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寻梦的人 。
从鸦片战争到国内连绵不断的战事,农民的悲惨生活雪上加霜。内扰外患不断加剧,加上天灾人祸,农民度日艰难,为求生路,众多的广东沿海农民被迫离乡背井,踏上了海外淘金之路,开始了他们的寻梦之旅。
他们,被称为"猪仔华工"(即"契约华工")。他们,是本地移民史上最为悲惨和辛酸的一页。他们被拐骗被贩卖,失去人身自由,生活景况极其恶劣。这类华工主要被运往南美洲、中美洲、东南亚等地。
他们,也可能是"赊单华工"。 人身自由度远大于"猪仔华工"。他们从家乡到香港一些特为移民开设的客栈等候船期,抵达目的地后,一般由社团、堂、所等家族组织接待和安置。这类华工主要前往美国、加拿大等地。在开平的移民史上,这类华工占大部分。
这些"猪仔华工""赊单华工",听着满世界的广告宣传:"美国人都很富有,他们希望并且欢迎中国人到那儿去。那里工资高,房子又宽敞。至于吃和穿,更是任你挑任你选的。你可以随时给亲友写信寄钱,我们保证信和钱都能安全到达。那儿可是个好地方,没有官府,没有士兵,人人平等。现在那儿已经有许多中国人了,你不会感到陌生的。那里也有中国财神,还有招工局代办处。别害怕,你会走运......。美国的钱多得很,随你花!"他们就这样怀揣梦想出发。
我们可以想像,当年华工们的身影怎样出现在旧金山。清朝年间,一群群扎着辫子的年轻人,冒着风险,飘洋过海,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工头许诺的轻信、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来到荒凉的美国西部,生活艰辛。
他们,是一群梦碎的人。
"他们沉着,平静,温顺而且从不酗酒;很少看见有谁不守规矩,懒惰的中国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美国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这样评价华工。
在美国,华工要在无处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开山凿石铺铁轨,他们用芦草编起一个个竹篮子,每个篮子里装一两个华工,华工在岩石上钻孔、安装炸药、点火,每天都有二三十人伤亡。有这样的结论:"每一英里铁路下面,就埋有一位华工的尸骨"。
梦想中的天堂总是经不住眼睛的审视,经不住现实的一闪现。
他乡永远成不了故乡。
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1882年,美国国会甚至正式通过排华法案。美国法律曾规定:华工的女眷不得到美国来,以免在美国繁衍后代。
所幸,美国迅速纠正了排华的错误。1905年底,罗斯福总统在年度咨文中承认,"排除华人移民歧视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我们国家过去对中国非常不公平,而且已经做了错事。"
于是他们回来了。没有排华政策就没有华工回国建设开平碉楼,碉楼正是美国排华政策的产物。除开平碉楼外,铁路华工在家乡回报桑梓,爱群大厦、新华大酒店、新亚酒店等至今仍不落后;兴建了多家电影院,把西方电影带入广州;兴建了聚龙里、彩园等一大批屋村、别墅,此外,中山纪念堂、海珠桥的建设以及城市供电、交通,都有华工的一份功劳。
今天,当我们在清晨黄昏,在晴天雨天,从那个日夜喧闹的地方,走上那条古旧的乡间小路,丰收后荒凉的田野间,随处可见散布着错落有致的碉楼,门前的池塘,屋后的修竹,仿佛一幅幅流年洗劫后,班驳不已的不同流派的油画 。在风中微微颤抖 ,跟随时光最初的河流,呐喊着的是一个个巨大的乡愁。
还是让我们走进乡间再次看看那些洒落在田野上的碉楼吧:)
现存最老的碉楼——迎龙楼。砖木结构,墙厚几近1米,距今442年。
自力村碉楼群
永安村的保安楼
装饰华美的楚庐
在车上拍的远处田野上的碉楼
顺年庐
车上拍的双楼
适庐,周围全是高大茂密的树木。亲爱的美女老温说,适庐就像一个养在深闺的温婉女子。
碉楼里的祖先牌位
培英书室
车上拍的中坚楼
也是车上拍的,楼的名字已经看不清楚
应该还是在车上远拍的楼,不知道名字
安静的村落
长长条的整块的石板路。我仿佛听到了归人清脆的脚步声------
悠长悠长的雨巷
人家屋檐下真的燕子窝。春夏秋冬,燕子自去自来。
村子里的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