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震殇(采薇 词曲) 下一主题:水调歌头 北京奥运
由一日为师想到的
[楼主] 作者:兴良书屋  发表时间:2008/06/09 13:10
点击:610次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母)",细细想来,并不只是教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是铭刻在老师骨子里的责任与义务!如何为师,师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也!非也,为师必须有为师的底线和本钱;何叫为父呢?为父不仅仅是一种权力,而且为父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为父意味着什么,那就是为孩子的一生负起为父的责任。

  任何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但在特定场合下,就必须担负起特别的责任。具体的情景规定了哪些人不再是普通人,这样的时候,你必须把责任担当起来。士兵是普通人,上了战场就不是;警察是普通人,面对出警任务就不是;消防员是普通人,到了火场就不是;官员也是普通人,在必须担当公务使命的情况下就不是。这既是道德的要求,也是职责所在。教师也不例外,当在上课的时候觉察到了地震,自顾跑掉,把学生丢在一边,这跟士兵听见枪响就开溜,警察遇到有人行凶杀人就逃跑一样。这是职业责任使然,与你愿意不愿意无关。

  教师有责任保护学生,记者有责任在危险的地方报道新闻,警察有责任保护公民,士兵有责任守住阵地,官员有责任遇险而上。这都是基本的职业准则。一个船长,沉船时不可以扔下船员和乘客率先开溜;一个将军,战败时不可以扔下士兵率先撤退。这既是船长和将军的荣誉所在,也是其责任所在,他必须做出荣誉的行为,因为他必须承担责任,没有选择。

  有一位很年轻的特级教师异地献课,在授课的阶梯教室坐满了上课的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年轻特级的风采。上课铃响起,从观众席上站起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教师,他快步走向讲台,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儒雅倜傥",台下一阵嘘声。

  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平和友善的环顾有些躁动的人群,宣布"上课",全体学生起立,有一些观摩教师斜着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示意大家坐下。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尘,他迅速走下讲台,转到背对学生,面朝黑板,用嘴轻轻的向前方吹灰尘,之后开始上课......

  这一细微的动作,使全场师生立即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一细微的举动,闪现着一位特级教师处处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干每一件事。这位教师的所为也是对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

  教师的成长要目标明确,要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就成为了必然。作为教师,可以也允许你不爱学生,但你必须尊重学生。这是底线。

  有句俗话说得好: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有个故事,在这里简略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位名人在他的墓志铭上刻着大致是这样的一段话:年轻的时候想改变整个世界,到中年的时候发现这是做不到的,就下决心要改变他周边地区的状况,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发现这也没有做到,就下决心只去改变自己的家庭,到七八十岁的时候,发现这还是很难做到,于是,他感悟到,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只是他自己。

  同样,那些困境和艰难不会在我们的怨声中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行动。

  我们不能只是怨天尤人,一则在困境和艰难面前你能做的应该是如何走出困境和排除艰难,而不是坐在那里"发发牢骚";二则任由你如何牢骚满腹和理直气壮,那些"外因"都风吹不动、雨打不掉。简而言之,就是怨天尤人没有任何作用,我们不应该再做那些怨天尤人的无用功!

  曾经有人说:"烦恼者,会把小事变成复杂,好事变化成坏事;智者,会把小事做成大事,坏人感化成好人。"

  懂得尊重,才能胸襟坦荡、虚怀若谷、态度谦和、宠辱不惊,懂得尊重,才能相处融洽、民主和谐、忍让宽容、雍容大度、和蔼可亲。古人云"经师可求,人师难遇",愿我们为人师者都能坚守师德的底线──尊重,进而去构建师德的高楼大厦,成为教书育人者中高风亮节的一代长者,一辈宗师。

  曾有个教育家说:世界上有四种老师。

  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就费劲,这也算是好老师;

  第三种是浅入浅出,这样的老师本身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的东西讲出来,这也能基本保证质量,也不乏是个好老师;

  最糟糕的是第四种老师,浅入深出,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

  那么,如何做一位好老师,正如一则故事讲得那样: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

  所以,一个教师如果仅有了目标,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也是无法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更不可能成为教育方面的专家,充其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教书匠而已。可以说,一个合格得教师不仅爱自己的职业,爱学生,更爱教育这项事业。只有这样不断进取,积累本钱,才能有能力成为一代宗师。那么如何成就一代宗师呢?

