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社区女性社区汽车社区军事社区文学社区社会社区娱乐社区游戏社区个人空间
上一主题:在线访谈:省略好,上次你谈了诚... 下一主题:21行,你真的以为德国鬼子在研究...
依恋与诀别——说鲁迅《雪》
[楼主] 作者:大地在颤  发表时间:2007/10/17 15:39
点击:910次

 

                      1

 

      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的作品被许多所谓的研究者打上了很深的政治烙印。"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定位,似乎成了一些研究者们解读鲁迅先生作品无法绕开的切入点。鲁迅先生似乎不再是一个鲜活的、内心丰富复杂的人,他的身上被不少学者一厢情愿地、机械地贴上了符号化、口号化的政治标签。似乎政治、思想、革命、文学构成了鲁迅先生生活的全部。这对于政治宣传而言,或许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就语文学习和文学作品接受的角度来说,却是极其愚蠢而又危险的。

  鲁迅先生的散文《雪》,文字是非常优美而且精致的。许多评论者还把它划入"散文诗"的体裁类别中。我们在阅读这篇作品时,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剥离那些生硬的注解与标签,从文字的本身着眼,来尝试切入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在阅读中,应该确立这样一种态度:不要试图弄清楚每一句话所暗含的象征意义,而应当从整体上来感悟作品所描绘的场景的精神格调。

  作家王蒙是一位聪明的解说者。他对《雪》的解说,没有生硬地套用政治性、概念化的老套子,也没有轻率地指出文中的哪些话象征或者暗示了什么。他只是像从远处注视极美的风景,对这篇充满了诗意的散文,做了巧妙而不落言筌的解析。他写道:

  鲁迅在《雪》中塑造了两个形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使我们联想起两种性格:美艳又不免脆弱的童年、青春与坚强又不免孤独的战士和公民;敷染了两类美学色调:瑰丽的和斑驳的,亲切的和严峻的,鲜活的和深重的,怡悦的和粗犷的,温馨的和悲壮的......这二者像一个乐曲中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纠缠,互相争斗,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然而是非凡的篇章。(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第17页)

  不作坐实的注解,而从整体的感觉入手,去揣度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这体现了一位作家对另一位前辈作家的尊重和敬畏。不妄加理解和评说,才是欣赏经典作品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其实王蒙先生的这段话,已经对《雪》作出了一个巧妙而精当的分析评价。

  一个作家的创作心理,本来就是复杂而又微妙的,鲁迅更应该是如此。1924年的12月31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在这天的日记中,鲁迅先生写道:"雨(读"yù",从天上落下的意思)雪......下午霁(天放晴),夜复雪。"第二天的日记中,他又写道:"大风吹雪盈空际。"北方的积雪,融化十分缓慢。也许正是这场雪,触发了鲁迅先生写作《雪》的灵感。

  文章一开篇,带有一点鲁迅笔下一贯的调侃意味,用暖国的雨,引出了江南的雪。接下来,文笔便沉浸在对江南美好雪景的回忆里。红山茶、白梅花、黄梅花、绿草和雪交织着,组成一幅滋润美艳的图画。更加上蜜蜂在花间飞舞的联想,使江南的雪,充满了温润的春的气息。

  而接下来的描述,让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鲁迅先生在写作时,沉浸在对童年的追忆里,嘴角露出了浅浅的微笑。塑雪罗汉的那群天真无虑的孩子和充满了童心的大人,可爱、有趣味,不由勾起了我们对温润的童年岁月的无限依恋。这种依恋,恐怕也是鲁迅先生当时的情感。

  接下来,雪罗汉在孩子们的光顾中融化了。写雪罗汉融化的一段文字,细致、真切、精妙。

  到这里,文章已经用了四分之三的文字,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童年的依恋之情,弥漫在其中。

  然而,接下来的"但是"两个字,却让这种优美而虚空的回忆戛然而止了。雪罗汉的融化,似乎正暗示着温润优雅的事物尽管美好,却经不起外力的作用,不能持久,不值得过分地依恋。突然地,鲁迅先生把笔触转向了对当下眼前朔方的雪的描写。让人感到孤独、寂寞,而又气势磅礴、声威浩大的朔方的雪,似乎在抗争着严酷的寒冷。气氛转而粗犷、急促、高亢、激越,令人从南国雪温润的氛围中,从雪罗汉消融带来的忧郁中,忽然振作起来。

  童年的场景消失了,柔缓的乐音停止了,当下的风雪交加的画面却展开来,冷酷与激越的交响曲奏响了。

  鲁迅先生用"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雪的精魂"来形容朔方的雪。表达了他对朔方的雪的精神的推崇。因此,朔方的雪,又可以被视为是鲁迅先生博大胸襟与坚强斗志的写照。而同时,这样的句子,似乎也暗示着一个人告别了温暖的童年,进入了严酷的成人世界,成为了一个社会的人。我们联系全篇的描写这样来理解,并不显得荒诞。

  诗人、文学评论家李欧梵论及《雪》时,也认为:"雪的两种形象,成为诗人往昔青年时代和当前的他的隐喻。"(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可见,把《雪》看作是鲁迅先生对温润、诗意的"童年、青春世界"的依恋与诀别之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向往一种奋斗、向上、闪光、激越、理性、刚强、成人化和社会化的生活,他后来的道路验证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月18日,事实上,在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前后几年中,对故乡和童年的依恋,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冷静审视,以及对故乡和童年世界中的人物的批判和反思,构成了他创作的主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由此看来,依恋与诀别,又似乎是阅读鲁迅先生这一时期作品时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命题。

[本帖已被单纯女人于2007年10月17日15时32分48秒修改过]

本帖地址:http://club.xilu.com/deichun/msgview-10363-211945.html[复制地址]
上一主题:在线访谈:省略好,上次你谈了诚... 下一主题:21行,你真的以为德国鬼子在研究...
 [2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7/10/17 15:55 

小弟此类文字确实拿手,佩服

 

待俺抚读 :)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3楼]  作者:单纯女人  发表时间: 2007/10/17 17:06 

想起了他的孺子牛和大丈夫诗句

 

  在鲁迅胸中,一直有最温情和最冷俊的两种不同情怀,这才是是非分明的他的魅力,做人当作鲁迅

  重赏先生文字,激起读他的强烈欲望。



※※※※※※
我手写我心,我歌咏我情<br> 我梦抒我爱,我情言我志<br> <a href="http://vipbbs.xilu.com/cgi-bin/bbs/bbs?forum=deichun"><img src=http://photo.xilu.com/pic.aspx?id=200512123607265 border=0>
 [4楼]  作者:鹰男  发表时间: 2007/10/17 17:08 

是的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雪的精魂.这诗一样的语言具有真实的穿透力:)

大地解语到位.



※※※※※※
飞翔需要体魄和毅力 <P><IMG height=120 alt="" src="http://www.mypcera.com/photo/65/animal/fowl/hawk/1.gif" width=160 border=0></P> <P> </P><br><br><font color=#ff0000>
 [5楼]  作者:学会省略  发表时间: 2007/10/17 19:56 

嗯,鲁迅的作品,其实也是常读常新的
偶前段时间已经 成功忽悠了一群孩子,让他们把鲁迅先生排在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的前几名了,嘿嘿
 [6楼]  作者:58.38.166.*  发表时间: 2007/11/10 15:06 

jk

精彩推荐>>

  简捷回复 [点此进入编辑器回帖页]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推荐到西陆名言:
签  名:
作  者:
密  码:
游客来访 
注册用户 提 交
西陆网(www.xilu.com )版权所有 点击拥有西陆免费论坛  联系西陆小精灵

0.11578297615051