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生命线,但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 - 理论 - 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要多读书,先夯实理论底蕴,积淀功力,为研究"加油"。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努力学习 实践 。老师要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有计划、有选择、有智慧地读书,既读经典之作,读教育理论;又读他人的经验,更要读懂实践、读懂学生、读懂社会生活中的"百科全书";还要"恶补"教育科研知识。通过读书,读出做教师的"智慧",读懂科研方法,学会"知识管理"。通过与理论对话、大师"引领"、同伴"互助"、实践体验、行为跟进、自我反思,内化为"自己的、管用的教学理论",为研究添加"燃料"。 二是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的冲动,没有研究的冲动,也不会行动,没有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问题。课堂是老师的生命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老师们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去反思理念、言论与行为,去研究和聚焦自己的课堂,在实践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三是要通过模仿把自己领进研究大门。《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柯林斯有句名言:"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样看似缓慢,但能保证最后跑得飞快。"老师开始搞研究,也要从"爬行"开始,这里的"爬行"就是从模仿别人开始。老师要虚心学习他人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善于把别人的经验、理论"移植"到自己的实践中来,为我所用。 四是要不断打磨自己的研究能力。教育教学研究人人可为,但每个人的研究能力又各有不同。老师做研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先研究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五是要重视资料积累。在实践中老师应该用研究者的心态,多做有心人。要学会搜集研究信息,学会信息筛选,学会情报综述。随着研究的深入,还要设法扩充研究资源库,使资源和研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要勤做读书笔记,把信息消化吸收,及时内化为自己的"理论"。 最后,要超越保守心态,大胆"尝试",积极践行。老师更要注重"做",在"行动中研究"。要"说自己的话","说有用的话","说有趣的话",用教例、案例、手记、随笔、日记等得心应手的"武器"把研究成果"亮"出来。 所以,教师就应该加强读书,努力实践,不断积累,不一定开始就去做课题,可以从教例、案例、手记、随笔、日记等做起 ,量力而行,只要是真实的东西即可。只有 置身于教科研活动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打破思维定势,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充分开发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缩短成长期,加快 成熟期,推迟衰老期,不断补充新知识,吸收新信息,创造新方法;跨越障碍,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科研型教师或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家里手,在教育事业中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