  《伐木工人》这个故事说得好: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哪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象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那里有工夫磨斧子!"当工人感觉吃力时,就应该想到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有多久没充电了,而不是抱怨教育,教育的要求高是教育走向开放与发展的必然。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积累本钱的最好方式。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产生机遇,获得成功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一次、一项或一个方面,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寻求突破。一个教师成长不看你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你所朝着的方向。

  首先、读书引领。阅读是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基础。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师也不例外。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缺乏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肯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人的精神像人的躯体一样,躯体需要食物,精神也需要食物。如果你每天没有水,没有牛奶,没有营养,你的身体发育就会成问题。那么,你的精神,如果没有水分没有牛奶没有营养也会成问题。我们从来关注的是物质的水,却没有人关注精神的水。人类几千年最伟大的思想、最伟大的文明、伟大的智慧就是书籍,这些书放在图书馆它就是物质的书,不能成为我们精神的食物。这个东西没办法复制到我们的头脑里去,没办法遗传给我们的下一代,每个个体都需要重新开始。这些最伟大的文明不能遗传和复制,只能通过我们这些个体去学习,去读书。这是"新教育实验"书香校园建设的总结,也是我们构建学习型学校的基点。

  那么一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聆听大师的声音,阅读经典。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以教师的的成长来带动学生的成长,把书香校园建设做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什么最伟大的思想家都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佛洛伊德。所以,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我们口袋里,我们美国人的口袋在他们犹太人的脑袋里。试想一个不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民族,没有一个精神境界的民族,教师亦如此。

  阅读是任何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绕不过去的坎。你必须要跨越,你不跨越就很难发展。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学,按照这样说我们大多数教师根本就没在做教育,是在做什么?在做训练,而不是在实施教育。只有教育才能够使人走向崇高,才能让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懂得自然、懂得友谊、懂得很多我们应该懂得的东西。

  其次、践行反思。实际上已经不是什么新事物,古人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师生共写随笔,写就意味着思,写的过程就是思的过程。是使自己思想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凡是自己思考的东西如果没有记录下来,很多精彩的东西就会瞬间而过。如果今天不记下来,可能明天我还会从这里继续思考。但是,如果我记录下来了,我思考了,明天就又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展开更重要的思考,让你学会盘点生活。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盘点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写得精彩、思的精彩,你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例如李镇西、李希贵、魏书生。李镇西从中学教师起步,硕果累累。一开始,大家都担心李镇西教书行,做校长能行吗?事实证明行,只要有这样一颗心,他有这样一股进取的力量,做什么都会做好。你看他把一个农村学校搞的如此轰轰烈烈,那么一群如痴如醉的人跟着一个校长。做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做语文老师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他靠是什么?靠的就是勤奋的反思。

  李镇西无论在做什么工作都坚持写随笔,做班主任时间,他就出了两本厚厚的书《心灵写诗》。因此,我们说,阅读是你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不断的去提升。反思,是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的提升,这个就是反思的力量。

  优秀教师十分重视思考,其特点是: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思考使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特级教师、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模范教师王西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才是真正的教育。"

  重视反思自己。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特级教师徐斌说:"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这是一种实践的趋向。

  再次、合作创新。在现代社会,同行间互助、合作,或者用国外的时髦话来说就是生态力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相互独立的,可能达到的境界也不一样,现在我们所走的路基本上是一个个体发展的过程。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特级教师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

  但是,在这样一个网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如果你不懂得交流合作,没有团队精神,你就走不远。所以作为学校你应该组建自己的团队,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路径。这是一个靠个人的打拼走不远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合作的时代。群体的力量,相互的提携,集体的共勉,才会让我们共同进步。优秀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教师的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总之,无论是师德修养,还是业务提高,都要不断反思,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26411.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震殇(采薇 词曲) 下一主题:水调歌头 北京奥运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8/06/09 13:32 

特批

兴良兄的文字是天骄范文,值得妇孺皆阅 :)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3楼]  作者:陋室散人  发表时间: 2008/06/09 15:19 

论证充分,有理有据。
好文章,值得一读。
特别是为师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里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4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8/06/09 18:46 

可说论文了
有根有据
兴良兄辛苦:)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5楼]  作者:雪月羊  发表时间: 2008/06/09 23:16 

佩服!不过人们的价值观现在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当一个人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还能忍受孤独去一心做事的人太少!了

※※※※※※
像荒地上的一朵野花,独自随风飘摆,是等美人采摘还是希望画家画下它的身影?不!它是静静散发淡淡幽香!http://xueyueyang.xilubbs.com/
[楼主]  [6楼]  作者:兴良书屋  发表时间: 2008/06/10 07:55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挑战,年轻人的价值观或许就根本不同,没办法,这只代表咱们这代人的观点,谢谢各位!!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187887191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