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人物]商人可贵者道德
(小说)江北川
江北樊汊黄氏一族从明至清虽居滕、黄、葛、吕、徐五大家族的"滕"后,然而,其声名远播远甚于滕。清朝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奏请道光皇帝降旨,敕封扬州樊汊黄岱为儒林郎,领衔建立《敕封儒林郎监生黄岱之坊》。此时,樊汊黄氏一族如日中天。择吉日将"圣旨"请上石牌坊,谓之上梁。是日,樊汊方圆几十里的乞丐、贫民赶来贺喜者接踵而至。黄家在祠堂前开流水席款待,喝足吃饱还带喜钱回家。石牌坊直到1963年才被拆掉,建了樊南电灌站。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经"洪杨"之乱,不单国家元气大伤,人间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到了咸丰末年,黄家到黄永山出生时,黄家家道已衰落。"早岁清贫,家无长物;性颖悟,读书过目辄成颂。"遂弃儒服贾,远走淮河新兴城市蚌埠蒋裕泰绸缎号学生意。 永山从学徒做到店员,虽无什么过人之处,到也勤勤恳恳。淮北涡阳是"捻子"发源地,"洪杨"之乱虽已被曾国藩、李鸿章率湘、淮军平定,但仍有部分捻子继续顽强游击清军。所以,蚌埠人心慌慌,势如垒卵,危险异常。蒋老板欲弃蚌埠蒋裕泰绸缎号回合肥蒋裕泰总号。兵荒马乱年间人命如草芥,随时可能殁沟渠。蒋老板欲托管事先生全权照料蚌埠蒋裕泰绸缎号,谁知,管事先生竟然也惧怕而辞职回家了。蒋老板闷闷不乐,愁肠百结,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弃了这近五十万两的蒋裕泰绸缎号。年近三旬的永山心想:为臣当解君父之忧;今东翁之愁,我等当为之效力。遂主动问道:"东翁近日郁郁寡欢,所为何事?可否告诉我,我永山也好为东翁分担一二。" 蒋老板重新打量着这个在此已十年的黄永山,身材欣长,年少干练。他!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于是笑道:"永山,商人所逐者利也!就这句老话谈谈你的看法。好吗?" "东翁,商人所逐者利也!然,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永山窃谓:商人可贵者道德,可重者信义,若以利相倾轧,以伪相欺诈,此皆不道德、不信义者所为,虽侥幸于一时,必不久乎!永山浅见,还望东翁教诲!" 蒋老板脱口赞道:"好!" "东翁过奖!过奖!呵呵!" "永山老弟,我要回合肥蒋裕泰总号,蚌埠这里所托无人,今我将蒋裕泰绸缎号托付你照管,一切由你自主!" 黄永山并未想到责任如此之重,颇感意外。转念一想:言必信,信必果,果必行。也只好硬着头皮应承道:"东翁如此信任,永山敢竭卑诚,愿效犬马之劳为东翁分担一二。" 蒋老板留下的现银并不多,大部份现银已汇往合肥。临行前,蒋老板又千叮咛万嘱咐蒋裕泰绸缎号的帐房先生、同仁、跑街的一众人等要好好听新任管事黄永山黄先生的话,大家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黄永山接掌蚌埠蒋裕泰绸缎号第一件事是为现银,最气人的是原来与之交好的钱庄竟不予借贷。不予借贷的根由,是黄永山不是蒋裕泰真正的老板,借给你,你一个卷包跑了,钱庄管事先生吃不了兜着走!而且借三万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前两次登门,无功而返。 永山锲而不舍,以情动人。这天绝早他又来请钱庄管事张先生先到"养和园"吃茶。时值初冬,天阴沉沉的,不时还飘落下稀疏的雪花。黄永山敬立于钱庄管事张先生卧室的檐下,钱庄的帐房、同事请黄永山进屋坐,永山坚持立于檐下,待张先生起身。又过了半个时辰,张先生起身了,一见黄永山帽摺子里有雪花,眉毛、胡子上也起了白霜,大惊!继而大恼,冲给他打来洗脸水的学生意的吼道:"你们全是死人?黄老板来,为啥不来喊我起床?为啥不请黄老板到屋里坐?" 匆匆洗漱毕的张先生来到黄永山面前,脱帽欲扦,黄永山忙上前托住张先生双肘,说道:"先生大礼,晚生永山如何敢当?今请先生赏光,驾临‘养和园'吃杯茶,聊表蒋裕泰号同仁的一点心意。" "黄老板,真年少才俊,忠心为主,张某久仰了,今日相见,幸也!幸也!黄老板,请!" "张掌柜请!" 有了这三万两现银子的流动本钱,蒋裕泰顿时如鱼得水,活了!近二年的时间,黄永山为蒋裕泰绸缎洋货号竭尽心力,应付意想不到的大小突发事件,从容不迫,身体力行,秉公为事,深得蒋裕泰号同仁的敬重。 捻子、匪患全部平息了,已是第三年的秋天,蒋老板又到了蚌埠蒋裕泰。蒋裕泰张灯结彩,气象万千,完全出乎蒋老板的意外。黄永山捧出帐簿,进多少、出多少、库存、盈余,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定期盘点查库,年年有盈余。从蒋老板走时的不足五十万两,到如今的八十万两还出点头。 过了约半月余,蒋老板找黄永山谈心。坐下一会,上茶,蒋老板方问道:"静仁老弟,今找你来,请先受我蒋某人一礼!"说罢,真的站起身,抱拳为礼。黄永山甚惊,忙不迭起身避过,口中连呼:"东翁,施不得,施不得,折煞永山的!折煞......!" 蒋老板正色道:"老弟台,你当得的!今找你,就是给你一些银票,你三十岁了,回老家开爿店,成个家。这张银票你收好,千万不要声张!"说罢,便将银票双手递与黄永山。 黄永山瞥了一眼银票,竟是十万两,立即双手推出,急切地说:"东翁,如此重礼,小人实难从命!" 蒋老板笑道:"老弟,蒋裕泰绸缎号若非你,焉有今日?此数并不多!蒋裕泰若没了,岂止这区区十万两!老弟台,若嫌菲我再加!" "不是,绝不敢嫌菲!绝不是嫌菲!" "好,既不嫌菲,老弟请收下,早日回乡告慰双亲。" 三十岁的黄永山辞别蒋老板与蚌埠的同仁,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樊汊镇,于次年,黄永山创办了恒德、恒余公司的前身"义兴昌"油麻栈,卖桐油、麻丝。后来,恒德、恒余公司经销亚细亚的柴油、火油,为经销柴油、火油业中的翘楚!黄永山的长子黄监堂,后来与樊汊当时最大的"同源"绸缎洋货号老板徐拱北大太爷结为姻亲翁,黄监堂的女儿是拱北大太爷的五儿媳。 黄永山虽多年在外,兄弟间情谊甚笃。他老家在樊汊北三、四里外的后杨村,兄弟们多居祖宅后杨村,黄永山隔日不见兄弟上街吃茶、洗澡,便十分惦念,在塘下门口一见后杨村的熟人上街便问:"你曾看见我家兄弟的嗲?烦劳你捎个口信,叫他们上街吃茶、洗澡。" "大太爷,没事,没事,一定替你带到!一定替你带到!呵呵!" 秋凉冬寒,黄永山见到兄弟,总要亲手摸一摸兄弟身上的衣服,说道:"天凉啦,加件衣裳,我给你拿来?"关切之殷,溢于言表,很是感人。 "不冷,不冷,大哥你别忙。呵呵!" 如此兄弟手足之情,是多少代樊汊人教育子女的楷模。
2007.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