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唐山地震的"青龙奇迹",今天有否? 青龙奇迹的"冤案"必须纠正 徐道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青龙奇迹的"奇迹"一词是联合国专家科尔(Jeanne-Marie Col)到中国青龙县实地考察后,用来形容青龙县的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时提出来的。后来一些人就用"青龙奇迹"来概括青龙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取得的防震救灾的显著成绩。 但是,唐山大地震发生已过了30年,中国一些官员和科学家对青龙奇迹畏之如虎,进行"冷处理",不让宣传,他们片面强调唐山大地震前没有预测、预报。 至今,很多人对"青龙奇迹"不了解,从而对唐山大地震前的预测、预报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青龙奇迹的"冤案"必须纠正。 1、青龙奇迹是客观事实 30年前,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前,青龙县作出了短临预报。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损坏房屋十八万多间(其中倒塌七千三百多间),由于有了地震预报和疏散及时,全县47万人,却没有一人因地震而死亡。这表明了震前的预报和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1976年11月8日发出的国家地震局地震工作简报第17期对青龙县进行了表扬。在1986年10月22日,鹏同志在"中国地震工作二十年学术交流与表彰大会"讲话中也提出:"在唐山地区有一个县,好像是青龙县吧?他们提前发布了预报,作了一些防范的措施。因此,房屋虽然照样倒塌,但人身伤亡却大大减少了。" 联合国有关官员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派调查组两次到青龙县实地调查。在1996年4月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邀请有关人员赴联合国总部作报告,介绍青龙县防震减灾重要经验,并给以很高评价。 青龙县在唐山7.8级大地震前有过正式预报,这已经国内外多次调查证实,并有青龙县几十万人可作人证。这样一个好典型有利于人们增强减灾意识,有利于今后防震减灾,理应大力提倡和大力推广。 2、"不作为"就是变相的"扼杀" 但是,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在近二十年来,作为有关负责管理部门(一些科学家)有意无意地不提或反对提倡青龙奇迹,把要求讲"青龙奇迹"的人反而打成是"没有科学态度"。青龙奇迹被一些人打入"冷宫",不进行宣传和表扬,真是咄咄怪事。 时过30年,有关管理部门不敢正面面对青龙奇迹,也不敢否认,只能在暗下对青龙奇迹进行贬低、歪曲,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今年唐山地震30周年的正式活动中,他们不提青龙奇迹,当有人追问时,仍避而不谈。这种"保持沉默"不作为的作法实际上是对青龙奇迹的无情扼杀。 对一个官员或科学家来说,不敢面对客观现实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基本品质。 3、青龙奇迹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范 在周总理的亲自指导下,中国地震预报取得了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大地震的预报成功。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时又出现了"青龙奇迹"。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突出成就,也是国内外承认的。 一些人在西方某些科学家的"地震不能预测"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或明或暗地在抹杀这些自主创新的成果,接受了西方的错误思想,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只图小团体和个人的安乐享受,是一条走不通的错误的道路。 地震预测、预报要以人为本,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而不应是成为少数官员、科学家的生财之道。 青龙县事件的经过和经验
