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我想了一个可以偷懒的好办法 :) 下一主题:红颜劫难(连载)
新千年中国作家备忘录001:前言
[楼主] 作者:济南笑笑生  发表时间:2008/07/18 01:41
点击:403次

 

代序:小说该论什么卖

 

      美国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在2005年有过一个举动,是推出两项有关网上阅读图书内容的服务,其中一项是书迷可以论页买书。这项服务名为"Amazon Pages",让用户可以购买一本书的部分章节,价格是每页几美分,至于书页是否允许打印,出版商另有规定。

 

      论页买书,咱们中国早已有之。古籍收藏,一般是将1795年之前的视为善本,如古籍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等称法。在拍卖会上,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元代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在网上乱逛,看到有网友提供消息说,宋绍熙二年版元黄麻纸印《新编方舆胜揽》等数种书,在北京潘家园不是论本论页卖,而是论字卖!看吧,还是咱们的老祖先们牛气。

 

      不过且慢骄傲,值钱的毕竟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家当,再说今天这些物什的价格高昂未必不与"破四旧"那会儿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大有关联,物以稀为贵,何况是已经断了根儿的几百上千年的文物乎?眼下的情形就大不相同,21世纪伊始,江苏苏州冒出一个"傻大姐图书菜场",以"图书论斤卖"名噪一时,不过稍微有一点智商的就会知道,傻大姐才不傻呢,把个书店取名"傻大姐"只能说他/她聪明得超了常,想出图书论斤卖的点子并付诸实施更不是老王这样低于平均智商的人能轻易做到的。不管怎么样,在中国这样有着重文传统的国家,把一摞新书上磅秤论斤约,绝对是独辟蹊径。这条蹊径开辟之后,在全国各地可谓遍地开花,在我生活工作的这个不大的城市济南,2003年开张过一家宝鼎书店,按斤卖书,每斤10块钱,比猪肉贵一半。据相识的店员说,这个价约合到图书定价的4-5折。不过这个店后来无疾而终,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老板另觅了更能来钱的生意。而在文化底蕴比济南深厚的古城西安,论斤卖的生意直到2006年才打响,从网上看到的消息是,该店纳入按斤卖的图书有近200种,最高价为每斤8.8元,最低价则为7.8元。老板的说法是:"图书论斤卖"的初衷是让人知道"知识是有分量的"。这样的说辞有几分幽默的噱头在里面,因为见识过那种场面的明眼人就能看出来:能把精壮汉子压趴下的几十上百斤重量的图书,作为其等价交换物的人民币连10克的重量也到不了,估计换成日元或许重一点,要是换成美元、欧元就大概很轻很轻。

 

      不少热爱文化的天真人士们惊呼:文化贬值了!其实图书论斤卖跟文化贬值根本是两码事儿,只能说这些图书自身的文化含量太少,你把它磨成末、榨成汁也寻不出一点一滴的文化气息。据我观察,在这些论斤卖的书中,除了极少量农业、工业范畴的过时技术读物,90%以上的是文学书,80%左右的是小说。想想也是,在咱们中国,挤文学这座独木桥的男男女女实在太多太多。

 

      我不知道写了书论斤卖的作者脸皮厚不厚,总觉得这一代写书的人不争气。做什么不好,干吗就写文章出书呢?就算立了志写东西出书,但凡不想给自家祖宗丢人,也该把手艺练好点儿再出山呀!

 

      从根本上说,这些书论斤卖都嫌糟蹋咱们老百姓的钱。这并算不上不照顾作家们的脸面,关键是论斤卖都太抬举他们了。小时候在农村看大人种地,每年都把圈里的大粪和积的绿肥起出来上到地里,那玩艺对田地和庄稼的肥效据说比进口的洋化肥还要高。一个不读书不写字的人,吃了五谷杂粮,经消化道而化成大粪,最后还能肥壮地里的庄稼,而一个写字出书的人,把粮肉消化了之后,却只奉献出这些搁书店里都嫌占地方的东西最后论斤来卖,岂不是连大粪都不如?所以我说,这样的文学作品论斤卖太抬举作者,论吨卖还差不多。老家那里的"大粪干儿"专卖户街坊就是按吨出货的,不过文学书论吨卖的话,价钱还得比照鄙街坊的卖价再落一块儿才合适。

 

      回头再说制造这些文学书的姐儿哥儿们,每年使了吃奶的劲儿出这些书,得让咱们的林场多砍伐多少棵树哪?(写到这里,我的朋友王桃花深夜来访,看了上文,内心奇痒难耐,抢过键盘和鼠标和老王尊臀下的马扎,接着敲下去--)写了书又卖不出去,就等于间接犯了破坏祖国绿化罪,要我说,真该通统拉出去......拉出去怎么样还真为难:崩了吧,怕量刑过重;喂狗吧,当下的狗大半娇气,合不合狗大爷的口味都难说;干脆拉到边疆种树去吧,前不久云南那一疙瘩不是又着起了森林大火,烧光了诸多山头?第一批作家就发配那里去种树正当其时,至于第二批怎么发配,再议。

 

      (看该桃花越写越不成样子,老王果断出手,夺回话语权,并由衷感喟:敢情话语权的维护竟是需要武力打底的呵。)

 

