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管理科学中的细节决定着自己的前... 下一主题:《紫薇劫》 ————凤凰的回忆
(请勿荐)大唐牛人---王玄策
[楼主] 作者:愤怒的佛  发表时间:2008/07/11 12:54
点击:288次

 

 

 

姓名:王玄策
生殁年月:不详
籍贯:可能是洛阳
职业: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均为七品---我注),天竺友好访问团团长。
我为什么要写他:因为这位老兄把他出访的天竺给灭了。


       王玄策这个名字在近代渐为人知,首先要感谢日本作家田中芳树和他所写的两本书《中国武将列传》《天竺热风录》。前书只写了王玄策短短的传记,大约这位日本作家也觉得王玄策实在是牛的一塌糊涂,意犹未尽,干脆又专门为他写了一本小说。在此我强烈建议大家找来读一读,在近代历史上中国积贫蓄弱,一直被别的国家欺负,受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到现在每每提起,依旧瞪眼四顾,发泄无门,忽然发现祖宗中竟然有这么一位牛人,自然是景仰无比。


       好了,现在让我们进入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看看这位老兄都干了些什么。


       融州黄水(今广西罗城西北,这个地方在今天是仫佬族自治县,加上壮瑶侗苗等族加起来一共20多万人。--我注),就在今天,也实在不能用繁荣来形容,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恐怕就只能用蛮荒之地来形容了,在公元643年之前的某一年,这里来了一位千里迢迢赴任的县令,他的名字叫做王玄策,从王县令后来的经历来看,他应该是被人给整了才来到这里的。(在古代,当什么官去哪当官全凭领导上的一句话,比如清朝的年羹尧,前一天还是大将军,第二天就穿上保安服去守城门了。--我注),王玄策在这里都有那些政绩,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史料也没有记载。但是他很快就又从这里调回了长安,任右卫率府长史,虽然还是七品,但是总算也是从地方调回中央了,大约此时,他的某些才能(比如外交)已经为人所知,或者组织上早有所知,因为这位牛人马上就要开始他波澜壮阔的后半生了。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猴子的师父说起......


      当时有一位叫做玄奘的唐朝和尚留学天竺,参加了无数的辩论会,把印度老师们辩的纷纷吐血,名气实在是大的吓人,当时的天竺国王施罗多(就是戒日王,勇略过人,多年象不解鞍,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天竺。--我注)也知道了这位唐朝和尚,就诏来一见,问道:"偿闻汝国有圣人出世,汝能为我说明圣迹否?"玄奘此时肯定不免要吹嘘一下强大的祖国,把个戒日王听的神往无比,当即表示要东去面圣。随即便派了一个使团远赴大唐,去拜了拜山头。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大开了眼界的天竺访问团回国,为了礼尚往来,唐太宗派了一个使团护送,并顺便回访,王玄策正是这个使团的副使。


      这是一次真正的互通友好的外交活动。


      经过这次历练,王玄策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外交官了,所以,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朝廷又一次派使团出访天竺的时候就任命他当了正使,副使由蒋师仁担任,使团的翻译就是玄奘的弟子辩机和尚,根据史料记载,随行的还有王玄策的儿子和侄子,后人分析,从长安到天竺,远涉万里,路途艰险,又不是现在领导的出国考察,他既然敢带上自己的子侄,说明他们均已成年,那么王玄策此时的年龄,应该不会小于35岁。


      后来的学者在考据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对于王玄策的出访路线颇有争议,一派认为王玄策走的是玄奘当年取经的线路,即出凉州,经高昌,翻过帕米尔高原后转向南方,进入天竺,另一派认为当时唐朝与吐蕃已经通婚,王玄策应是先到吐蕃,拜见过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夫妇后再经泥婆罗(今尼泊尔)进入天竺,因为这也是后来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时候有据可考的线路,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考据这个问题实在是意义不大,因为王玄策这次所走的线路对以后事情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实在是至关重要的。


      好玩儿的开始了......


      这一次的出使颇不顺利,原因就是戒日王施罗多死了,在王玄策还没有到达天竺的时候就死了,他这一死不要紧,关键是他没有继承人,他只有一个公主,也已经远嫁,王位无嗣,这就引起了大大小小野心家们的觊觎,就在大家面和心离互相观望的时候,中天竺一个叫帝那伏帝的诸侯国国王阿罗那顺(打这些字......)毫不客气的宣布自己继位了,(这位仁兄如果当时知道自己的这一举动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只怕要立马关上门大搞思想道德教育,狠抓八荣八耻了。--我注)这么一来,别的大臣和诸候自然不服,纷纷拥兵自立,于是打成一团,整个中天竺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我们的王团长就是在此时抵达了天竺。


      要说这个阿罗那顺确实不是君王之材,他竟然看上了王玄策使团中沿途各国进贡给大唐王朝的各种珍宝,于是这位仁兄毫不犹豫的做出了一个决定--打劫。


     说到此,史学家们又开始争论了,即:王玄策究竟是不是出使天竺?


