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踏莎行 重阳 下一主题:鹏虹四海传统文化传播公司
人格的吸引力
[楼主] 作者:兴良书屋  发表时间:2009/10/26 13:05
点击:590次

  "你凭什么厌学?现在多么好的学习条件?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必须好好学习,否则我就批评你,罚你,看你还敢不学习!"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说孩子,细细想来这样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

  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有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也就有了教师和学生两者的互动关系。教师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是以教育、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假如没有教师的传业授道,能有尖端技术的开发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吗?

  可是,要想解决学生的厌学,用强迫的手段是不行的;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只有提高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本身的吸引力。

  然而,现在要使学校对孩子具有吸引力,越来越难了。

  五十年代,因为大多数孩子上不起学。物以稀为贵,上学令人羡慕,所以他高呼:"我要上学!"如今"我要上学"的生活情境已经不存在,面临的情境是"要我上学"。情随事迁,厌学是很自然的。

  六十年代,因为上学比在家舒服。如果不上学,就要干家务、搞副业、哄弟弟妹妹,都没有上学轻松。现在在家,冰箱里有好吃的,电视有好节目,还可以玩游戏机,坐沙发,睡软床,不上学显然比上学要舒服。

  七十年代,因为那时大众传媒很不发达,到学校能听到许多新鲜事,满足好奇心。于是老师的课就成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说,那时的老师不需要太大的本事就可以吸引学生们专注的目光。记得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有这样的镜头,十月革命前,女教师瓦尔瓦拉只对孩子们说:"我要告诉你们风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下雨......"就着实把一群小家伙吸引住了。如今信息爆炸,媒体发达,许多老师常常被学生问住,老师知识优势逐渐消失,这就造成了孩子对学校的厌倦和学习的厌倦。

  八九十年代,课讲得再生动,生动不过说评书,生动不过动画,生动不过电视连续剧,生动不过足球赛,生动不过游戏机里的打斗攻防,生动不过广告里的拼命煽情。对比之下,越显出了教师讲课的枯燥乏味。在争夺孩子的注意力上,教师明显处于的劣势。

  许多老师觉得越教越不会教,越活越累。社会变了,老皇历不能看了。倘若教师不去提高自身素质,不发挥学校教育的真正优势,老办法念经,确实会越来越被动,真的是有光明无前途。

  如此说来,教师不是太惨了吗?怎么提高吸引力?学校的真正优势在哪里?可开发的吸引学生的资源在哪里?教师手里还有吸引学生的王牌吗?有,但不是的权力,高压政策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果这样看教师: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教师真的这样,他不会产生吸引力,这纯粹是社会的悲哀!

  可是,今天事实上的教师是:"三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磨剑十年图破壁,开怀一笑坐春风。桃李报我山河丽,我付桃李一片情。不为浮华遮望眼,愿作春泥化落红。"

  其实这种优势,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抗衡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创造性的学习。

  我们知道传媒虽好,它只是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再糊涂的孩子也知道,那是给人看的。可是老师呢?是活生生的人。然而我们老师凭着热爱生活,充满激情,品德良好,做事公正,业务能力强的人格魅力,善于体察学生的心,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些任何明星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只有同老师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感情上的交流,留给学生的印象,才是终生难忘的。真正有吸引力的,是和你有过心灵沟通的人。

  同样学校另一吸引之处,就是同龄人、小伙伴。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交往的需要是每个人都有的,孩子面对面的交往,共同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是传媒绝对无法提供的。如果我们在学校搞许多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宽松的、自愿的活动,肯定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机屏幕拉过来,这是学校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

  我们明白学校首先是一个准社会,孩子们在这里要学的不光是知识,他们要在这里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作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学校看成单纯传授知识的地方,势必把孩子看成装知识的容器,造成目中无人,这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学校首先应该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要知道情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光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同学是完全不够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得让学生喜欢学习本身,这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如何让学生喜欢并快乐学习呢?必须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学习中真正的快乐。那就是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

  我们知道老师讲一篇文章的妙处,使我大受启发,是一种快乐;老师没讲过的文章,我自己悟出了其中妙处,是更大的快乐;我动笔写了一篇文章,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而且引起了同学的共鸣,是最大的快乐。因此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造,他才是真正带孩子走进了高层次的学习乐趣中。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是绝没有"厌学"之可能的。所以创造性的学习是厌学的最佳解毒剂。只要学生自己去创造,其心灵的震撼和科学发明时差不多:这是一种自我实现。学生能体验到这样的快乐,学校才会真正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这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吗?不是。问题是教师本人的创造精神如何,您自己是否体验过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自我实现的乐趣。如果体验过,您的快乐就会感染学生,您就不难把学生带进这种境界;如果您自己是照本宣科的教师,那您就只会说浅层次的话和外行话,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是没办法感染学生的。

  我们现在靠什么吸引学生?说到底,还是要靠人的魅力,靠高素质的教师,创造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好学校,就是有这样好老师的学校,其他都是次要的。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95272.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踏莎行 重阳 下一主题:鹏虹四海传统文化传播公司
 [2楼]  作者:s石三公子  发表时间: 2009/10/26 16:09 

育乃国之根本!

很难单独谈教育,或者谈育人。逼孩子,那也是父母之无奈,不读书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可能会有人说:成材的路不止一条。但对一般人来说,谈何容易啊!多读点书有好处,起码“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孩子大了他就知道了,小的时候他们虽然理解,但很难做到,总归,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硬性抹杀。

孩子是未来,当然也是国只根本,更是我们做家长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管理者,他们应该充分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最起码,就算你的孩子有了很优越的学习环境,有了很高深的学识,你也要让他有个好的“四邻”嘛,如果他周围的孩子都不学无术,再显得你孩子优秀,那也是没用的。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正为了孩子,为了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做了多少实质性的事情呢?我们有没有敷衍了事,甚至假公济私呢?

 [3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9/10/26 18:46 

学校首先是一个准社会,孩子们在这里要学的不光是知识,他们要在这里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作人,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造,他才是真正带孩子走进了高层次的学习乐趣中
说到底,还是要靠人的魅力,靠高素质的教师,创造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好学校,就是有这样好老师的学校。
好老师确实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激发其自觉学习的热情,为人为学的品质也会传染给学生,孩子将终身收益:)
兴良兄分析得好,我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密切配合起来,同时也希望品学兼优的老师越来越多,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后代和国家才有希望!
问候兴良兄。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030628681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