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郑仲生带着楚平的书稿,回到了家。佣人给他开了门,看都没看他,就走开了。他对这种态度,已经习惯了。他刚进客厅,就听见曼殊说:“你回来了,工作很累吧。坐下来休息一会吧。”她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相册。她说话的时候,把相册放在面前的茶几上。
“给仲生一杯咖啡。”曼殊对佣人说。
郑仲生出于礼貌,对曼殊说:“您在看相册?”
“是啊,过来。看看这些照片,我给你讲一些我们以前的事。”
郑仲生坐到曼殊身边,曼殊指着照片上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说。
“这是我的儿子……”
“你给他看以前我们的照片了,他有什么反应?”郑遍知问曼殊。
“唉,他好象什么也记不起来,连他小时候,自己的模样都不记得了。”曼殊失望的说。
“那么怎样才能让他想起自己以前的事情呢?十五岁以前的事情,他怎么会什么都不记得呢?我们应该给他一些提示,他小时候最喜欢吃什么?”
“这个,我想想,好像是很喜欢吃地瓜吧,他小时候不爱吃饭,但是一闻到街上的烤地瓜味道,就跑出去看。”
郑遍知和郑仲生一起散步,五月份的天空晴朗无云,一片纯蓝。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辉,大地上的人们在晚春的几场小雨后,迎来了初夏,公园的小路上,水洼里积着少量的雨水,反映着一尘不染的明净天空。
“你们好啊。”这时一位邻居迎面从他们的面前走来。
“您好。”郑遍知笑着说。
“刚刚下班吧。”郑仲生也客气的说。
“是啊,呵呵。你们可真像父子啊。”邻居半开玩笑的说。
“我要有这么大的儿子就好了。”郑遍知高兴的说。
“您可别开玩笑了。”郑仲生对邻居说。他心里想着,自己孤苦一个人,现在承蒙郑遍知照拂,已经心满意足了。哪里还能奢望成为老人的儿子呢。他努力的想从记忆中搜寻自己父亲的样子,但是却怎么也记忆不起来了,只记得那时父亲三十多岁,是一个知识分子。
邻居走远了,郑遍知说:“你最近对出版社的业务熟悉的怎么样了?”
“虽然说不上都明白了,但大致上都了解了。”
“这就好,这就好啊。”老人笑着说。“我后继有人了。”
郑仲生以为自己听错了,但是刚才确实听见老人说。“我后继有人了。”可能是自己在痴心妄想吧,他否定了自己刚才所听到的话,或许他真的听错了。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闻到了一股烤地瓜的味道。他向四周看了看,果然路边上有一个卖地瓜的炉子,后面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把几个烤地瓜从火红的铁炉子里拿出来,放在炉子的面上,烤地瓜的香甜味道,顿时把郑仲生的目光吸引过去了。
“我们过去买几个,怎么样?”郑遍知说。
他们买了三个地瓜,向家走去。这时一个老头儿来到了卖地瓜的小伙儿面前,“刚才的那两个人,是来买烤地瓜的?”
“瞧您说的,爷爷,不卖地瓜,难道是来闻味的?”
“没想到这么多年后,又见到他们了。”老头儿不胜感慨的说。
“他们就住在离着不远的地方,我经常看见他们出来溜达。”
“我不是说现在,是说在以前,四十年前在家园胡同的时候。”
“家园胡同在哪里?”小伙问。
“在离这很远的地方,离这十方八千里呢。”老头兴奋的说。
“离这十万八千里是西天灵山,爷爷,您以为他们是唐僧和孙悟空呢啊?”
“小兔崽子,你知道个屁,我以前在家园胡同卖地瓜时,那个娃总来买,他妈是一个蓝眼睛的印度女人呢。”
小伙心想,爷爷大概是真的太老了,老糊涂了,净说些不着边的事。“卖烤地瓜了!”他又吆喝了一声。
远远的,郑仲生听见了一声:卖烤地瓜了。心中一震,意识如同闪电一样穿过时间的迷雾,回到了四十年前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