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本来已经下岗的郑仲生,现在正在楞伽出版社熟悉业务,这家出版社是楞伽出版集团杂本市设立的分社,专门向各大书店提供梵文、德巴利文的原版书,和中文的佛教、东南亚文化书籍。最近,也出版中文的艺术、宗教和文学类的图书。郑仲生在出版社没有具体的职务,他只是代表公司的董事长郑遍知,来这里作一些监督工作。但每个月都能拿到很高的工资。这一切都应该感谢他认识的那位郑遍知老人。 郑仲生现在住在老人的家里,家里除了老人和他的妻子曼殊,就只有三个佣人。郑仲生下岗那天,中午在图书馆前晕倒,大概是因为正午的太阳很热,加上无法承受下岗的打击的原因吧。他从眩晕中醒来后,就看见了郑遍知老人站在他身边。 那一天对郑仲生来说,是具有戏剧性的一天。本来下岗让这个已经四十六岁的中年人的生活跌入了低谷。但老人把他带回自己的家中,并且委任他为自己的代表,监督出版社的经营事务,可能这就是物极必反吧。没想到人到中年,郑仲生的生活出现了大的变化,这一切都感觉到他太不可思议了。开始的几天,他感觉非常的兴奋,可是过了几天,他开始冷静了下来,因为无论是郑遍知家中的佣人,还是出版社的人,虽然表面上对他很尊重。但实际上,却是对他颇为不屑的。他渐渐的有了寄人篱下之感。虽然郑遍知夫妇对他很好,就如同亲儿子一般。但是自己终究与老人非亲非故,不过是老人看他人到中年,没有工作,一个人无依无靠,心生怜悯,可怜他而已。嗟来之食,实在是不好下咽,他本来想努力工作,给别人看看,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但是奈何他的那个工作,实在没有发挥的余地。尽管现在衣食无忧,但是却整日担心,哪天老人不再对他照拂,自己就无家可归了。 郑仲生的空闲时间很多,百无聊赖的时候。依旧靠着看小说打发时间,希望能在虚构的世界中,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位常在图书馆里写作的楚平来了,心想这个年青人,也是颇有才华的。自己在图书馆工作了六年,他也笔耕不辍了五年,作品有几十万字了,却都没有出版。如今自己或许可以在这件事情上帮上他一点忙,也不枉相识了一场。他知道楚平一般每周都有六天在图书馆,只有星期日才不去,就约楚平在这星期日见面。 他们的见面,让楚平颇有些微微的惊诧,坐在他面前的人,那个沉默寡言的图书管理员,一个神秘的护林员(在这一点上,他把图书馆是一座森林的比喻,让他产生了错觉,从来就站在森林之外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护林员)。如今焕然一新了。 “好久不见了,您的变化可真大啊。”楚平说。 “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虽然现在我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信的,就是但对于生活,我还是充满困惑。” “这点我也有同感,我几乎每天都在写作,在那时我觉得很幸福,能忘记世界上其它事物的存在,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可一旦我带着书稿从图书馆里走出来,在茫茫的夜色下走向公交车站,我就又回到了现实之中了,在别人的眼里,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我写作,就是给出版社很多钱,让他们出版我的书。我的一个亲戚说,早晚有一天我会变成疯子。” 楚平说着笑了起来,他那个亲戚说话的神情,让他觉得十分的可笑,以至于常常在他想起来时,产生愉快的笑,他不清楚,但确实其中包含着很有趣,或者十分荒谬的东西在里面。 郑仲生没有笑,他有很久都没有笑了。 “年轻人,我很羡慕你,你能随时高兴的笑,这是我无法做到的。我总觉得世事无常,可能是我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郑仲生神情落寞的说。 “还是说说您现在的情况吧,我觉得您的变化很大。”楚平说。 “我现在暂时在楞伽出版社担任一个职务,工作很清闲。但我觉得很容易得到的工作,不会太长久,我更怀念以前在图书馆的工作。” “你出书的事怎么样了,找到出版社没有?”他问楚平。 “一点进展都没有,比我想象的要困难。找了好几家出版社,把稿子给他们看,可是都没有回音。市场就是一切,没有出版社因为你写的是纯文学,你在为民族文学的发展,而为你出书。” “的确是这样,出版社也不容易,他们也要生存,员工也要吃饭。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对此我们只能默默的等待。”郑仲生说。 “等待什么,时代变化了吗?我现在只能继续努力的写。我想,我做的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或许很多年后,人们再次回顾我们这个时代,能发现一些闪光的东西。” “你把你的书稿给我一份,我帮你看看能不能出版,趁我现在还在出版社有一点影响。”郑仲生说。燕子在他们的眼前飞过,唧唧喳喳的唱着回家的歌。 “春天真的到来了。”楚平说。 “不知道他们能在谁家的屋檐下安家。”郑仲生说。 ※※※※※※ 我的博克:[url=http://blog.sina.com.cn/u/1214982941]儒帅哲师文学殿堂 [/color][/url] 在贫困的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