      如果是,阿罗那顺此时虽是篡位自立,但既然已经篡了,他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唐朝老大李世民的名头,他如果以国王身份礼遇王玄策,说不定还能和唐朝攀上点关系,让大唐扶持一下,所以说他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王玄策率团访问这回事,而王玄策本来就是出访吐蕃后取道天竺回国。阿罗那顺打劫的不是使团,而是过路客。事情是如此的搞笑,以至于我不止一次的在想究竟是谁跑到阿罗那顺那里"报告大王"了。


      让史学家们继续去争论,不管怎么说,阿罗那顺的这次打劫还是非常成功的,王玄策带领的使团不过三十来人,阿罗那顺竟然派了上千人前去抢劫,唐朝使团自然是无法抵挡天竺鬼子的猛烈进攻,于是在奋力抵抗后,终于全部被擒了,所有贵重物品均被洗劫一空。


      也许是打劫的太顺利,也许是发财发的太容易,总而言之兴奋的阿罗那顺放松了警惕,这就给了王玄策一个机会,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小嗖风风的吹着,王玄策带着副使蒋师仁(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应该还有翻译辩机和尚,否则的话后面的故事很难继续--我注)也不知道翻墙还是越栏--跑了。


      怎么办?


       惊魂未定的王玄策很郁闷,好端端的一趟公费旅游搞的差一点儿把命丢了,照理说,按照正常的逻辑,王玄策此刻应该返回长安,向皇上禀明实情,毕竟这是由阿罗那顺挑起的一场恶性外交事故,并没有他的责任,然后由朝廷采取外交手段或者干脆直接发兵搞一场天竺风暴之类的行动,给老阿点颜色看看。


       皇帝那里好交代,可是老婆那里怎么办?


      想起当初自己把胸脯拍的红通通,给夫人百般保证才把儿子带出来见见世面,临行之际夫人还千叮咛万嘱咐,这下倒好,出来时候是爷俩,回去就只剩下爹了,把儿子留在天竺天天吃咖喱饭,无论如何也是交代不过去的。(唐朝大臣一般都怕老婆,房玄龄程咬金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我注)


      想想玄奘当年有老大佛祖保佑,取经途中尚且九死一生,现在三个人身无分文,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问题,即使回去了,见到老婆能不能活命又是问题,再想想天竺鬼子固然可怕,总不会比回家之后无法面对夫人更可怕,于是乎王玄龄此起彼伏,跳出了一般人的思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


      王玄策和蒋师仁由天竺一路狂奔,北上渡过冈氐斯河,穿越辛都斯坦平原,来到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王国,连夜叩关求见国王阿姆修瓦尔曼。(他们是怎么跑的?--我注)


      如前所述,现在我们知道研究王玄策出使线路的重要性了,他应该去天竺前就已经经过吐蕃和尼婆罗了,并且以大唐使臣的身份拜见过这两个国家的国王,否则以他三人劫后余生的狼狈模样,所有东西又被阿罗那顺抢了个一干二净,连个身份证都没有,辩机和尚估计头发都长多长了,尼婆罗国王除非脑子进水是万万不肯相信这三个逃犯一般的汉子就是大唐使者的,大怒之下只怕要关门放狗。


       现在估计大家都能猜到这位牛人兄要干什么了,没错,借兵!


      王玄策开始了与尼婆罗国王的谈判,我们的王团长肯定是个非常有口才知策略的人,否则朝廷也不会两次派他出国访问,一开始谈判他就以吐蕃老丈人国家的名头唬住了尼婆罗国王,并且以王中之王的名义开出借兵条件,我们无法得知王玄策是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阿姆修瓦尔曼的,总之这位泥婆罗国王很快就答应出兵了,而且一次就派了七千骑兵(我靠,骑兵!)任由王玄策调遣。


