一边笑嘻嘻地看着我,然后一边咬着一个据说是他老公刚从山西买来的嘎啦果。 我把钥匙递给她,她指着我的箱子的说:“小伙子,你这个箱子哪买的?” 我一边掸箱子上的灰尘一边回答说:“前段时间在哈尔滨买的。” 她瞪直了眼睛看着我,表情显得极其惊讶地问道:“你去过哈尔滨?” 我点头道:“嗯,怎么了?” 她说:“我也是哈尔滨人。我的前夫也是哈尔滨人。” 我若无其事地敷衍她的回答说:“是吗?很巧啊。” 她啃完果子说:“你老家住哈尔滨哪的?” 我立马纠正道:“我不是哈尔滨人,我只是前段时间住在那。” 她显得很失望,将手里的果核向楼下狠狠扔去。 “小伙子,那你这跑来跑去干什么呢?” “也没干什么,不习惯住在一个地方,所以就一直跑来跑去。看看风景。” “呦,那你也挺潇洒的。” 我呵呵笑道:“还好,就是花费有点贵。” 告别房东大姐之后,我便下了楼。 楼道很窄,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画家朋友,叫老李。 很多年前我们在南方的一个小城里认识,后来老李出了车祸。当年我们认识的那个地方就是像现在这个楼道一样的楼道里面。 但时间已经过去很久,那个时候老李的女朋友如今都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住在北方一个很冷的地方。(详情见前段时间发表上来的《夏》) 我拖着这个哈尔滨箱子在小区里面溜了一圈,刚出楼道的时候我还看到刚刚房东大姐从楼上扔下来的那个果核,现在正挂在一棵正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四季桂的枝头上。我猜想,要是牛顿当年是坐在这枝头下,我估计他被这玩意砸到的话肯定会破口大骂。 我一边沉浸在自己编造的无聊笑话里,一边很快地走出了小区。 我在小区的门口拦了一辆车。 这个小城到处都是面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黑车,但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城里很多人还是愿意乘这些车。 政府三番两次对这些黑车进行过打击,但是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功,黑车依然很猖獗地出现在每一个角落。 我上了车。 司机是个年轻的姑娘。 姑娘转过脸,问我:“去哪?” 我说:“去车站。” 她没有启动车子,又问:“汽车站还是火车站?” 我说:“哪个近去哪个。” 她有点无奈,估计刁难我说:“两个差不多的,还是你拿主意吧。” 我说:“那就汽车吧。” 她没有再多嘴,很快启动引擎。 车子缓缓地向车站开去。 两边的所有建筑都像是被人扒去了皮,显得残忍异常。 我一边靠着车窗一边问道:“这里的房子都要拆吗?” 姑娘直视着眼前的红绿灯,说道:“嗯,这里都拆,你看,现在这里都没什么人了。” 我看着窗外,所有的店面都已经关了,很多的广告牌都已近被拆除。 我问:“这个游乐场要开很大吗?” 姑娘点点头道:“听说是要造一个世界最大的。” 我呵呵笑道:“那看来要弄很久。” 她说:“是啊,我本来也住在这,现在政府给了我一套50个平方的房子,自己要拿出20万,政府大概就给我不到10平米的面积。” 我说:“那看来压力也很大。” 她说:“所以我不打算要了,我男朋友过段时间就从狱里出来了,到时候我嫁给他,我就没这个烦恼了。” 我顿了一下,忽然找不到任何的话。 “我男朋友三年前被人诬陷贪污,到现在也没查清楚,所以他做了替罪羊。现在我开车,就是要把这个事情说给每一个人听。” 我拉上车窗,天色看起来不是很好,像是要下雨。 我对她说:“那祝你幸福。” 她把车子缓缓向右拐,一边说道:“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