汪成民(中国地震局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在唐山地震前十天(7月17日至7月20日)恰好在唐山召开了一次地震工作群测群防会议,与会者来自华北、东北各市、区、县地震办公室代表共140人左右。 会议休会期间,我以京津组长的身份利用晚上召开过两次座谈会,介绍了我自己的研究结果、通报了北京市地震队等单位的几个重要预报意见及收集到的部分异常资料提出对最近唐、滦一带震情的担心。参加会议的有一个20岁左右的、瘦高个小伙,穿一身旧军装,默默地坐在前排,认真做记录,详尽了解对当前震情的各种不同意见与它们的依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青龙县地震办公室主任王春青同志。实际上青龙县地震工作属县科委管辖,地震工作就他一人在负责,内称"地震人"。 7月21日散会后,王春青当日回到青龙县,行装没放下就直奔科委通报了地震震情,要求尽快向县领导汇报。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小王等了两天,见没有动静,就火急火燎的直接找到县革委会办公室,强烈要求县领导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在再三争取下,有关我们对近期唐、滦一带震情分析意见终于在7月24日反馈到县委书记冉广岐手里。 1. 勇挑重担的冉广岐 7月24日正在抓革命促生产召开800人农业学大寨干部会议的冉广岐书记了解到我们对当前地震震情的意见后时,当机立断决定当晚立即召开紧急常委会研究,会上提出三点意见,部署了六点措施。 三点意见是:(1)加强领导,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健全地震测报点;(2)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了解研究各观测点的地震前兆;(3)在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布置增加防震宣传内容,落实防震措施; 六点措施是:(1)编写地震知识,立即交广播站广播;(2)加强地震测报点的观测;昼夜值班,有变化随时汇报;(3)地震办公室组织人员向各区、社、队广泛收集宏观异常情况;(4)通知重点单位(厂、矿、学校、邮局、水库、广播站、电影院)加强预防地震的措施;(5)与邻近县取得联系,发现问题即使汇报;(6)科委与地震办昼夜值班,制定落实抗震防震方案; 7月25日通知参加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区、社、队各级领导立即回去一人布置落实防震抗震措施,安排基干民兵值班,动员群众远离危房,对暂未搬离房屋的群众必须夜不关门,有震迅速离屋。 7月26日该县有的学校已在户外上课,商店在临建窝棚售货。当有人对青龙县采取的这些措施提出疑义时,冉书记坚定地说:"中央有69号文,当前又有震情。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采取点措施。反正天气热,群众在外面住几天,有意见由我来负责"。 7月28日发生7.8级、7.1级地震,青龙县离震中分别为110公里、80公里,造成该县倒塌房屋7300间与严重损坏18万间,创造了除一人因心脏病发作外,地震时无人死亡的奇迹。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2.为什么只有一个青龙 1996年我应邀参加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的科技会议介绍中国唐山地震预测、预防情况,联合国宣布将青龙成功预测、预防经验评为世界典范,写入20世纪重大事件档案,引起各国几十个媒体热烈关注。在几次会上,记者们问得最多的是:既然唐山地震前有异常,也有人作了预报,在地震前10天已将这消息通过非正式途径透露给震区的各区、县的地震办公室,但为什么只有青龙一个县采取了措施取得了实效?我详尽向他们介绍了当时情况。 (1)由于主持唐山地震群测群防会的领导不同意我在会上正式发言,只安排在会后小型座谈会上作为自由发言。当时唐山地区气候异常炎热,座谈会安排在大会结束后的晚上进行,许多代表参加几天大会后十分疲劳,当时正逢周末,很多代表洗澡、乘凉,家住唐山的代表们大部分回家休息,参加座谈会的约40?50人,仅占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一。 (2)当时地震局内部,对华北地震震情的分析分歧很大,与会前领导再三叮嘱我不要只相信自己,要考虑大部分专家的意见,不要把京津地区搞乱了。因此在座谈会上我用词十分谨慎,口吻比较缓和,只有有心人才能听得出我的倾向性意见。无心者对我的发言并没有予以特殊的重视,据事后了解真正认识到震情严重并作了笔记的仅王春青、曹显清等十几人,占参加座谈会的三分之一。 (3)会议结束在21日,多数代表23??24日才回到家,24日是周六,实际上代表们绝大多数26日(星期一)才上班,能赶在唐山地震(7月28日)前向领导汇报的仅3??4人,占记了笔记的三分之一。 (4)领导及时听取汇报并能果断采取措施的仅青龙县一处,只占领导听取汇报总数的三分之一。 以上四个三分之一已生动地说明了青龙县事件的产生是在及时获得信息的条件下,恰好遇着一个十分认真负责的好干部,又恰好遇着一位敢挑重担的好领导,这三种优势的组合在一起,才出现了惊动世界的青龙县事件。这一事实再次验证了海城经验一次成功的预报必须是科技人员、广大群众与当地领导三结合的产物。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