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的第0本书叫学生讲义! 于丹的第一本书叫《论语》心得! 于丹的第二本书叫《庄子》心得! 于丹的第三本书叫《杨神经》心得! 于丹是个爱读书的人,符合中国人的特征。 中国人的特征是爱学习,学而优则仕嘛!读书破万卷,能当大太监!大家熟知的口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西方人的特征是爱创造,西方人的口号是:学习,创造,再创造! 早期的中国人是喜欢创造的,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据说四大发明是创造出来,不是向西方学习来的。神农氏尝百草和发展农业,也是在学习的基础上亲自创造出来一些自己的东西,才得到了后人供奉的。祖冲之在割圆术的基础上,得到了自己的祖率。如果他要出版书的话,书名不叫《刘徽割圆术》心得,叫《祖率》。张衡的地动仪不是学习来的,是创造出来的。但是,他没有出版书,没有留下图纸,所以,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他的后代们,还是没有学习好,仿造出来的地动仪不管用!如果当年地动仪不管用的话,当时的中国人决不会把这个功劳弄到他头上的,你还以为中国人多好呢!中国人的特点:只要是别人弄个新生事物,首先就是反对,接着是挑刺,除非当场兑现,否则人们是不认账的。 孔子从小是学习的,长大后不学习了,开始了创造。他创造出来许多新理念,新思想,当然也有一些倒退的口号,比如克己复礼。如果他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一样,那他就当不成圣人了。 庄子也是先学习,后创造。创造出自己的思想,后人于丹才有了心得! 我们的社会是依靠前人的创造进步的,不是学习前人的过程中进步的。 西方人后来之所以科技进步,不是学习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 中国人的创造能力很强,但是,中国人的创造成果往往在窝里斗中消失了。我想,胡万林的芒硝治疗方法可能在后代人中完善,水变油的技术将来在外国研制成功。 中国有很多专利技术,发明人推广异常艰难,我亲眼看到一些专利技术持有者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了。只有少量的专利技术通过研制也无法实现的,但是,大量的专利技术通过别人的帮助是可以研制出先进产品投入市场的。由于中国人的脾气(窝里斗和推诿),很多专利技术持有者都气疯了。 引进外国的技术,不是为了拿回扣,是一些人觉得保险。这样一来,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怎么表示出来呢? 全国大学教师至少几百万人,这些人随便拉出来个人,都可以编书。教授级别的教师也有几十万人,这些人都出版有著作。这些著作都是摘抄编写的,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即使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的心得,也发表成论文了。 这些人编写的书,即使出现在书店中,有人买吗?很少!这些人还想签字售书吗?没有这个待遇!他们熟悉的面孔是在他们学校或者他们的专业,大不了利用职权分派给他们的弟子购买就结束了。 如果他们随便挑个人出来,站在中央电视台上讲演几次,只要弄个脸熟,就是名人了,水平见长了,能力见高了,全中国人都购买他们的书了! 中国人哟中国人,你们什么时候才成熟呢?跟风么? 孔孟思想在我们中国人身体中早已溶化到血液中了,一两千年来,一代一代相传,每个中国人的细胞中,都有孔孟思想遗传的DNA了,我们还用得着学《论语》吗?不用!三岁儿童的行为都在孔孟思想的准则里呢!那为什么于丹的《论语心得》还那么畅销呢?跟风! 有些人说于丹讲解的论语是心灵鸡汤,我呸!中国人从来就不缺孔孟的营养!那个资本主义来中国才二十多年了,它腐蚀中国人的灵魂是很肤浅的。只要环境稍微有些变化,那个金钱第一的思想很快离开了中国人的思想空间的。 儒教统治中国人的时间太长了,中庸思想顽固地扎根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中国人的保守思想异常严重,中国人的奴役思想离奇顽固,阻碍着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思想进步。 学习,读书,读书,学习。这是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的理念,也是所有教师的育人准则。破万卷书不如动动手!不当书呆子,就要动脑子,动眼睛,动手脚,才有一个灵活的人。中国的家长要求孩子上大学,不是要求干大事。本事是干中学的,技术是锻炼出来的,光学不练,屁本事没有,只能当个书呆子! 懂得知识不是懂得道理,知识多的人不是本领强的人!一些人当个知识分子感觉良好,大不了你们知道秦始皇是哪里人,什么时候诞生,干了哪些事情,这些是知识,不是道理,更不是本领。羡慕这些知识分子,不如羡慕那些修理摩托车和汽车的人,不如羡慕那些会干活的人。羡慕那些发明家,时间长了还能产生个灵感呢!羡慕那些技艺特长的人,你说不定练成个梅兰芳来呢! 在百家讲坛上出名的人中,我最羡慕吴汝俊,能拉会唱,真才实学。其次是马未都,把书上的东西,变成了自己识别古玩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鉴赏古玩的能力,提高了个人价值。当然,阎崇年的演讲表达能力也让我五体投地。于丹的口头词语,令我十分羡慕。易中天的诙谐和机敏,也获得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成果,他们的书,我只能当成个纪念品来保存,我并不看好书中的内容。 根据中国人的习惯,特殊贡献的人的言行要有记录,这些记录将来就是书中的内容,将来提供给读书人来阅读。那么,除了杨神经自己编写的《万物本原探索》之外,将来可能还要编写《生命原理和疾病原理》,这些书没有抄写别人半个字,都是自己大脑中的东西。加上我在网络中的大量文章,一定会形成一个杨神经理论或者杨神经思想,将来也将打印成册,或者是教科书,或者是课外读物,于丹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能不读吗?读了之后就要写心得,照此推理,于丹下一本书一定是《杨神经》心得!偶的口口号:46881784 。 ※※※※※※ 《万物本原探索》是本人作品,是重新解释自然现象的新理论专著。30元/本,愿意购买作为纪念品者,邮局汇款到:江苏连云港质量技术监督局 杨传生 编码:222004 QQ:46881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