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歌曲都有人说动人,因为艺术品都有着各自的内涵,对审美对象的感动与共鸣,有着一个程度问题,或者是角度问题,这些跟听众的审美层次、性格、经历有关,所以无论质量高低,都有自己的受众。这是艺术品的共性。 但真正好的艺术品,绝不只能感动一小部分人,特别是纯粹以个人好恶和直觉来判断优劣而不是从专业角度来分析。这样的艺术品,注定只能是瞎猫碰死耗子般偶尔遇上个把"伯乐"而不能获得更多人的青睐。 从常规理解,体育歌曲应该具有一定的力度,能活跃气氛,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在世界性大赛中,这样的优秀歌曲数不胜数,如90年世界杯主题歌《意大利之夏》,98年世界杯主题歌《生命之杯》;如84年奥运会主题歌《Olympic Fanfare and Theme》,如88年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这些都是充分展示了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精神的经典之作,无论词曲与演唱,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成为引领流行乐坛的时尚先锋。 作为世界性的大型运动会,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激起大众的热情,达到万众一声的效果,是它的目的所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一是欧洲古典+现代摇滚的配置,一是极端另类的朋克音乐,都是无法模仿与传唱的,然而《巴塞罗那》的深厚古典音乐底蕴和恢宏的气势,以及《海洋》对奥林匹斯山众神天籁般的无限接近,都从另一条道路上逼近历史上的经典,展示的是别种风格和味道的美。 但中国体育盛会的主题歌,总是不能让更多人膺服,如果说近20年前的《亚洲雄风》透露出的是一种土气和狭隘的自尊与自信,那么《我和你》对体育运动的精神气质进行淡化甚至是湮灭,则体现出中国人非此即彼和矫枉过正的一贯习性。从"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艺术接受心理来看待问题,也没什么可说的,顶多是个人思考方向不同而已,然而这首《我和你》走的既是艺术歌曲路线,就应该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比如同样是旋律简单的歌曲,《弯弯的月亮》就满蓄着一种文化气息,乡土的、传统的、现代的,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相互碰撞,产生出一种悠远、绵长、深邃的忧伤和思辨,在"润物细无声"中静静地撩拨起人们心底最脆弱的那根弦,荡气回肠,久久不绝。 相比《弯弯的月亮》清浅中的忧思,简单中的深刻,《我和你》的旋律和主题,是一种彻底的浅白,反映出的内容,一点没有超出它口号似的、简短而浅显的几句歌词,完全扯不上赞同者所认为的尺幅千里。这样的歌词,也许大多数词作家写不出来,但小孩子绝对能写得出,它具有"童眼"看世界的单纯和美好,但也仅此而已。歌词简单和浅白,也相应地造成了旋律的简单,而且是过于简单,几句并不出彩也无新意的乐句,根本无力填补歌词的不足,能让人看到的,只是作者创造力的欠缺,而不能使整个音乐变得丰满和丰富起来。 在流行音乐空前繁荣的当代,职业音乐人数以万计,再加上民间不计其数的音乐爱好者,从这么广阔的范围内征集一首歌曲,应该说是规模空前,6万多首应征歌曲的统计数字,也说明了这一点。不是说数量就一定能带来质量,但至少具有非常大的选择余地。从我们所听到的应征歌曲来看,虽然没有真正的经典,但也有出现了一些流传度较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小柯的《北京欢迎你》、谭盾的《拥抱爱的梦想》和意大利人莫罗德尔的《永远是朋友》。作为呼声最高的《北京欢迎你》,我并不以为它是最恰当的主题歌侯选曲目,但它完全有理由成为一首备受瞩目的奥运广告歌曲,外国友人创作的《永远是朋友》,延续了他自己体育歌曲一贯的风格,大气、高亢,然而相对刚出炉时的《手拉手》、《意大利之夏》和《生命之杯》,它欠缺一些新鲜的元素和兴奋点,没有"GO、GO 、GO"这样上口、易记,且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听众耳朵,点燃听众激情的音型。然而无论如何,这些歌至少都具有较为丰厚的意蕴和完整的体式,体现了作者的灵感和冲动,这些,都是《我和你》所不具备的。 一首一出来就挨上雨点般板砖的歌曲,怎么会成为如此重大赛事的主题歌,普通人是无从知道内幕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正视:即大凡以官方名义征集的作品,别的什么都可以马虎,独有一点千万不能忽略,那就是政治性,这个词汇在现在换成了不那么硬的主旋律。主旋律代表和反映的,是一个政体的最高指示和精神,任何以国家名义介入的活动和形式,不得有半点偏差。联系到如今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外交政策,就不难理解为什么6万多件作品独独选中了《我和你》。其他作品不是爱国,也不是不"国际",但它们更应该出现在上个世纪,那才是一个"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离开了适合生长开花的土壤,再优秀的作品也只能明珠暗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