     大家都知道,在国际事务中,借兵和借钱可不一样,事关国家命运,一旦处置失当,对于泥婆罗这样的弹丸小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王玄策打赢了倒好说,或许还能跟着分一杯羹,可是一旦打输了,这位国王老兄只怕天天做梦都要听见阿罗那顺的磨刀声。他之所以敢借,肯定是看到了王玄策身后屹立的强盛的大唐王朝和吐蕃王国,有了借兵这层交情,今后万一被谁欺负,大唐纵然远水不解近渴,以吐蕃之强盛,碍于面子总是要来管一管的(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多么好啊--我注)。


      不知道松赞干布如何得知了老丈人家在天竺被人欺负的消息,(史书没有记载,很可能是泥婆罗国王派人去通报了情况--我注)这位唐朝女婿火冒三丈,当下就决定派出一千二百名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前来助阵,这在增加了王玄策兵力的同时,更是打消了泥婆罗国王阿姆修瓦尔曼的顾虑,根据唐史记载,此时还有一个叫做章求拔的小国也颠颠儿的跑来凑热闹,派出了多少兵不知道,但是几百人总是要有的吧。这样算下来,此时王玄策手头的队伍就快有一万人了,王团长变成了王司令。


      队伍拉起来了,仗,怎么打?


      大唐开边,将星如云,比起李靖高仙芝等人东征西讨,动辄数十万大兵压境来讲,王司令手上这不足万人的部队实在是不成样子,还是个多国部队,下个命令都要经过好几道翻译,搞不好还要通过肢体语言。而且王玄策首先是个文官,当初做县令时候,也许曾经带着众衙役追匪缉盗,但是警事和军事毕竟是两码事,现在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大家相信他,兄弟们提着脑袋来毕竟不是来参加天竺X日游的。


      但是,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这些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了,也许是大唐初期连年战事频仍,名将云集,各种战例就如王玄策诸等文官也是耳濡目染,纵没吃过猪肉,在朝廷上总是天天见猪跑的,总而言之,王玄策用他过人的能力和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打消了手下将士的疑虑,让这支多国部队紧紧的团结在了以王司令为首的领导核心的周围。


     可怜的抢劫犯阿罗那顺对于几百里之外发生的这一切一无所知,他一直沉浸在发了横财的喜悦之中,以至于几天之后当他再一次见到王玄策和他身后站立的肤色容貌各异的一干人马之后禁不住迷惘的问道你怎么又来了?(他为什么要说"又"呢?--我注)


     王司令说别睡了醒醒吧,打仗了。


     战争,在王玄策的精心策划和阿罗那顺的懵然无知中开始了,大家都是熟人,也不用互相介绍,二说不说便开打。


     首战,爆发在冈氐斯河畔,王玄策自任统帅,以蒋师仁为先锋,杀气腾腾的扑将上来,阿罗那顺看到这阵势,也不敢含糊,赶忙派出万余(注意数字)象兵列阵迎战(天竺盛产大象,所以有战斗力极强的象兵,想起以前玩帝国时代,每每遇到象兵便头疼不已,--我注),王玄策命令蒋师仁带领骑兵以速度的优势纵横穿插,很快就把老阿的大象部队搞的晕头转向,然后分块吃掉了。


     首战竟然败的这么惨,是阿罗那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在双方实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王玄策的多国部队又是劳师袭远,仗打成这样,阿罗那顺不如干脆直接改行去做强盗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算了(不是共军狡猾,实在是国军无能啊--我注)


      经过这一战,王司令信心倍增,带领手下五颜六色的多国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直捣阿罗那顺的老巢茶缚和罗城,阿罗那顺被打懵了,坚守不出,估计此刻悔的连肠子都青了,暗暗发誓今后不是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拿,万万没有想到一桩顺手牵羊的买卖竟然惹来这么大的祸事(我真的很想知道当初究竟是谁跑去给老阿"报告大王"了--我注)。


     王玄策一心报仇,现学现卖,拿出在国内学到的唐军的各种攻城手段,造云梯、架石车、让阿罗那顺大开了一回眼界,你就招呼吧!


