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这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也是某些人不明所以肆意如是说。但这个美丽的错误却被我们默然接受了。 或许我对史料记忆得不很深刻,拿无知当理说。 我记得,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应该为每年的阴历三月初三,而不是我们现在说的七月初七。这个问题早在我上学时就看见过,只是那时还没有人说什么情人节这一浪漫词汇,也并不知外国有情人节。而在以前那个思想感情都遭到禁锢的年代,人们也没有如此浪漫。可是,作为人类本性的情,却一直没有终止过。 那么,为什么没有把三月三默认为情人节呢?这里一方面有我前面提到的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三月三这个节并不是覆盖全国的,某些地方过这个节,某些地方却不过这个节。少数地区不象我们广大的汉族聚居地这么讲求所谓的“礼数”,他们可以在传统的羞涩观念下衍生出一些释放感情的东西,于是就有了“三月三会情郎”这一传统。我们且不提史料,有一首歌这么唱: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这里的三月三,词作者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绝不是根据某二人的爱情故事描绘出来的,而是,它本身是青年男女在平时遭到禁锢之下,在每年的这一天,女孩子们梳妆打扮,去特定的地点挑选和会见情郎的一个盛会。这里面是写青年女子在三月三日会情郎归来后,一夜欢愉,展转难眠。 那么,七夕是怎么回事呢?七夕其实叫做“乞巧节”。按照传统,在这一天里,未出嫁的女孩子们要穿着鲜艳的衣服,以红色为主,在夜晚月上时,坐在葡萄架下面,去乞求仙女赐给她们灵巧的心智和双手。有了灵巧的双手,她们就不会在嫁到婆家时被人看不起。其实这本身也关联着男女婚嫁问题。那么,到后来出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据说这一天的女孩子们可以在葡萄架下面听到牛郎织女二人鹊桥相会时说的悄悄话,男孩子却不能。其实这也是说,比如我们现在还有偷听洞房的习俗,探听隐私是我们的天性。而在感情遭禁锢的中国,人们渴望爱的心态更加强烈,出现这种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理说,乞巧节出现在牛郎织女这一传说之前,所以它不可能是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说,先有乞巧节,后有牛女传说。以前听着母亲指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讲这个故事,就对无尽苍穹充满了好奇。而在好奇之余,就找来一些关于星宿的古书来看,也找来相关的故事传说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才明白,科学和人类本身的愿望是两码事,人们寄托美好时是不讲究科学的。人们有理由去把一种美好的渴望寄托在一些虚幻当中。那么,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正符合了人们对爱情那种美好的向往,七夕鹊桥相会这一传说,人们宁可把它当作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印证,就连那位母仪天下,甚至近乎冷酷无情的西王母都被人性化了,传说里她被写成“终为牛郎织女的忠贞感情所动,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银河相见”。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同时,自己也把自己弄得无所适从。今天过公历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明天又过阴历七月初七中国改制情人节,而少数地区还过三月初三传统情人节,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民族的东西在我们后辈当中,其概念真这么淡薄吗? 其实,不管是什么事物,只要它是美好的,就可以被无尽延伸,不管是在对科学懵懂的远古,还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所以说,至于哪一天是情人节并不重要,关键是那种触发人类本性的美好东西能有个着落,使我们有所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