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作者(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是今年的端午节我也在异乡,和在福建工作的女儿共同度过了一个端午佳节,感受了异地的不同风土人情,没有感受出太浓的节日氛围,不像东北那么浓烈。 虽然女儿自己一人在这边,可是进入五月,同事、朋友听说老爸在这边纷纷送来粽子,也让我这个外地人,吃到了多种不同粽子,体会到了不同的粽子风味,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 在我的印象里,在东北五月端阳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气,不仅仅因为此间的阳光最为明丽,草木最为葱郁,也因为节日的气氛最为浓烈、色彩最为缤纷。端午是夏天的节日,它热情奔放。 今年端午节女儿本来应该值班,因为老爸在,特意串了个班,买来了龙虾、鲍鱼等,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美美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好不惬意,只是少了老伴,没办法回去再陪老伴,补上这个节日。 此时,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据说,在屈原之前已经有端午节。可以想见,屈原生前也要过端午节。当时的过法只是"五月五日,蓄兰而沐"。这个节应该是一个"卫生节"。这可能与天气的温度有关。这一天,人们除了沐浴之外,还要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而自从屈原在汨罗江"怀石投江"之后,端午节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包粽子投在江里,划龙舟驱蛟龙,是为了死后的屈原不被蛟龙撕咬他的身体。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午日等。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很多,如楚人崇屈原,吴人尊伍子胥,越人推越王勾践或孝女曹娥,湘西和桂林等地则挂上伏波将军马援......经过历代选择,屈原越来越突出出来,甚至被说成端午节"起源"于营救和纪念屈原。 然而,这个美丽热闹的传统节日,却是因了那位愁苦忧郁的诗人而缘起,而作为节日象征的粽子,则是百姓为护佑投水而殁的诗人所设,至于喝雄黄酒、挂艾叶等节日习俗,又是人们驱邪防病的引申物了。总之,端午节是烈性的,颇带点刺激性...... 中国人民选择屈原,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屈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伟大诗人,他以高洁人格谱写了伟大诗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虽被谤放逐,仍眷念故土不忍离去,忧国忧民休戚与共,这就是爱国情怀。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求索不懈。诗句千载传诵,对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高洁的人格,不受恶浊世风的习染,不随风俯仰,不做不合理"潜规则"的俘虏,坚守节操,宁死不污,身殉理想,坚贞不渝。 解读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开掘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则能让我们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去传承和创新。 屈原精神是端午节的节魂,这凸显出了端午节的重要属性: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端午节又被称为"诗歌节",人们在这一天"诗言志、歌咏言",抒发情感,传承精神。端午节前后,各地、各单位举办"端午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大赛",既合传统又合时宜。 端午节的现代意义,除了爱国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卫生防疫。"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端午节时,天气湿热,细菌繁殖快,疫病易生。古人洒扫庭院铲除虫菌孳生地,用雄黄水、雄黄酒消毒,佩戴防疫健体的香囊荷包......这些很好的民俗,值得继承。在端午节之时,不妨旧俗新用,开展卫生活动,过一个平安和谐健康的节日。 写于五月初五晚上,阳历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