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或马关于民办教师的文章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叫"卸磨杀驴",这样的事情现在是遍地皆是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关于旧事咱就不提了,从50年代开始回顾吧。
经过艰苦的战争解放了全中国,抗美援朝让无数军人多了三年军旅生涯后,战争中的英雄们打起背包回家了,绝大多数回乡务农。其中很多人是功臣,战争结束了,没有人记得他们是功臣,国家给的那点钱很快就没有了,他们和普通农民一样面对贫困和灾难。我的一个学生病危时他的父亲从江西老区来和儿子见最后一面时,我们才知道他是战场上的二等功臣,受伤后不能干重活,养大儿子非常难,他一路搭车到东北,连个路费都没有。风干的馍就是饭,讨口水喝就是幸福,这个貌似乞丐的男人那瘸了的腿骨里还留着弹片,但是已经没有人记得他的血为谁流。
60年代,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把更多的功臣送上了断头台,那可不是工资和待遇问题,那是一定要让你死,让你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上至国家主席下至三岁龄童,只要不和"革命者的感觉",你死去吧。
70年代,谁管你个人理想和前途,统统的,城里毕业全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然后就是推荐"好的"上大学,那时的权利十分厉害,鄙人虽然没有可能拿到上大学的资格,关于推荐上学或回城工作的后期调查报告倒是写了很多,仅在东北长春地区一个县,三年内靠任人凌辱换取机会的女知青就有几百人,凌辱之后没有兑现被杀人灭口的女知青多达几十人,那时"驴"真是技穷到拿命换前途的时代。
八十年代后,改革了。人显得多起来,尤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力过剩,于是更多的人在艰苦创业后下岗了。我们吉林市是化工城,当年化工区全面停产迎接改革大潮时,无数员工以相当有限的钱被迫买断工龄,没有了工作和基本生活条件,不是所有人都有再就业的可能,从此吉林这个小城就运转在不和协的气氛中。听听工人们如何说吧:"我们适应不了新的工作要求了,我们落后了,我们不要求挣大钱发大财,按照国家的政策给我们的最低生活补贴按时发,让我们吃口饱饭就行了。"当年的革新能手技术标兵和靠着肩膀头搭建大工厂的人们,现在不是也拿着小镐头上山挖野菜然后蹲在楼下的市场卖野菜,每天要交2元管理费,谁管你是穷是富,你的泪就往肚子里流吧。
90年代,让我最吃惊的就是抗洪士兵的境遇,往洪水里一跳,就可能是一死。很多士兵死了,给家属几个钱,那生命真的很便宜。没死受伤的,回家养着吧,还要什么?不是给你个立功的奖章了吗?知足吧。于是回家了。大小伙子啥也不能干,爹妈苦吧。
幸运的是那些平安退伍的城市兵,尤其是可以派遣到我们铁路这样的国企的士兵,他们经过考试上学读书,三年后上岗工作,但是幸运是短崭的,现在月月改革,一线工人的保障要没了。
的确,民办教师是边远地区教育的保护神和牺牲者,但是民办教师成为弱势群体我认为倒是有一定的主观原因。从30年前民办教师的待遇就是个问题,不给民办教师发工资这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可是民办教师普遍秉承这样的理念:"忠诚教育事业或不忍伤害求知的孩子。"其实不必这样牺牲自己,连生存都受到威胁,还有忠诚可谈吗?自己的权利要自己保护,尤其是要清醒地看到:民办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挡不住中国教育的市场化,边远地区孩子的教育缺失也不是民办教师的牺牲可以解决的,民办教师是个团体,应该以团体的力量让法律说话,当然,也可以放下粉笔,没有救世主,靠自己吧。
韩寒说给作家赵洪峰的话有道理:"要工资作啥?自己奋斗吧。"对,讨还公道的同时自己奋斗,奋斗的同时告诉自己:不要把灵魂架到真理的祭坛上烧烤,先把吃饭钱拿到手,然后谁给钱就给谁上课,我看这样就挺好。
叙述:大上个学期末安排新学期的课程,有传言说课时费要下降,于是说"不上了",这是高校的老师对待课程的态度.我们学院课时费不高,所以我的同学惊呼"34元90分钟你还上呢?傻子呀."这是更有名的高校老师的惊呼,看看现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