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参加那个城市著名的育慧中学的理科班复试,家长们的重视程度在一个个镜头面前淋漓展现:可以违心答应孩子买新手机,只要好好考试;花去微薄收入中的不小一笔上山求符;违法越权拦截来往车辆中断交通,以给孩子一个可以安静的考试环境;为了不影响自己孩子的考试情绪面对车祸造成的别人的生命危险置之不顾;在孩子刚刚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为了进那所学校申请救护车护送孩子去考场;怕影响自己孩子考试的情绪阻拦出了车祸的孩子带伤进考场……等等,高分、名校成了每个家长眼里对孩子未来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
连同样是中学学生的家长一员的我面对这些镜头的叠加,也有些摇头叹息了。 作为家长,我也觉得这些考试很是重要,但相比决定孩子将来是否能踏入重点大学的一考,面前别人危及生命的急需求助呢? 尽管剧情反映较少,我也没有看到有关情节,但我知道了我所欣赏的主人公张一白与妻子的感情生活中那细微不和谐的原因了——面对同样是考生的孩子的生命危险,她不会停下车影响自己孩子的考试出手相助,这就是她与满部作品中整个形象写着“责任”二字的张一白的不同,或者说差距。她也是个文雅美丽富有风度的女人,诸多事情面前门面、自身素质不错,但她具有可信的常人的自私。 开车载了教委主任的黄先生,不禁不停车,还事后在救了车祸孩子的外国人沃伦的指责面前毫无愧疚理直气壮地辩解。 外国人沃伦那一个个的“我想问一个问题”,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故事中相关人员的脸上,也打在屏幕前观看着这故事的每个人心上。 赴考考生的车祸面前,是将要被考生参考的名校育慧中学授予名誉校长的外国人英凯代表沃伦先生毫不犹豫出手所救。这个所谓的较真的外国人,面对被称为小事的车祸面前人们的袖手表达出来的愤怒,他的无法容忍的呐喊,他的因为这件小事想放弃合作的打算,将那些不顾他人生命安危求助的人对比得如此无力、暗淡。
曾经前听一位网友向我讲起他的朋友在国外遇到的事情,都是突临状况前那个国家的路人自然的出手相助,说有次深夜车子坏在了路上,经过的外国人不仅停下问候、帮助修车,还在帮助了别人后“女士优先”让路让接受帮助的人先走。
《名校》剧情中,并没有就外国人和国人的国民素质、社会公德感等表一番,但事实面前,我们读到了曾经传说的外国人的素质,沃伦那一声声的响亮的质问,传达着他的冲动,他的激动,更传达着与分数第一、前途第一的观念不同的人本思想、人性化一面、公民的一定自觉素质。正因为那些素质已经称为一种习惯性的自然,沃伦的质问和激动便传达得如此真切可信。 “一个生命等待救助,但却一次次被冷漠地拒绝,然后人都像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这我就绝对不能容忍!”——沃伦不仅激动质疑,还提醒那些见死不救者反省自己的责任。不用沃伦去展示他的境界了,难道我们还没有读出沃伦的素质抑或说境界? 智力因素重要,高分重要,前途重要,人呢?育人呢? 这样的沃伦,无论如何都令人喝彩的。
《名校》在故事的开始就用这样重磅事件直击人们的要害,将每个人的真实面目和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托出,这部作品,势必以一石之击激起在家庭社会学校以及教书育人诸因素合力导致的当今教育现状的层层涟漪,以期痛定思痛图变。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