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做小事的魅力,也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的真正内涵所在。 如果用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的快速发展来形容,那用"火箭般蹿升"来形容公务员报考热一点也不为过。大学生"考碗族"一年热过一年,今年报考比例是1687:1。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大学生非要考公务员呢?除了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公务员本身极具诱惑力外,社会资源极度倾斜也是大学生考公务员族迅速膨胀的关键原因。 例如,偶然的一天,某政法单位员工用自家车送单位主要领导回家,那位领导突然对他说了一番话:"小D,你现在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现在何必急着买个车呢?为什么不拿着这钱去活动活动,先求个大的前程,有了前程,什么都会有的,还担心以后没车吗?"后来,朋友告诉我,这番话让他很受触动。 领导的话道出了为什么这么多的人偏偏要挤公务员这条船的原因。因为中国人没有心灵恐惧意识和道德约束底线,法律是唯一的防洪堤。可是,偏偏我们又是个权大于法的社会,于是,没有宗教,没有道德,没有监督,没有法律约束的中国权力阶层,就成了没有任何阻挡的黄河长江,一旦挤进,不仅是祸国弄钱,还把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大肆糟蹋。谁都知道这些自称是人民公仆的东西,花钱买官,买官搂钱早已成为人民的公害,他们除了钱欲和更大的权力,更丢尽了中国人祖宗的脸。 例如:每一次重大问题发生后,我们听到都是"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亡羊补牢"等等。可实际情况却是,一些人总觉得"别人出事属于倒霉"、"与己无关高高挂起"。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陕西"周老虎"千名处级干部整风会上,一些人呼呼大睡。一次次打击官煤勾结声势颇大,但矿难事故还是屡屡发生,权力之手总是若隐若现。权力者对前车之鉴并不忌惮,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常规监管体系与司法执行存在重大隐患,对一些问题是以"不出事"、"不曝光"为默许前提。这同样告诉我们,高层领导的"针对性"震怒,未必能镇住一些基层领导"泛化"的侥幸心理。除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之外,我们的权力约束架构显然还需要更多的"探雷器"。反腐败、反渎职、反越权更始终是确保执政能力建设、巩固社会公信力的底线前提。 另外酒吧、歌厅、舞厅、桑拿等娱乐场所频频出事,因为这种地方往往比其它公共场所"乱"、容易"藏污纳垢",也是尽人皆知。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有执照没安全"、"没执照照样干"的娱乐场所存在?一个字--钱,权钱交易!因为公务员掌握着组织资源,比如,审批权、配额权等。 无论现在的官,还是过去的官,出身如何,本性如何,他们的胃口之贪婪,手段之无耻,行为之下流,道德之沦丧。他们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样的,贪污虽然有着程度的不同,却有本质的相同。 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在"华南虎照"这出戏剧里,从网络民意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相信周正龙"不是一个人在裸泳",而是"一群人在裸泳"。虽然其他人也在裸泳,但这些裸泳者裸得似乎并不彻底---他们都蒙着面! 如果本来是一群人的裸泳,最终却变成了一个人在裸泳,那么周正龙不过是从"裸泳俱乐部"里最风光的,变成了最倒霉的。以至于别人可以在关键时逃之夭夭,躲进幕后,他却光着身子逃到了镁光灯下。无怨无悔地撒谎,总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所以,"丢狐保虎"、"舍二奶护贪官"于情于理都是不可以接受的,这种罪责的赤裸转嫁不是"脑残"都能看透。因此法律上"特定关系人"成为替死鬼,不得不让人"深表遗憾"。我们不怀疑法律制定者的专业水平,但有些问题确实连普通人都看不过去,这恐怕不能仅仅归于"隔行如隔山"吧。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掌握着组织资源的公务人员,可以在政策的变动中率先获得好处。从大的方面说,在房产地产改革、国有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最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好多是公务员出身;从小的方面看,相比其他行业、职业,公共部门和公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最完善、工资持续增长最有保障,等等。 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政策主导型社会,公共部门制定的政策对社会资源的变动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政策的制定和变动中,掌握着组织资源的公务员,相比其他职业,"近水楼台"就成为最先的受益者。公务人员因为掌握着审批权和配额权而对社会资源产生"吸引力"。在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权力诱惑就会让社会资源向公务人员靠拢,以非法形式摄取社会资源。如果社会资源主要靠市场配置而不是行政权力配置,那么,社会资源就不会对公务人员有趋近冲动,否则,社会资源"偏爱"公务员就不可避免。同时,社会也不会出现苦干实干,做给天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任劳任怨,永难如愿;会捧会献,杰出贡献;尽职尽责,必遭指责;推托栽赃,邀功领赏!更不会出现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的局面。 总之,能把小事做好的人,虽说最终不一定能做成大事;但做不好小事的人,肯定也做不了大事,这是不变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