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博士在《百家讲坛》讲《孙子兵法》,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题目横在频幕上,"有用与无用",哈哈哈,终于有人点破了一层纸,用有用和无用这组词来辨证分析经典在今天的价值。 要悟出经典的内涵,没有阅历很难,所以我看不得幼稚的孩子摇头晃脑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更受不了一些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一本正经地解释"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我不明白把孩子们挤兑到经典中有什么意义,更不明白为什么今人爱拿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圣人说事,只要靠上"诸子百家"某一位,只要弄个桌子挂个牌,所谓的"国学班"真的就能开学、讲学,最关键的就是真能在一段时间里让一些人富起来。我更不明白大喊"经典文化使你的孩子有立国之本,学者为你造就人才"的"学者们"为何把经典贬值到"每次课25元,没交学费你出去"这种令人费解的地步,讲孔子为何不学孔子,"有教无类"吗,你到底是宏扬中华美德,还是扛着圣贤的牌子捞钱财。 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古代的圣贤被今人列入"共享资源"名下,大家都拿来用一用吧,只可惜了21世纪的新生代,怀抱着"四书五经"入梦,头枕着"弟子规"修身,仿佛有人在警示:你可别把自己的人生和宇宙连在一起,三千年前的圣贤们肯定比今天的思想家科学家更伟大,孩子呀,切记"一心读好圣贤书。" 真的,经典只能感悟,已经感悟其某点内涵的是中年人,用中年人感悟到的结论教诲甚至去指导孩子的成长,是不太愚顿了,是不太退步了。说句招骂的话,穷孩子雷锋哪里读过"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游牧民族不会写兵书照样战胜中原军事家们的道理,要我说,真正的经典是长者优秀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用不着拿古人做秀,把自己该做好的做好,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引入教材中,把书店的好书放在餐桌上随时和孩子一起读上一段谈谈感受,足矣。 有一天"基金"说:"你为什么不让我帮你发财?"我说"没有闲钱。"书架上的"经典"大声喊:"有我呀,讲我去可以直接换钱,我值钱。"我问:"能让我至富的到底是基金还是经典呢?""经典"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是我,我可以让任何人发财,因为我浑身的零件都是精华,绝对的标准件,不用你费劲,照着注释叨咕就行。""基金"说:"那你叨咕叨咕啥是牛市啥是混合型吧?""呸,圣人何以于铜臭十足者为伍?""那你说,国富民强什么意思?""停,三千年前没这个词。""敏而好学,我为你师吗。""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异类,圣人不与俗者谋。""经典"跳到我的书包里,等着和我一同出发。"基金"喊:你要是拿孩子们的钱买我,我就天天喊"爹"。我把"经典"放在书架上,告诉自己:钱就那么香?小心卡在嗓眼儿上,没准你不光讲不了经典,就连喝口白开水也咽不下去,何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