      关于攻城这一仗王司令是怎么打的,我想引用《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
"玄策与副将师仁帅二国之兵,进至中天竺所居茶缚和罗城,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


      写到这里,我不由的停下来感慨一番,真是不可思议,大唐贞观年间,随便拉出个七品小吏都能把仗打成这样,那个时代真是令人神往啊。


      城破后,阿罗那顺弃城而逃,王玄策救出了自己的使团成员和自己的儿子、侄子。然后向着阿罗那顺逃跑的方向一路追去,阿罗那顺自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于是收拾残兵败将,再纠集地方上的一些驻军,又跑去东天竺王鸩摩罗(这位老兄很快就要倒霉了--我注)处游说一番借来援兵准备杀王玄策个回马枪,结果正遇上蒋师仁轻骑追击的先锋部队,二话不说,又打做一团,要说这个阿罗那顺的军事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在此战中又被斩杀和俘虏了一千多人,正在逃与不逃之间徘徊的时候,王玄策赶到了,在此前数战中王司令早就看出了老阿只知蛮斗不通兵法的弱点,于是巧设一计,分兵埋伏后陪他玩了最后一次,此战结束,篡位者、抢劫犯阿罗那顺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俘虏。


      在阿罗那顺被俘后,他的老婆和儿子带领残兵,逃到了乾陀卫江边上的一座城中,准备凭险坚守,哪里想到王司令宜将剩勇追穷寇,也不知道架桥还是渡江,反正很快就打过江来,毫不费力就活捉了阿罗那顺的老婆孩子,王玄策赚大发了,据史料记载,仅此两战,就抓获了一万两千多名俘虏,这还不算,蒋师仁又缴获了牛马两万多头。至于老阿,则给自己全家人都赚来了半个唐朝户口。


      仗打完了吗?没有。


      在当初和阿罗那顺对阵的时候,东天竺国王曾派兵援助阿罗那顺,这自然让王玄策很不爽,于是在收拾完敌人残兵,整顿好自己兵马之后,下令部队向东进发,东天竺国王鸩摩罗得知此消息,吓的魂飞魄散,老阿的例子活生生的摆在眼前,对于这位大唐牛人他也不敢再惹,于是直接选择了投降,赶紧献上厚礼,并送表甘愿臣服大唐,远近各大小部落也纷纷望风而降,唐史记载:"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余所"


       在做完诸多的善后事宜工作后,王玄策将他所代表的唐王朝的大国风范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犒赏了吐蕃、泥婆罗,章求拔联军之后,他望了望这片曾经被他征服过的土地,然后率领他的使团,还有自食其果的阿罗那顺,回国复命去了。时间在过了一千年以后,有一个国家派兵踏上了这片土地,在这里大肆掠夺,并且将它完全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英国。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得知自己的手下在外面这么争气,自然是惊喜不已,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令人不解的是,在王玄策回国的队伍中他还带回去了一名天竺和尚,他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做那罗迩娑婆(有点熟悉吧?没错,就是给李世民炼丹的那位--我注),正是此人后来直接导致了李世民的英年早逝并且断送了王玄策的前程,到了大唐之后,这个洋和尚不知道通过何种手段混到了李世民的身边,接着,李世民就命他给自己造"延年之药",总而言之,这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天竺和尚把大唐天子当成了自己医学实验的小白鼠,隔三差五就拿一些五颜六色的小药丸来给皇帝吃,李世民吃啊吃,很快就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把自己给吃死了。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刚过去一年时间。


      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的牵连,仕途从此受阻,终生再未升迁,后来在高宗时期显庆三年(公元658年)第三次率团出使天竺,礼佛而归。在晚年,他曾根据自己几次出访天竺的经历,撰写了《中天竺行记》一书,可惜后来佚失,所著内容只在《法苑珠林》《释迦方志》等佛教典籍中存有只言片语。


      至于那个阿罗那顺,在李世民死后,高宗李治按照十四位番邦酋长的模样造了十四尊石像列置于昭陵司马门内,所要体现的是贞观年间民族团结以及开疆拓域的盛况,其中就有这位老兄,在今天也都是残破不堪了。

 

 




※※※※※※
百鬼狰狞 上帝无言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28096.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管理科学中的细节决定着自己的前... 下一主题:《紫薇劫》 ————凤凰的回忆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7/11 13:28 

真奇怪
我只不过进入修改剪切掉全部内容,再立刻粘贴了一下,字体就变大了,这个我刚发现呢

问好佛 :)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3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8/07/11 16:38 

有才华的人
可以成事,也可以坏事:)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5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7/12 00:45 

楼主颇善讲故事 :)
像听评说的感觉 :)

这是否一系列故事?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6楼]  作者:s石三公子  发表时间: 2008/07/12 03:50 

故事是好故事.
可惜间杂了一些调侃似语言,看起来不合套.呵呵
 [7楼]  作者:济南笑笑生  发表时间: 2008/07/12 04:55 


比《明朝那些事儿》更有趣哪,读中,暴笑好几回。

喜欢。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339530944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