      《新千年中国作家备忘录》里被老王做了CT检查的作家,就目前而言,称得上中国由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有影响有地位的文学家,作品不同程度地畅销和被盗版,当然被盗版本身更佐证了作品的畅销程度。唯一的例外是王小波,十年前4月份的一个凌晨,在写作中一头栽倒,差一点就撞到了世纪的门槛了,之所以写进来,是因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个案:做了一生体制外的写家,生前享尽无边的寂寞,身后备享哀荣,这哀与荣全部来自民间,就算有体制内的作家(如王蒙、刘心武)跳出来撰文评价,也是以个人身份说些或迂阔或貌似爱才惜才话语后,闪身走人。

 

      中国的著名作家和疑似著名的作家很多很多,书里点到名的这些位,配得上"真正作家"的名号,在后人所作的20、21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理性的口径,感性的表述是:提到的这些位,是入得老王法眼的中国当代作家。不是官方修年鉴,故不需作谦虚状地检讨挂一漏万什么的。

 

      给中国文学疗伤的几篇,10个人的10本书,不必多做交待。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2841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我想了一个可以偷懒的好办法 :) 下一主题:红颜劫难(连载)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7/18 01:56 

嚯,又一系列!确实能产 :)

我忘不了当初笑笑的色眼读论语呢,实在妙思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7/18 12:07 

老王不知是否也是小波的

走狗? 呵呵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4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8/07/18 17:28 

看来小说家们还需努力
还是长盛不衰的少啊:)
不是官方修年鉴,故不需作谦虚状地检讨挂一漏万什么的。
笑笑心态好。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楼主]  [5楼]  作者:济南笑笑生  发表时间: 2008/07/19 05:05 

对【3楼】说:俺是最早发现王小波的人哩.......

 

不客气地说,笑笑是最早发现王小波此人及作品的人。

 

1989年,那时节中国除了王小波的亲朋好友,怕是没人知道有这一号人物。我是在被派农村扶贫时在省出版总社送给那个乡政府的一大堆书中,随手捡起一本薄薄的《唐人秘传故事》,觉得不会有什么意思,无非是唐传奇改成白话吧,就放下了。放下又捡起来,随手一翻,不是那类常见的唐传奇,就和另一些自己找出的书带回宿舍,绝没料到翻到第一页,只看了前两段,就知道这绝对是一本当时中国最有趣最特别的小说。

 

那本书,只147页。用的是山东文艺出版社的书号。里面错别字极多,感觉当盗版书。

 

从那时起,就开始认真注意王小波这个名字,并让常到北京上海等地出差的朋友替我注意如果有“王小波”的作品,除非是天文地理那样自然科学的之外,一概替我买来。后来也不知道王小波在《三联生活周刊》等刊物上开有专栏。下一回再看到王小波的文章,已是1994年了,在《博览群书》看到他一篇谈国学(或社会学)的文章;1995年在《文学自由谈》上看到一篇《奸近杀》。仅此而已,但寻觅王小波的兴趣和惯性未曾少减。

 

然后便是1997年了,骤然在晚报上看到王小波于4月10日(也有的报纸说11日)因写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在京郊自己的住处去世。一时间,泪水潸然。

 

三四个月后,在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在一家天平书店(我在《老周的书店》一文中提到过这个书店),一眼看到刚上架的“时代三部曲”,买下来,回家,一家三口兴奋地看啊看,我兴奋地流泪,大谈得书的激动。

 

再过几个月,全国已铺天盖地地有多人大谈王小波了,我看着都没怎么谈到点子上,但我自己也写不出来,只在两年后写过一篇短短的《一个有起的人死了》。到2007年王小波十年祭时,《济南时报》约写文章,等到发表出来,发现有趣的部分已被删改得没有趣了。(一会儿找到贴出来吧。)

 

还是在1997年,曾拿着自己的那本《唐人秘传故事》跟山东文艺出版社的朋友建议:这是王小波的第一本书,是你们社出版的,现在正可以把这本书重新装帧设计出版,正文虽只147页,但完成可以设计成精装本推出来。里面可以加上书签之类,套封上印上王小波纪念之类的宣传语。但没有结果。

 

2003年,王小波已经“很成气候”了六年之后,《南方周末》记者好像打电话采访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王小波第一部作品的情况,但出版社没有一人见到过这本书,记者遂电话打到我办公室。山东文艺出版社的人说,这本书的出版大概是烟台出版分社出版的。上世纪80年代,山东省出版总社在各地区设有出版分社,他们要出版的书,根据书稿的内容不同,向总社下属各出版社索用书号,《唐人秘传故事》就是这样印出来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何以书上印着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而出版社却没有一个人见过这本书的影子。

 

对董桥的发现与此类似。1994到北京出差,在三联书店无意中买到一本薄薄的《这一代的事》,回来火车上随手翻起来,一时惊异于作者文字的不同他人,从此喜欢上董桥。到后来铺天盖地到处有人大谈董桥,我已经无话可说。

 

在发现王小波之前,最早喜欢王蒙,后来喜欢王朔。在读到王小波大量作品前,是喜欢李敖、董桥、李碧华、西西(香港作家),1997年之后,便很少再看这些人的作品,王小波已被放到了读书的第一位。第一版的“时代三部分”和随后出版的《地久天长》、《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都各各买了两套,看一套,存一套。其他杂文、书信单行本也买过几本。

 

报告如上。

 [6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7/19 08:14 

对【5楼】说:

哦唷,笑笑可算是发现王小波的第一人了

真没虚活,服!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7楼]  作者:s石三公子  发表时间: 2008/07/19 10:38 

文化不会贬值.
贬值的只是人的头脑.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85460090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