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一句话来:一口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这是一句俗话,很多老人都知道,他们经常用这句话去劝导那些心胸狭窄,想寻短见的人。 虽然只是一句民间俗话,却多少透着些佛门禅机。仔细想想不禁有些悲哀,人这一生不仅短暂,而且充满了变数。就像古人们说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常,何不秉烛游? 古人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他们白日放歌纵酒,晚上秉烛夜游。只要一息尚存,便要充分享受生命与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是浪漫的,是洒脱的。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整天只想着升职,满脑子全是股票的现代人,明显地缺少了一份放浪于形骸之外的豪气。 说到气,人人都有。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喜欢用气字来形容和评判别人。比如这个人抠门,我们会说他小气,这个人长得好看,我们会说他秀气,这个人行为不端,我们会说他流气,这个人兴侠仗义,我们会说他义气。另外还有福气,傻气,灵气,贫气,总之,人们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气来形容。 每个人对气有着不同的解释,有人从宗教层面去阐述,有人从养生方面去解读,中国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武之人以丹田之内的一股真气,驾驭外在的铜筋铁骨。传统中医则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条理病人的气血,为患者治病。 在做人方面,我最欣赏孟子的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用深入揣摩,单从表面的字义上讲,就能体现出孟子为人的方正和胸怀的博大。 无论是习武强身,还是治病救人,又或是孟子所说的修身处世,大家无不把气放在首位,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对这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先天之气是何等的重视。 以上所说的气不是太过宏大,就是特别高深,普通人很难达到。但正如我前边所说的,通过日常的积累和生活的磨难,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人面部不同的气质,基本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善恶。 有句话叫相由心生,人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而气质的形成又是由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俗话说:栽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良好的家庭,高等的教育,和谐的环境,这种条件造就出来的孩子,他们的脸上一定会洋溢着一股祥和之气,反之则不言而喻了。 当然,要想培养良好的气质,除了家庭的传承,环境的熏陶之外,自身后天的修炼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认为,传统的儒家学说,正是我们修炼自我的金钥匙。开阔无私的心胸可以让你忘记自我,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让你充满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让你赢的朋友,吾日三省乎吾身可以让你不断进步。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些,那我敢说,你的心中一定有一股浩然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